第82章 兼得江东文武之心

作品:《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孔明到来,请上座。”


    孙权亲自引领诸葛亮落座,其热情让诸葛亮露出笑容。


    正如他所预料的,孙权有所请求。


    “吴侯不必客气。”


    诸葛亮回礼后坐下,看向孙权问:“吴侯有何急事?”


    孙权叹了口气,转身望向内室,“孔明想必已猜到了吧?”


    诸葛亮缓缓吐出两个字:“孙昭。”


    “正是。”孙权点头,重新坐下,“孙昭一事弄得东吴军心不稳,一旦此事泄露,民心也将动摇。”


    “你看,我刚收到多份奏章,都劝我对孙昭从宽处理,暗地里还提到归顺曹操的事。”


    “我对此事一筹莫展,孔明名声在外,能否助我一力?”


    诸葛亮轻摇羽扇,凝视孙权,看似沉思,实则等待孙权的条件。


    “若先生愿意帮忙,我愿将鄂城赠予刘皇叔,并提供一万石粮草及三千江东精兵。”孙权一眼看穿诸葛亮的心思,直接提出重酬。


    诸葛亮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显然,此事让孙权颇为头疼,否则不会如此大方。


    “既然吴侯有求,我自当竭力相助。”诸葛亮笑着行礼,“请吴侯稍等,让我好好思量一番。”


    “先生请自便!”孙权明白不能急躁,笑着回应。


    正当孙权耐心等待,诸葛亮苦思对策时,一名传令兵走进。


    “报!主公,有人自称庞统求见。”


    庞统?


    孙权与诸葛亮同时惊讶地看向传令兵。


    他不是在曹营提出铁索连环计吗?为何回来?


    难道,计谋已实施?


    “快请他进来。”孙权大喜,连忙吩咐。


    传令兵离去后不久,庞统步入,望见诸葛亮,略显讶异:“孔明兄亦在此?”


    诸葛亮见庞统面色苍白,步履蹒跚,惊问:“士元,数日未见,何故如此?莫非计策未遂?”


    庞统轻笑:“曹操自鸣得意,麾下将领傲慢无知,我的计谋,他们岂能识破?我离曹营时,曹军战船已铁索相连,可告之都督,进行下一步。”


    “甚好!”


    孙权喜形于色,诸葛亮却眉头紧锁。


    “士元,曹操虽中计,然其多疑,你突然离去,恐生疑虑。”诸葛亮忧虑道。


    “孔明勿忧,我已有对策。”庞统简述金蝉脱壳之计。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诸葛亮闻言,眼神一亮;孙权亦赞不绝口:“士元先生此计精妙,曹操定难察觉。”


    孙权热切邀请庞统共谋大业,许以首功。


    “现正值用人之际,士元先生能否助我?”孙权问。


    诸葛亮未阻拦,深知庞统自负。


    庞统婉拒孙权:“多谢吴侯厚爱,吾与孔明同门,已决意共辅刘皇叔。”


    孙权失望且惑,不解刘备何以吸引卧龙、凤雏。


    孙权心中五味杂陈,叹曰:“既如此,不便强求。士元先生来得正好,请与孔明共助我。”


    庞统望向诸葛亮,后者告知孙昭之事。


    庞统神色凝重:“好狠毒的计谋,好狡诈之人。”


    随后,庞统向孙权保证:“吴侯稍候,吾与孔明商议,必给稳妥之策。”


    庞统向孙权行礼,后者落座,静候佳音。


    诸葛亮与庞统低声密谋,筹思对策。


    几经推敲,两人终展欢颜。


    诸葛亮轻摇羽扇,笑言:“此等妙策,非士元莫属,吾不及也。”


    庞统连忙谦逊回应:“孔明过谦,若无你相助,吾亦难速定此计。”


    二人相视而笑。


    孙权旁观此景,心中大悦,起身探问:“二位可有良策?”


    诸葛亮退让,庞统点头:“此计可解孙昭之困,兼得江东文武之心。”


    孙权急迫追问:“请先生明示。”


    庞统环顾四周,正色道:“吴侯需屏退左右。”


    孙权会意,挥手令侍卫退下,仅留三人。


    庞统言:“吴侯可宣称送孙昭归吴郡,途经宛陵时设伏。”


    他续道:“选亲信伪装曹军,劫持孙昭,匿于长江,再密送吴郡安顿。”


    又补:“或直接途中除之,以绝后患。”


    庞统眼神冷峻。


    “孙昭为先主公之子,此事若传,江东文武必愤慨。”


    “吴侯可借此凝聚人心,共抗曹操。”


    孙权沉思后,心生欢喜,觉此计可行。


    既能解孙昭之忧,又能团结江东抗曹。


    至于孙昭处置,孙权未定。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念及兄弟之情,实难下手。


    “暂且软禁,待江东稳固,再做计较。”


    孙权果决。


    此策虽狠,然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思路清晰后,孙权向二人致谢:“多亏二位相助,权感激不尽。”


    “此事,还望二位保密。”


    孙权叮嘱。


    “自然。”


    庞统与诸葛亮应声道。


    “吾即刻部署。”孙权言。


    孙权言:“鄂城印信及三千将士,吾将随后遣至武昌,望皇叔届时接纳。”


    刘备答:“感激吴侯大德。”


    “告退。”


    诸葛亮与庞统遂离去。


    孙权依计行事,一面大张旗鼓整军,护孙昭返吴郡复位;一面遣亲信快马奔宛陵,造船备甲,匿于暗处,图谋救回孙昭。


    为保计划无懈可击,孙权决意牺牲五百护兵,使其全军覆没,以示孙昭为曹军所掠,以此激起江东上下共御外侮之心。


    筹谋既定,孙权稍感宽慰。


    欲寝之际,门外侍从喧哗。


    “主公已眠,不可擅入。”


    孙权闻之,已知来客。


    苦笑浮面,强撑疲惫,披袍而出。


    门外,一红甲女子,英姿飒爽,犹如女将,鞭指守卫。


    “二哥!”


    见孙权,女子瞪侍卫一眼,趋步至其侧。


    “尚香,何以不在吴郡侍母,而至柴桑?”


    此时,诸葛亮与庞统已至武昌。


    刘、关、张亦归营不久。


    刘备闻报,急搁事务,偕关、张亲迎二人。


    “军师,士元兄!”


    刘备热情招呼。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主公,速备行装,明日往鄂城。”


    诸葛亮笑答。


    刘备一愣,旋即欣然握诸葛亮手:“军师,孙权允诺将鄂城予我们了?”


    “非‘予’,乃‘赠’。”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