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智者共识

作品:《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一计三用。


    “景升兄,是我目光短浅了。”刘备心中感慨万千。


    谁能想到,垂暮之年的刘表,竟有如此智谋?实在让人痛心。


    归根结底,刘表仍是担心自己身后之事,怕刘备趁机在荆州生乱。


    刘备声望显赫,追随者众多,若刘琦回襄阳继位,便能名正言顺地掌控荆州。


    但蔡氏会轻易服输吗?一旦内斗,荆州或将落入刘备之手。


    刘表单骑入荆州之举,确实非凡,此等谋略,世间罕见。


    片刻沉默后,诸葛亮开口:“主公,荆州之事需慎重考虑,不可急躁。”


    刘备笑道:“我明白。军师,许昌那边可有新动向?”


    “曹操已派夏侯惇领十万大军攻打新野,我们必须早作准备。”诸葛亮答道。


    “十万!”刘备猛地站起。


    新野虽经孔明招兵,但仍只有两万余人。


    见孔明镇定自若,刘备忙握住他的手问:“军师如此神态,莫非已有退敌之策?”


    孔明微笑点头:“亮已有计策,可破夏侯惇!”


    “军师,请坐详谈。”刘备拉着孔明坐下,满眼期待。


    “主公,夏侯惇若来,无非两条路径。一是经樊城攻新野,这一路无需担心,我已在沿途设障、布陷阱、填泥水,曹军若至,必陷泥沼,我军只需乱箭齐发即可;即便强攻,也能拖延十余日。”


    “夏侯惇性格刚烈,急功近利,又被曹操委以重任,定想立功,所以我断定他会选另一条路,绕道博望坡。”


    孔明胸有成竹,仿佛夏侯惇已在博望坡。


    “那军师接下来如何部署?”刘备急切地问。


    “博望坡左山右林,我们可在此埋伏,再用火攻,必能取胜。”


    刘备闻言,眼眸瞬间闪耀光芒。


    “军师真是智谋过人!”


    “在那密林深处,就算夏侯惇拥兵十万,又岂能抵挡得住天时的相助与地利的优势?”


    “但此次战役还需军师详尽规划,所有决策皆由军师定夺,就连我,也唯军师之命是从。”


    言罢,刘备自盒中取出兵符,恭敬地递予孔明。


    “有劳军师召集众将,发布号令。”


    孔明心中满是感激,肃然答道:“多谢主公信任。”


    刘备将兵符交付,尽显对他的深深信赖。


    随即,孔明迅速颁发一系列军令。


    井然有序的安排让刘备深感宽慰。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


    与此同时。


    夏侯惇率领十万雄师,果然选择博望坡这条迂回之路进军。


    起初,谋士陈群建议他稳守樊城,以此为跳板进攻新野。


    但夏侯惇认为兵贵神速,必须尽可能压缩刘备的反应时间,因此进军速度至关重要。


    尽管博望坡路途稍远,却胜在迅速且能出其不意。


    不久,大军抵达博望坡。


    望着眼前崎岖山路与茂密丛林,陈群急忙向夏侯惇进言:“夏侯将军,此地地形险要,需谨防敌军埋伏。


    我建议分兵行进,十万大军分为十队依次前进,确保前队安全通过后,再放行后队。”


    夏侯惇眉头轻皱,认为陈群过于谨慎,略显书生气。


    “如此分兵,岂不白白浪费时间?”


    夏侯惇反驳。


    即便此地真有埋伏,也需两三万伏兵方能构成威胁。


    据他所知,新野城中的刘备军队总共仅两万余人,且夹杂有不少民兵。


    刘备难道会舍弃新野,全军出击来埋伏他?


    “虽耗时较长,但这无疑是更为安全的做法。”陈群坚持说。


    “不可,行军讲究速度。我每多耽搁一刻,刘备就多准备一刻,还可能发生其他变故。”夏侯惇摇头拒绝,见陈群面色不悦,也不愿过分得罪,于是提出折中办法:


    “这样吧,我带七万兵马先行,陈群先生率三万兵马随后,待我出发后再启程,如何?”


    听完夏侯惇的安排,陈群心中忧虑。


    显然,夏侯惇留给他的任务是负责粮草与后勤。


    这与不分兵又有何异?


    “将军,长文先生,丞相不是给了我们一个锦囊吗?此时正好打开看看。”一旁的副将于禁忍不住提醒。


    陈群闻言微笑,“险些忘了那锦囊,将军此时不看,更待何时?”


    “那我这就看看。”夏侯惇也对锦囊内容好奇,连忙从怀中取出,展开布条。


    布条上工整写着:“遇林则火攻,遇空城莫入,见河则袭上游,善待百姓,以食诱敌。”


    看过后,夏侯惇面露疑惑,转向陈群:“长文先生,丞相这是何意?”


    陈群看后豁然开朗,眼中闪过精光。


    “我明白了。”


    “明白什么?”


    “山林之中,除伏兵外,火攻最为有效。”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烈火之下,十万兵马亦难逃全歼。”


    夏侯惇顿时领悟,心有余悸地望向博望坡。


    十万大军若贸然进山,一旦林火燃起,能活命者几何?


    毕竟,火势凶猛,军令难以及时传达。


    十万大军很快就会陷入混乱。


    后果不堪设想。


    陈群笑道,“夏侯将军,命将士搜集易燃之物,实施火攻吧。这一次,我们要把博望坡烧得干干净净。”


    “若林中无埋伏,火灭之后,不知何时方能行动。”夏侯惇犹豫片刻,问道。


    “此乃丞相之命,埋伏与否真那般关键?”陈群反问。


    他心中已暗猜,林中或有伏兵。


    若他乃刘备军师,此良机断不会错过。


    此乃智者共识。


    除非刘备军师无意对抗十万大军。


    “罢了,我这就部署。”夏侯惇道。


    时值秋冬之交,柴薪易燃。


    依诸葛亮之计,刘备军分三路:


    关羽率三千将士匿于山间,待林火起,突袭夏侯惇后勤,焚其粮草,断其十万大军粮源。


    张飞领三千兵士赴博望城,烧其临时军粮。


    赵云率两千精锐伏于博望坡后,待曹军突围,拦截溃兵。


    刘备亲率三千铁骑为预备队,随时支援。


    行动以火光为号。


    此刻,关羽率军隐于深山,手持青龙偃月刀,立于巨石,义子关平随行。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