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家一句话的事

作品:《重生八零当寡妇,带拖油瓶再高嫁

    “林森爸爸,杨树妈妈说得对,你确实应该道歉。”


    冯主任坚定地对着林森爸爸说。


    王老师附和:


    “是的,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做错了就应该认错道歉。”


    见众人都这样说,林森爸爸勉强说了句对不起。


    最后,冯主任发言:


    “学校调查后,会广播通知结果。”


    家长、孩子离开后,冯主任感慨:


    “杨树妈妈还不赖,不像一般家长和稀泥。”


    当下很多家长只顾生,教育不到位。


    更别说,让别人向孩子道歉。


    杨树妈妈的教育方式很受他们推崇。


    王老师点点头:


    “嗯,更难得她还是后妈。”


    接着给冯主任讲了杨家最近发生的事。


    冯主任听后,更对杨树妈妈佩服。


    若有所思望着门口方向。


    何丽送杨树回家后,又出门。


    一大早,马桂芳把钱给她,算是为昨天发生的事缓和关系。


    钱都交给厂里,明天可以去拉布。


    只差缝纫机,就可以开工了。


    何丽来到机械厂,看看能否有机会。


    厂门口。


    大爷拦住她:“你干什么的?闲杂人不准进。”


    何丽满脸笑容:“大爷,我是纺织厂职工,兄弟单位。”


    拉近关系,对办事有利。


    “哦,纺织厂的,那你找谁?”大爷态度果然好转。


    何丽知道大领导肯定找不到,车间组长兴许能成。


    打纺织厂幌子,何丽回答:


    “我们想和贵厂合作,找车间组长商量商量。”


    “那你去吧,前面岔路右转,走到底就是。”大爷用手指路。


    何丽热情道谢,离开。


    找到组长,说明来意想借用缝纫机。


    组长摆手拒绝:“缝纫机是厂里产物,不可能外借。”


    纵使何丽搬出纺织厂,对方也不买账。


    何丽没有缝纫机,做不了长裙。


    第一桶金没赚到,说不定还背一屁股账。


    当下的她只有软磨组长,得到机器。


    组长走哪,她跟哪。


    陪贵宾参观的厂长,正巧看见,叫了组长过去。


    不认识厂长,见他气势,何丽猜到官职不低,遂小跑过去。


    走近,才看清,是一中年男人和青年男子。


    其中还有一熟人,青年男子竟是傅骏驰。


    心中纳闷,怎么哪儿都有他!


    听组长称谓,知道中年男人是机械厂长。


    等他说明完毕,何丽补充:


    “厂长,您放心,借用期间我可以保证机器的完好。


    借用两月,有偿的。”


    第一次听说有偿借用,厂长回应:


    “我们厂没有先例,机器只能售卖。


    如果你需要,可以给你一个优惠价格。”


    对厂长来说,已然最大让步。


    当下缝纫机紧俏得很,外面有钱都未必买得到。


    何丽也很心动,可一台的价格已经上百,她还需要两台。


    钱都用在布上,买是没可能。


    何丽灵机一动:


    “厂长,我看你们有些旧机器堆在角落,要不让我租2台?”


    厂长看向组长,后者解释:


    “厂长,这位同志说的是回收的残次品,部分还可使用。”


    “我不介意,只要能动就行。”何丽赶紧表明。


    厂长犹豫。


    旁边的傅骏驰突然开口:


    “放着也没用,租给她还能收钱,对厂里也没损失。”


    他的话解决了何丽的燃眉之急。


    厂长豁然决定:


    “行,同志,照你说的办,有偿借用。”


    自己死缠半天,人家一句话的事。


    这就是区别!


    再次得他帮助,何丽向他投去感激目光。


    对方却视而不见。


    高傲!


    厂长和傅骏驰继续参观。


    组长告知何丽,租用机器每月5元1台,每台押金20。


    租金很合理,但押金……


    “组长同志,租金我现在交一个月的,押金能不能缓半月?”何丽厚脸皮请求。


    等卖出几条裙子,押金有了。


    组长略显为难。


    想到刚刚某人一句话解决了她的难题,何丽再次借用:


    “同志,你看,刚刚你们厂长贵客也说,这件事对你们厂有好处的。


    那人也认识我,和我们主任也是朋友。


    反正我是纺织厂员工,跑不了的。


    实在不信,要不你去问问他,我真是纺织厂工人。”


    看她说得真切,组长答应了。


    约定好第二天,取机器。


    隔天,何丽借了三轮车,叫上贾珠和她男朋友,拉布和机器回家。


    前后跑了多趟,才完事。


    布堆满里屋,两机器只有挤放在外屋。


    看他们忙里忙外,周围邻居好奇:


    “杨家发财了,买这么多布?”


    “还有2台缝纫机,太阔了。”


    连邻居小孩也羡慕杨玲:


    “玲玲,你妈要给你做好多好多衣服,一辈子都穿不完。


    真好!”


    杨玲兴奋地跑回家,抱何丽大腿:


    “妈妈,妈妈,这些都是我们家的吗?


    可以给我做条红裙,转圈能飞起来那种了。”


    隔壁小红有条这样的,她可得意了。


    转了几圈,模仿她的样子。


    在场大人笑得合不拢嘴,杨树露出鄙夷目光:


    “攀比,歪风邪气不可。”


    杨玲嘟嘴:“才没有。”


    又向何丽撒娇:


    “妈妈,别听哥哥的,我只要1条。”


    伸出软乎乎食指。


    杨玲越来越依赖何丽,后者也受用:


    “嗯,妈给你做一条最漂亮的裙子,比他们都漂亮。”


    杨玲甜甜地笑。


    见她可爱得紧,贾珠伸手捏捏她红扑扑的脸蛋:


    “小玲最漂亮、最可爱了。”


    杨玲害羞地往何丽怀里钻。


    忙活一天,何丽请大家下馆子。


    4个大人,2小孩点了满满一大桌。


    红烧肉、排骨炖藕,炒土豆丝,小炒肉等等,还为两小家伙各点一瓶北冰洋。


    看得马桂芳心疼极了,心里直骂:


    “还没赚钱,就花这么一大笔,败家娘们!”


    贾珠开口:“丽姐,今天这顿不便宜,我们一人一半。”


    坐她旁边的男友,张霖拉了拉她衣角:


    “珠珠,丽姐说好的请客,你不能下她面子。”


    “我没有,我和丽姐合伙,本就该分摊饭钱。”贾珠实诚地说,又面向何丽:“丽姐,这顿就算我们工作餐,账上扣钱。”


    丽姐家负担大,怎能让她付钱。


    了解贾珠为人,自然知道她的好意,互为对方着想,这是他们友谊的真诚体现。


    故作生气的何丽:“姐请你吃顿饭,还推三阻四,是不是没当我是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