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闫埠贵也在黑市买粮食

作品:《四合院:我过我的日子,别烦我!

    嗯?前头那是闫埠贵和杨瑞华?夫妻双双把黑市逛?


    李志勇在一个摊位前蹲下,看一把刺刀的时候,往旁边看了一眼。边上是最靠里的一家卖粮食的。


    低头继续看刀。不是常见的日本刺刀和国军用的刺刀。这是一把德国人在最鼎盛时期装备的S84/98|||型刺刀,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刺刀了。没想到国内竟然也能见到。


    前世的时候在某多多买过一把仿造的,放在店里收银台下头吓唬人用的。


    没想到见到真的了。


    “咋卖?”没抬头,问出价格,李志勇不会那个握手问价的手势。


    对面伸出来一个巴掌!


    给了5块钱,拿起刀跟皮套,收刀入鞘拎在手上往粮食摊去了。闫埠贵跟杨瑞华已经在付钱阶段了。


    还没少买,杨瑞华背着的布袋看着最少30斤,闫埠贵背得只多不少!


    这特么合着这帮玩意能活到剧情开始棒梗偷鸡这是都有一套呀!


    确定是那夫妻俩之后,李志勇转头走了。直接出了黑市范围,放出柳爷牌自行车骑着往回走。


    跳墙,进东跨院,然后拿出来30斤小米,30斤玉米碴子。放在脚下,然后 捡了一块砖头敲了敲后墙。


    砰砰砰,嘭,彭彭!里头当当两声。


    王桂莲开了门,李志勇拎着两袋粮食已经站在门口了。


    “快进屋!”没开灯,说完话王桂莲轻轻关上门,门轴上点了点菜油。一点声音没有!


    “先放在我屋炕上,睡觉吧,明天早晨我在收拾。”


    “行,妈,先放在那,我喝口水就睡觉!”李志勇拿起茶缸子喝了几大口。


    一夜无话。


    第二天李志勇早早就醒了,出屋就看见王桂莲正做饭呢。


    “快去洗脸,一会吃饭。今天还出去找素芬去吗?”王桂莲忙活着手里的活问李志勇。


    “今天不去找素芬了,今天我出去踅摸两块木头,试试看能不能做个椅子。”李志勇边说边拿脸盆。


    天气一早一晚已经很凉了,昨天半夜出去都已经穿厚褂子了。


    “志勇,你昨晚上拿回来的粮食,黑市上什么价了?”王桂莲一边喝粥,一边问。


    “价格比粮站贵了一倍还多,那些一共花了小15块。玉米碴子1毛9毛,小米都3毛了。”


    “粮站玉米碴子8分5,小米1毛2分9,这差的是有点多,我估计还得涨!”


    “说明现在这形式基本上有点路数的都知道了!妈再给你拿点钱。你晚上再去一趟,能买多少买多少!”


    “我估计黑市过几天可能有人扫!到时候买不到粮食就麻烦了!那时候有钱也没用!我一会去菜市扬看看买点红薯和土豆回来,天气不潮了晒点红薯干和土豆片,今年多晒点!”


    王桂莲嘱咐李志勇。


    “对了吗,这个还是给你你收着吧!”李志勇擦把嘴进屋拿出来昨晚上那个布包递给王桂莲。


    “我昨晚上在黑市看到了这个,买了一把,万一被公安堵住,这个不犯啥事,您那个还是在家放着以备万一!”亮出来那把S84刺刀。


    “行,按照你揍傻柱时候的利索劲,有把刀打不过的时候还能跑!”说完就笑了。


    李志勇吃完饭,骑着自行车出去溜达,找木头就是个借口,这大半年李志勇没事的时候瞎溜达,收了好几扇老榆木的门板了,都是当劈柴收的。


    最近待着没事出来溜达,往家拿粮食呀。主粮需要注意,但是红薯,土豆,南瓜这种就不咋眼了。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晒干菜。


    转悠到中午已经来到永定河边上了,好多人在这钓鱼呢。


    李志勇溜达到人少的地方,感知了一下,嗯,不错,一条大的没有,最大的一巴掌长!也就没了收的兴趣,空间里那个小池塘,里头不少这么大的呢,最大的才特么3斤多沉。


    河边树林子里头,李志勇祸害了七八棵榆树。过几天也有人来砍当劈柴烧了!还不如自己收起来,以后打家具用呢。


    空间里拿出来点吃的,凑乎一顿。


    快进城的时候又拿出来两节一米多长直径20来公分的榆木墩子,还有一袋子50来斤红薯,后座捆好了往家走。


    “豁,志勇,哪弄了这么好两节木头?”走到门口,遇到了推车子出门 的许大茂。


    “茂哥,你这最近天天神出鬼没的,这是又干啥去?”有阵子没见了。


    “下乡放电影,昨晚上才回来,这不是去我爸那看看。”说完就拿眼睛瞄着李志勇后座的麻袋。


    “装的啥?红薯?你弄这么多红薯干啥,这玩意吃多了烧心!”看形状就能猜出来,许大茂撇着嘴问。


    “我妈说晒点红薯干,这玩意不是年年都晒吗?一冬天一春天煮棒子面粥时候扔几块进去,甜丝丝的!”李志勇有的是借口。


    “我就不爱吃这玩意,忙着吧,我走啊!”骑上车子走了。


    李志勇看着远去的许大茂,一直到看不见才把车子在门口支好。摇摇头!


    两个木头墩子别棱得慌进不去。分三趟拿进去,再把自行车抬进去。


    王桂莲已经在切红薯了。


    “妈也买了30来斤红薯,你这一袋子先放在窗户下,慢慢晒!切得薄一点,这天气两三天就见干了!”


    “晒干了装布袋子里面挂在房梁上,能吃到明年立夏!”


    “茄子,葫芦,豆角子,最近见到了就买点回来,多晒点!”这个年代的冬天春天,几乎就是腌菜和干菜,很少有新鲜青菜上市。


    青菜只有极少的时候能见到,但是也是见光没!属于可遇不可求的物件。


    娘俩一边拾掇一边聊天。


    对面闫家,也在切红薯呢,除了闫埠贵和闫解成不在,都在忙活呢。


    院子里好多人家都在收拾着晒干菜,每年都是这样。要不然开了春就天天啃咸菜嘎达吧。


    “妈,昨天晚上我见了对面两口子了,也提溜回来跟我差不多的两袋子。”李志勇一边往麻袋上摆红薯片,一边小声跟王桂莲聊天。


    “对面比咱们住进来的早,而且听人说对面以前也挺有家底的呢,做小买卖的,至于啥买卖就不知道了,咱家搬来的时候他们就在呢,那时候就在当老师!”王桂莲瞥了一眼对面说。


    “出去时候遇到认识的也别打招呼,遇到想使坏的容易出事!院子里没几个好人!”


    “放心吧妈,我现在这么大了,好多事明白的!”李志勇看看对面,大栅栏那个两层的门市房以后能值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