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二十三糖瓜粘

作品:《四合院:我过我的日子,别烦我!

    58年2月11日,农历丁酉鸡年腊月二十三。


    谚语称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在北方地区,华北东北尤甚。老百姓把这一天称之为小年。也是民间送灶王爷的日子。灶王爷体察民情一年了,腊月二十三要回去述职工作。跟领导反映反映人间疾苦和喜乐哀愁。


    但是老百姓只想让他说好话,所以用糖瓜给灶王爷甜甜嘴,嘴甜了说的就都是好话了。


    体现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志勇,我告你啊,你要是再不起床我可进去掀被子了!”


    “叫你几遍了?啊,叫你几遍了!你是不咋算上班了是吧!”


    “赶快起床!”王桂莲一边在锅台边上忙活,一边喊。


    还是心疼儿子的。饭都要好了才喊李志勇起床,可是这倒霉孩子跟天下所有倒霉孩子一样,赖床呀。四十多咋了,四十多这会也是孩子。


    “起,起,起,妈我这就起,迟到不了,快蹬两步的事!”


    磨磨蹭蹭起床,大冬天的,哎。


    “妈!今早晨吃什么?”


    “小米粥,二合面窝头。还有撇了疙瘩!”


    然后看看外头放低声音说:“妈还煮了两个鸡蛋呢。”


    “妈,俩鸡蛋至于跟做贼似的吗?”


    “怎么不至于,我告诉你这鸡蛋可是好玩意。补身子的!别让外头人听见。”


    自打进了腊月,空间里面又收获了一次之后,李志勇现在已经不怕未来没有粮食吃了。空间已经种满了,鸡也有40多只了。鸡蛋也不少了。


    鸡暂时够了,所以李志勇就把鸡蛋有计划的拿出来。每次不多拿,五六个,但是隔四五天就拿一回。


    王桂莲问就说是找后勤的同事偷摸找人换的。


    王桂莲除了说他乱花钱之外,倒也没说别的。毕竟轧钢厂是大厂,能人还是很多的。一个月换个二三十个鸡蛋还是没事的。


    李志勇这也是为以后从空间往外拿粮食做铺垫。年底了,黑市和鸽子市,李志勇已经都去转悠过了。没买东西也没卖。


    就是看看。最起码知道行情,后边从空间倒腾粮食回家吃,必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既是给王桂莲,也是给那些暗处的眼睛看的。


    已经58年初了,有些事需要提前准备,才能让人觉得不突然。


    “行吧,妈,你高兴就好。”


    “志勇,晚上下班回来,在你们厂后边那片空地那,找一把甘草回来,今晚上送灶王要用。”


    “行,我记住了妈,我收拾一把回来。晚上捏饺子吧还得?”


    “就咱俩人吃来得及,回来一起鼓捣鼓捣就行。酸菜油渣的,上次炼油剩的那点油渣还留着呢,今天包了饺子。”


    “下班早点回来!”


    “放心吧妈!”


    今天办公室也比较轻松,年底了,又不是后世,需要要债讨薪啥的。大家依然按部就班的来就行了。


    只有街面上跟民生息息相关的才开始有了年味。


    “黑哥,有消息不,今年过年发点啥福利?”李志勇看书的间隙,抬头问正在看报纸的吴黑子同志。


    “李志勇,我跟你说,你别丢人了好不?前几天张大姐统计的数据你是一点没过脑子呀?”


    “你还是劳资劳保部门的呢,就你这个工作态度我告诉你,哎!”


    李志勇才想起来前几天还真是有一些物资陆陆续续入库,主要是白面和猪肉,还有一些苹果啥的水果。当时还纳闷呢,怎么食堂的物资让他和郑志刚去对接的。当时回来就把数据给了张大姐了。也没理会。


    “白面猪肉真发呀?”李志勇以为电视剧里小说里才那样呢。没想到过年福利还真是白面和猪肉。


    “普通工人就是2斤白面一斤肉。然后像后勤处,主楼,保卫科,生产处应该是也差不多,但是好像多了几个苹果。”张大姐翻着本子说。


    “我看着这个苹果的数量应该不是全厂都有!”


    嗯,基本上也就是这些了。在这个时候发啥都不如发吃的来的带劲和实在。这就是大厂的底气。


    一直到21世纪你看看大家还在攀比过年发啥福利呢。更别说这个还有大面积人吃不饱的年代。


    “黑哥,你这当领导的不给咱们谋点啥福利呀?哪怕给我和志刚同志一人整两包牡丹也行呀!”


    “牡丹?我看你长得像牡丹!你过来,我看看好不好抽!”


    “黑哥,作为领导干部打人是不对的!”


    “别开玩笑了!该吃饭了,第三食堂走着!”


    恍恍惚惚就是一天。


    “股长我今天早走一会啊,给我开个出门条。”李志勇问黑子同志。


    “你干啥去?”


    “嗨,早晨走的时候我妈让我收拾一把干草回去,今个这不是小年吗。送灶王!”


    “奥奥,对,对,干草,我说我总记得你嫂子让我拿啥回去呢?”


    “一起走,一起走!”


    李志勇到家的时候王桂莲已经回来半天了。收拾那把干草还是耽误时间了。酸菜已经剁好了。


    “妈,你这够麻利的。你和面吧,我调馅。”


    “行,今晚上包饺子的不少,刚才院子里一片剁馅的声。对面没啥动静。”


    “对面也就三十初一吃饺子,其余时间没啥变化。”丢了那么多小钱钱,闫埠贵能在大年三十让全家吃上饺子都算他是狠人。


    包好了饺子。在方桌上摆上一碟糖瓜,一碟年糕,(北方年糕,用黍子米磨面,也叫大黄米,底下铺一层豆子,芸豆居多,也有用豆角豆的,放上和好的面铺平再放上一层豆,大火蒸熟放凉切成片。)


    一碗清水,一碗剪成段的干草,里面还混杂一点高粱玉米小米黍子谷子黄豆绿豆等杂七杂八的粮食。


    有灶台的在灶台,没灶台的一般的堂屋。


    这是送灶王!


    灶王爷画像,左边:上天言好事,右边:下界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


    糖瓜甜嘴,年糕粘嘴。清水和干草杂粮是给灶王爷喂马的草料和饮马的水。


    一套流程下来晚上7点多钟8点来钟,煮上饺子,全家吃一顿。条件好的有几个菜,一般的只有饺子。


    一直到现在京北口外关外还都是这个风俗。


    送完灶王爷剩下的就是等过年了。


    腊月二十四洒扫,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二十七一般都是赶集买肉,杀鸡,二十八二十九发面蒸馒头。三十过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