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生活富足起来了

作品:《七零年代:顺风顺水好日子

    “妈,你自己也多吃点,为我们家辛苦操劳一年,你最该多吃一点。”赵曼仪劝着她妈道,劝不动就直接上手夹,给自己夹一筷子再给她妈夹一筷子。


    也就是她们家饭桌上比较谦让,像别人家那种抢着吃的,根本捡不着半块肉吃。


    “好了好了,我吃不完这么多,够了够了。”柳芹眼看着碗里一块接一块的肉,赶紧把碗移开。


    另一边赵元刚看着伸过来的碗,也夹了块肉进去,“闺女说得对,一年辛苦下来,别舍不得吃,今天大家吃得开心,要省也得过完年再省。”


    柳芹一个没注意,碗里的肉没少还多了一块,气得横自家男人一眼,瞎凑什么热闹。


    赵大哥:“妈,你多吃点,还有奶奶和爸,你们三个作为长辈,别给我们晚辈省,自己多吃点。”


    几个弟弟妹妹也都劝着,把三位长辈的碗里堆满肉,然后再慢慢吃自己的饭。


    柳芹看着肉比饭多的碗,心疼又窝心,最终笑意从眼睛里流露出来,“行,我吃,你们也吃,你们爸说得对,大过年的吃开心点。”


    年早饭吃完,全家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天边这才泛起了鱼肚白,家家户户的灯被关掉。


    灯火相映的热闹景象没了,但人声又嘈杂起来,大家吃完后,嘴上的油都舍不得添掉,敞开着大门,走出去跟人交谈,一年难得几次的炫耀时刻。


    “今天我家炖了鸡,可真香啊,辛苦工作一年也就吃这么一两回。”说话的人还在回味刚刚鸡肉鸡汤进肚子的那个滋味,脸上露出沉迷之色,喉咙跟着上下一动。


    “嘿,我家做了红烧鱼,酱料放得足,终于不像平时那样油盐什么都舍不得放,吃起来没滋没味的。”


    “现在的日子真是好啊,时间再往前倒几年,我都不敢想能吃上这么丰盛的饭食。”


    “是啊,供应多起来了,人民的生活富足起来了。”


    “老王,今早你们家起得最早吧?我家四点零几分就起来了,结果看到你家的灯。明年要转运啊。”有人对着王家人说道。


    王家人的脸上是止不住的高兴愉悦之色,“那是,我们前天早早就睡了,晚会都没看完就赶回来睡觉。”就为了第二天早起。


    他们这儿过早年除了传统,另一个是有点迷信色彩,说是过得越早来年越有钱,于是大家都抢着过早年。城里需要上班得注意安全的还算克制住了,有些大队的人家,那是半夜十二点一过,就抢先爬起来过年了。


    天渐渐全亮了,赵大哥把春联找出来,和赵二哥一起把大门上的旧春联撕掉,换上新春联。


    他们的春联都是买回红纸自己裁好自己写出来的,他们大门贴的是“祖国江山千古秀,人民幸福万年长”,此外还有院门贴的“春风柳条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反正吉星高照之类的现在不好贴,出门看看别人家的,和他们家的差不多,什么“人努力天帮忙,政策好粮丰收”、“海阔天空地想,移山倒海地干”,都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


    赵曼仪肚子有些撑,就在院子里绕圈稍微消点食,听着外头大家的聊天觉得很有意思,一种安心感,一种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充满希望、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体现。


    好不容易肚子不撑了,她又开始犯困,现在才六点半,离去上班的点还有一个半多小时。


    “奶奶,我回去睡一会儿,等八点钟的时候叫我啊。”


    “行,去睡吧,你们年轻人觉多,回去补足觉上班才有精神。”徐奶奶挥挥手,让孙女快去。


    不止她,家里好几个人以及小孩子都睡了个回笼觉,尤其是二嫂怀着孕易困,早早就带着闺女回去补觉了。


    实在是太困,倒下去不出一分钟就进入了梦乡,直至八点被叫醒的时候,身体舒服了很多,神清气爽,这才不困了。


    今天又是发工资的一天,赵曼仪一上班就感受到大家翻倍的热情与溢于言表的喜意。


    “曼仪,你家今天吃的什么?”何雯雯看到人进来,高兴地招招手打了个招呼,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我家有亲戚给我们寄了海鲜干货,有墨鱼干、鱿鱼干和牡蛎干,好鲜啊哈哈。”


    “这么好,我们这边都买不到这些。”赵曼仪这辈子除了墨鱼干,另两种都还没吃过呢,“我家今天做的就是过年供应的那些东西,鸡、猪蹄和酒糟鱼这些。”


    “有酒糟鱼很好啊,我妈不太会做酒糟鱼,她做这个不好吃,所以我们家都没有。”


    “小何,你那个亲戚是在海边城市吗?我们能不能跟他换一些海鲜干货啊?”兰姐听到海鲜,微微有些心动,副食店里买得太贵了,“像海带、紫菜和虾皮这种,平时煮个汤方便又美味。”


    “这个我没问过唉,兰姐,那我回去问一下,应该可行,我那个亲戚是在沿海地方下乡,听说她们大队就是靠海吃海,这些东西吃腻吃吐了都。”


    “那你帮我问问,能换我就换上一些。”


    赵曼仪也摇晃着人的手,道:“我也要换一些,让你亲戚多寄一点,她需要换什么我们这边给她寄过去。”


    “好好,我回去就发电报帮你们问。”何雯雯看着办公室所有人的视线都看过来,赶紧应道。


    “发电报啊,我们几个凑钱,不能让你帮忙出力又出钱。”办公室老大即科长,孟丽敏也掺和进来。这个年代,只要是与物资有关的,就没几个人不心动。


    “行,等我发完电报再跟你们说。”何雯雯没有假客气,她们办公室里的人都很好相处,说话也都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你让你亲戚多寄一点,像虾干、海参、花胶、干贝、鲍鱼干、蛏子干这些,有的都寄来,别人不要我要。”赵曼仪补充交代道。


    “停停停,你还是写下来吧。”何雯雯听得脑子发胀,“你说的这些,很多是我没有听过的。”


    “是啊,小赵,你怎么对海边的物产那么了解。”兰姐也跟着道,这一个个的名字报出来,有些能对上号,有些她们多活了十几年的老大姐也没听过。


    赵曼仪笑笑:“我二嫂是在食堂上班,她们大师傅见识广,这些都是她从大师傅那儿听来跟我们讲的。”


    众人恍然大悟,英姨道:“原来是这样,别说,那些当厨子的就是比我们普通人见识多,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人家都吃过见过听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