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嬴政:吾儿之文武功绩,应该压不了朕一头吧?

作品:《扶苏:天幕开局曝光我是秦武帝?

    令始皇和三公九卿为之折服。


    中车府令赵高和左相李斯也再无多余的话说。


    嬴政居高临下的俯视道:“赵高,你为胡亥之师,却蛊惑他悖父弑兄,可知罪否?”


    赵高俯首:“微臣,知罪!”


    赵高面对始皇,他就连咬牙切齿的不甘心都不敢表现出来。


    因为嬴政已经做到了公平公正。


    天幕之下,天命昭昭。


    他们说秦武帝非正统,理由是扶苏无法承袭始皇的法家郡县之国策。


    然而。


    扶苏却拿出了更加完美的大一统方案:郡国制度。


    这下赵高也就再无狡辩的余地了。


    论及正统,扶苏是帝国长公子,又兼具四海贤名,中原各个阶层的两千万民众,全都认可扶苏。


    那扶苏即便不是正统,也胜似正统。


    论及传承……


    扶苏显然比胡亥做的更好。


    因为胡亥顶多只能执行嬴政的法家国策。


    扶苏却可以做到儒法兼备,百家辅之,进而从各个层面巩固九州凝一。


    高下立判。


    那么天幕垂示降罪的黑锅。


    赵高不背也得背了。


    【皇帝制曰:】


    【朕以祖龙之势,扫平六合,方有天下,立号皇帝,上承天命,下安万民。临朝以来,筑长城以固疆圉,书同文以一轨量,行郡县以削私封,此皆顺天应人之举,欲使秦祚传之万世,如日月亘古不灭。】


    【然今岁孟冬,天幕垂象,显未来之景——朕崩于沙丘之后,中车府令赵高竟蛊惑少子胡亥,篡朕遗命,余鸩杀长公子扶苏,矫制自立,悖父弑兄,致使天下大乱,国祚倾危!】


    【天示警兆,玄象垂诫,此非妖异,实乃天命昭昭,欲使朕早正国本,清肃奸佞!】


    【胡亥,朕之少子,本应恪守人臣之礼、子孝之道,却贪念权位,受赵高蛊惑,包藏祸心。】


    【夫曰:子不类父,是为不孝;臣不忠君,是为不道。尔竟欲以庶孽之身,窃据神器,背逆天伦,形同禽兽!】


    【赵高,阉竖之流,本因刑余得侍左右,朕待尔不薄,尔却心怀叵测,构陷忠良,欲以三尺之剑,搅乱六合之基,真乃毒蝎之心,蛇豕之性!】


    【昔者,夏桀暴虐,天乃降商;商纣无道,天命归周。今奸宦赵高之行,甚于桀纣,若不早除,必致天怒人怨,重蹈六国覆辙!】


    【朕为始皇帝,上受天命以御宇内,岂容阉竖、逆子毁朕基业,断朕国祚?】


    【今特诏:】


    【废少子胡亥为庶人,逐出咸阳,圈禁于雍城。其母楚胡姬,教子无方,连坐贬斥,贬入冷宫,终身不得出!】


    【中车府令赵高,构逆谋乱,罪大恶极,着即收捕,秋后施刑,车裂于市,以儆效尤!】


    【长公子扶苏,仁厚忠孝,天命所归,着即册立为皇太子,监国理政,代朕整饬朝纲,以承大统。】


    【自诏书抵达之日,诸臣工需各守其职,不得附逆,违者同罪!】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


    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并不相通。


    扶苏的皇太子册封典礼,从诏书颁布开始,正式提上日程。


    胡亥废为庶民,逐出咸阳。


    赵高秋后施刑,车裂于市!


    左相李斯暂时没有公布处罚……


    原因在于。


    左相李斯负责了中原各地的文字、货币、车辙和度量衡的统一诸事。


    如果冒然把左相李斯给处理了。


    短时间很难找到替代者。


    或许有人就会说了。


    提拔谁,那还不是始皇一句话的事儿?


    不!


    左相李斯师承于稷下学宫,乃大儒荀夫子座下,后至关中入仕,得吕相举荐,方才成了嬴政的左膀右臂。


    待长信侯嫪毐叛乱爆发……


    平定后。


    嬴族宗亲派系提议把中原外客全部撵出关中。


    李斯也在其列。


    于是。


    在路途中。


    李斯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道奏疏:谏逐客疏!


    始皇以此为据,借坡下驴,安抚宗室,又重新召回了众多外客能臣。


    如此。


    李斯也顺理成章的继承了吕不韦的所有政治班底。


    没错,原本外客功臣派系的执牛耳者,其实是吕不韦。


    李斯用一篇谏逐客疏,顺利跻身成为外客之首。


    再加上他的出身方方面面都没问题。


    自然就能在外客功臣派系中,足够的服众。


    如果陡然间把李斯给废了。


    无异于断了始皇一臂,外客功臣派系也会陷入内部混乱,无法持续于中原推行一统国策。


    当然了。


    天幕毕竟降下了明确的垂示。


    嬴政就总得对李斯有所处置才行。


    ……


    半个时辰后。


    大朝议结束。


    章台殿。


    左相李斯躬身俯首,恭敬无比。


    嬴政站在九层丹陛之上。


    他道:“李斯,对于天幕之中,胡亥要你当亚父,你有何话说?”


    嬴政和李斯还是有些君臣之谊的。


    所以,嬴政愿意给这个老伙计私下辩解的机会。


    “微臣,无话可说。”


    李斯满脸苦涩的道:“太子殿下的郡国制度,外儒内法,确为上佳国策。另外,诸公子中,也只有太子殿下能够做到兼容儒法……微臣,愿意以戴罪之身,招东宫舍人张苍入丞相府为佐,做中原一统国策的交接诸事。”


    李斯看的还是非常明白的。


    儒法兼容的国策。


    你让李斯出谋划策,他也能说出个一二三出来。


    可问题就在于。


    李斯身为法家代表,他注定会跟儒家派系站在对立面。


    先秦时期的儒与法。


    在绝大多数时候。


    与水、火无异。


    几乎不可能兼容。


    因此。


    在李斯看来。


    扶苏的外儒内法之大一统国策方案,只有扶苏自己才能施行,其余人牵不了这个头。


    也正应了那句话。


    谋士为什么只能是谋士。


    因为天命、出身、名义、人心向背……都比所谓的出谋划策,要重要的多。


    你谋划的再怎么完美。


    没人能站出来挑头扛大梁。


    就注定竹篮打水一扬空。


    “张苍。”


    嬴政满意的点了点头,他道:“如果朕没记错的话,他是你师弟。”


    李斯垂首:“是的,陛下。张苍为人恪谨,只要稍加引导,足以稳妥执行各项国策落实。”


    李斯还有一点没有说。


    那就是张苍同样也出身稷下学宫,乃荀夫子座下弟子。


    李斯做为师兄,提携师弟张苍,名正言顺。


    再者。


    现在的张苍又是东宫舍人,常伴于太子扶苏的身侧。


    综合张苍的各项情况。


    这就是个妥妥的丞相苗子,未来前途无量。


    “嗯,甚妥。”


    嬴政想了想,又道:“李斯,朕知晓你心中委屈。天幕矫诏一事,赵高绝对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丞相府和御史府也只是做出了对应的选择。”


    嬴政明白,按照过往扶苏的表现。


    让李斯支持扶苏……


    完全就是天方夜谭。


    “可天幕毕竟播放出了你与胡亥之间的事情。”


    嬴政深吸一口气,道:“朕便只好委屈你了,即日起,贬去你的左相之职,收回你在楚地上蔡的八千户食邑。戴罪留任,好好提携你的师弟张苍吧。朕百年之后,扶苏究竟会如何处置你,恐怕还得看你那师弟的态度!”


    嬴政对于李斯最大的宽纵,便是收回一切荣宠,再保其一条命。


    看在李斯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


    否则。


    单就直接参与矫诏这一条。


    李斯就得面临满门抄斩。


    嬴政对于功臣,其实已经是非常容忍的了。


    “微臣,谢陛下隆恩。”


    李斯伏地叩首,他也略带感伤的道:“陛下,必当能够万寿无疆,与天平齐!”


    这一刻。


    李斯与嬴政之间的君臣之谊,无比真挚。


    携手数十年。


    嬴政也大概能够预感到……


    属于他的时代。


    即将走向终结。


    “这世上岂有万寿无疆之人寿,却有泽披万民之功业。”


    嬴政抬目看向遥远的东方,他道:“可恨徐福贼子,竟敢以蓬莱仙岛的长生不死药,诓骗于朕,若朕还能有十年光阴,定要派人将其捉回,车裂之!”


    天幕现在已经明确垂示了嬴政的大限之期。


    嬴政自然要更信天幕仙人。


    至于徐福口中所谓的蓬莱仙人……


    理当就是假的了。


    李斯沉声道:“太子殿下定然不会放过欺君之人,始皇之名,不容玷污分毫!另外微臣斗胆请谏,望陛下少食丹药,现在有太子殿下辅政,最起码陛下不用再每日坚持批阅一石奏折了。”


    皇帝的生活,其实一点儿也不轻松。


    醒的比鸡早。


    睡的比狗晚。


    十年如一日,天天连轴转。


    偶尔还得处理一下后宫争斗……


    就这强度。


    不嗑药谁能顶得住?


    始皇服食的阴阳家丹药,主要还是让他常年保持清醒的精神状态,减少疲惫时间。


    对于长生不死……


    始皇固然渴求。


    但他最主要还是焦虑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害怕大秦的基业一朝葬送。


    现在秦武帝扶苏横空出世。


    嬴政便发现他也能看的比较开了。


    既然世无长生。


    那就顺其自然。


    当生则生。


    当死则死。


    嬴政:“就是不知道天幕秦武帝,是怎么开创盛世的。吾儿之文武功绩,应该压不了朕一头吧!?”


    李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