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梅翰林

作品:《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

    秦思源的一番话,看似是要彻查江南,实则是大事化小,为江南开脱。


    将筹集粮食当做当务之急,粮仓走火案就成为次要的。


    只要基调定准了,接下来就是钦差大臣的人选问题。


    朝堂之上,自然有人看出来右相秦思源的目的,这些年来秦思源偏袒江南之地又不是一次两次了。


    虽看出来了,但是却无人反驳。


    京城乃京畿重地,大虞的心脏,京城要是出事,天下就会不稳。


    当务之急,要解决的就是运往京城的粮食。


    这对于身处在京城的官员来说,京城才是他们的根本利益。


    皇帝庆云北听到右相秦思源的话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寒芒。


    将心中的怒火压了又压,最后皇帝庆云北也不得不同意右相秦思源的提议。


    “依右相的意思,该派谁去江南之地?”


    右相秦思源听到皇帝的话后,当即说道:“臣提议,户部侍郎刘不易当任钦差大臣,去江南解决此事。


    刘不易在户部当值数十年,一直都兢兢业业,外加从事的也是钱粮事物。让刘不易前去江南,筹粮之事可事半功倍……”


    右相秦思源话一说完,贾琮就看到在户部一众官员中,有一个中年官员身体一颤。


    不知道,这是激动的,还是害怕的。


    但作为钦差大臣,要干的事情,是机遇和风险并存。


    干不好,就是被弹劾罢官的下扬;干得好,成为政绩,以此平步青云。


    贾琮因为刚步入朝堂,并不清楚秦思源提出来的户部侍郎刘不易到底是什么身份。


    虽然贾琮不知道,但是皇帝庆云北确知道。


    秦思源提议的这位户部侍郎,也是江南出身。


    皇帝庆云北本来就憋了火,如今听到秦思源提议一个江南出身的官员去查江南那摊子事,自然不肯。


    还未等右相秦思源继续说下去,皇帝庆云北直接拒绝了:“户部公务繁忙,离不开人,换一个人。”


    皇帝庆云北话语一落,秦思源心中一沉,看来皇帝这一次是真的怒了。


    以往江南之地有事情,都是派江南出身的官员过去走一个过扬。


    而如今,皇帝庆云北不这样做了,很明显就是要改变一下啦。


    解决了外敌,下一步自然就是内患。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何江南那些人就不懂呢?


    这也是秦思源差点骂娘的原因。


    就在右相秦思源脑海里思索下一个人选的时候,忽然,勋贵武将那边,磐国公开口道:“陛下,老臣提议一个人选。老臣提议吏部侍郎梅之川担任钦差。”


    谁也没想到,这时候磐国公居然抢在右相秦思源前面,推荐了一个人选。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贾琮听到磐国公提出来的名字,总感觉有些熟悉,但是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就在贾琮想不起来的时候,龙椅上皇帝庆云北脸上闪过一丝精光。


    “磐国公提议的人选,朕同意了。”


    皇帝庆云北这句话一落,其目光便落在文官这边:“梅之川何在?”


    文官这边,贾琮看到一个官员站到了大殿中间,对着皇帝一拜:“臣梅之川,拜见陛下!”


    皇帝庆云北见到梅之川后,便开口道:“磐国公举荐你做钦差大臣,你可敢接下这副重担?”


    话语一落,贾琮看到这位叫梅之川的官员,当即大礼跪拜:“臣定当万死不辞。”


    听到梅之川的话后,皇帝庆云北满意地点了点头:“梅侍郎,既然你接下了,那就希望你不要辜负于朕。”


    “臣定当不会让陛下失望。”


    随后,皇帝庆云北当众下旨,封梅之川为钦差大臣,前往江南之地。


    当这件事告一段落,贾琮看了看右相秦思源。


    在右相秦思源的脸上,贾琮没看到任何情绪波动。


    这些宦海浮沉几十载的老家伙,真是一点表情都不露啊!


    不过,贾琮觉得右相秦思源心情肯定不太好。


    毕竟,他提议的人,皇帝庆云北没同意,反而是同意了磐国公提议的人选。


    贾琮也有些想不通,磐国公为何提议这个梅之川,这个梅之川到底是谁,为何这名字感觉有点熟悉?


    就在贾琮疑惑不解的时候,忽然听到身前有官员小声嘀咕:“这位梅大人,如今真是鸿运齐天!这好事都落到他头上去了。


    你知道吗,今年的科举,这位梅大人的儿子高中榜眼。


    谢师宴刚过,这位梅大人的儿子就进了翰林院,成了梅翰林。


    如今听说,磐国公家的千金看中了那位新进的梅翰林,这不……”


    当贾琮听到这里,脑海里面豁然开朗了。


    刚才怎么觉得梅之川这名字有些熟悉,原来搞半天是薛家结亲的那位啊!


    这位梅之川就是薛宝琴未来的公公,梅之川的儿子,就是和薛宝琴从小结亲的那位。


    知道了梅之川身份后,贾琮便知道了皇帝庆云北为何选他做钦差大臣了。


    因为梅之川不是江南出身,而是两广人士。


    当年,薛宝琴的父亲在两广行商时,就结交了这个梅之川。


    那时候,梅之川只是一个秀才而已。


    薛宝琴父亲和梅之川一见如故,二人结成了好友。


    结成好友后,知道对方儿女年纪相当,便定下来娃娃亲。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薛宝琴父亲便出资,让梅之川从一个秀才,到举人,再到县官……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一路往上升,直到进了京城,当了礼部侍郎。


    按理说,薛宝琴父亲这么多年的投资,是一件很划得来的事情。


    但是,随着水涨船高,二人的地位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如今的梅之川可不是当年那个穷秀才,而薛宝琴父亲也不是当年的皇商了。


    梅家随着梅之川的儿子高中榜眼、进了翰林院,梅家已经是清贵人家了。


    用现代的话来说,父亲是朝中要员,儿子是翰林清贵,未来可期。


    而薛家呢,薛蟠父亲死后,薛家丢掉了皇商的身份,如今日薄西山。


    商人的地位本就不高,勋贵都不会娶商贾之女,更何况清贵之流。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