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153 如何把孩子弄回来
作品:《老太太抛夫弃子女,转身嫁军官》 余佩兰知道,这个大侄女虽然嘴上说没关系。
但心里头是舍不得孩子的。
那俩孩子跟陈家那群白眼狼崽子还不一样。
过去余佩兰也见过,哥哥有点皮实,妹妹也是个可爱的。
都是好孩子,跟白眼狼不沾边。
主要是郭满仓那龟孙拿孩子做要挟。
这个侄女不得不断舍离,暂时舍了俩孩子。
不然她还要被困在那里。
靠着娘家的接济,孝敬婆家自己却落不到什么好。
余国芳眼圈红了起来,抱住余佩兰哭了起来。
“我也想带走孩子,可我又怕……”
怕带走了孩子,郭满仓再追过来。
到时候再给家里带来麻烦。
闹离婚的时候,俩孩子也知道父母出了问题,不敢问只敢偷偷的哭。
眼都肿成了核桃。
“我走的时候,妞妞抱着我说,‘妈妈你带我走好不好,我只吃一顿饭不给你添麻烦’。”
余国芳的心跟刀子割过似的。
可她只能把孩子推开。
孩子是牵挂,是羁绊。
是郭满仓拿捏她的手段。
她不能被如那男人所愿。
甚至也不敢跟亲妈说,怕她妈自责。
大概是因为都离过婚,又或许是因为小姑提到了孩子。
余国芳再也没忍住,眼泪肆虐而出。
余佩兰拍了拍她的背后,“没事的没事的,我会帮你把孩子要过来的,给我点时间,我想想办法。”
余国芳哭过后,心中的那股子憋屈也消去大半。
她就是一直堵在心口,借着忙碌把自己的情绪都压下来。
现在发泄出来,其实已经好多了。
至于孩子的事情。
她也有自己的计划。
“给孩子攒钱是可以的,难为你了。”
倒热水,毛巾泡进去拧去水分。
余佩兰给这个大侄女擦脸,“这事我来想法子,你放心好了。”
郭满仓虽然有儿有女,但离婚后肯定还要再说亲的。
乡下人的想法很老派。
家里怎么能没有个女人操持家务暖被窝呢?
那余国芳的这俩孩子,肯定就成了累赘。
离婚时用来要挟余国芳没问题,可一旦离了婚,这就是拖油瓶。
郭家那边肯定不会好好待这俩孩子。
本来嘛,郭满仓就不是受待见的儿子。
余国芳跟他闹离婚,村里肯定人尽皆知。
这年头城里闹离婚都是大事,何况是乡下地方。
郭家的面子肯定是没了的。
余国芳走了,那孩子就得承受一切。
余佩兰皱了皱眉头。
第二天她打电话到郭寨的大队部。
大队支书没想到是余国芳的姑姑来的电话,询问孩子的事。
“唉,兄妹俩也都是可怜的,三天挨骂五天挨打的,还不给吃饭,村里其他人看孩子可怜,给口饭吃。”
大队也不是没管过,可郭家那婆娘不讲理,“亲妈不要他们,关我们什么事。书记你去把孩子妈找回来,那他们就能吃上饭了。”
原本还算白白胖胖的俩小孩,现在瘦了一大圈。
跟灾民似的。
“国芳她姑,要不你们把孩子带走?”
余佩兰当即道:“带走没问题,就是怕郭家再找来。”
“没事,他们现在压根不管孩子,等回头我让那俩孩子去城里,我送他们上火车,你们到时候在车站接应下,怎么样?”
大队书记也觉得余国芳离婚未免太草率。
但人家都离婚了,你能咋办?
孩子跪着求他借个车票钱。
大队书记也就应下了,就当行好吧。
没想到隔了不到半个月,就收到了省里头寄来的包裹。
信封里是余国芳还给他的钱,足足一百块。
他哪有借这么多钱啊,就借了三十块而已。
不止还钱,还送了好些省里的特产。
对比郭家这帮人虐待孩子,余国芳做事还是靠谱的。
只是可怜孩子,没了妈现在有爹跟没爹没啥区别。
郭满仓又要结婚,这俩孩子往后更没容身之所了。
怕是都长不大。
余佩兰觉得这样也行。
其实就算郭家人找来,也不怕的。
余家的人都在这里,怕郭满仓作甚?
她在省城也算混出了点出息,难道还要怕郭家人?
不怕闹事,就怕人持续的恶心。
大队书记也能理解,郭寨的人往上数,那都是一个祖宗。
可子孙后代良莠不齐。
郭满仓家就是这样的。
在郭寨口碑都不好。
“这样好了,我回头让孩子去河边,装出游泳被水冲走了的样子,郭家现在忙着给郭满仓说新媳妇,也不在乎这俩孩子。估摸着也就是象征性的找一找。这样我再送俩孩子去车站,让他们去找你们,你说咋样?”
这样当然好。
进入六月份天气开始热起来,小孩下水游泳也是常态。
淹死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每年都会有很多这种情况。
尽可能的断绝郭家来找麻烦的可能性。
“那就麻烦您了,到时候您给孩子买个直达省城的车票,回头我把钱寄给您。”
“不用,上次国芳还钱就还多了,还送我那么多东西,也花了不少钱。”大队书记叹了口气,“我就是心疼那俩孩子。”
“我懂,我也是看国芳嘴上不说,可偷偷的哭,觉得对不住孩子。”
余佩兰没说谎,侄女就是牵挂孩子嘛。
这是事实,没啥好遮掩的。
对比才能看得出,孩子跟谁才是好。
这样大队书记才能尽心的帮他们。
这事余佩兰又跟大队书记细细商量了下。
确定了一些细节后,这才挂断电话。
郭寨的大队书记叹了口气。
这还是姑姥姥呢,都能这般上心。
可亲爸亲爷奶反倒是不把孩子当人。
真给他们姓郭的丢人。
郭家两兄妹听书记大爷爷说要送他们去找妈妈,俩小孩都哭了。
哥哥立马跪下给这个大爷爷磕头。
“起来,起来孩子。不过这事不能让你爸他们知道,你们得听我的,知不知道?”
哥哥郭大胜今年八岁,本来还是个顽童,可在妈妈离开后,已经成了小大人。
原本郭大胜就想着去找妈妈。
又不知道省城在哪里,而且也没钱。
这阵子他一直在打听,没想到大爷爷会帮他们。
“我全都听大爷爷的,将来我给大爷爷披麻戴孝。”
大队书记:“……”
有被孝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