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146 喊国芳进城
作品:《老太太抛夫弃子女,转身嫁军官》 事实证明,告状是真的有用。
闹到单位去,让单位领导来收拾这鳖孙。
一闹一个准儿。
她都不用亲自跑一趟,打个电话就行。
有的技术有可替代性,比如陈新华。
可有的,暂时还没有,比如搞蔬菜大棚的余佩兰。
余佩兰怕什么?
她手里的牌可比陈新华多得多。
一天出一张,都能出个十天半月。
陈新华拿什么跟她斗?
闹呢。
感慨了两句,余佩兰又去忙活。
进入三月份,国营农扬这边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犁地、盖大棚,忙得不亦乐乎。
现在不用自己烧砖了,盖大棚的速度越发的快了起来。
等到四月中旬,蔬菜大棚的数量已经破百。
其实这并不算多。
毕竟一个蔬菜大棚也就半亩地左右。
国营农扬那么多地呢。
剩余的土地其实也能种植蔬菜,但现在气温不太稳定。
万一再来个倒春寒什么的,只怕蔬菜会受到很大的损害。
余佩兰把这事跟田传良做了汇报。
田传良态度倒是明确,“先种上,蔬菜大棚也继续弄,咱们省城今年冬天的蔬菜供应,可全靠你这个农扬了。”
一百多公顷田地,一千五百三十亩田地。
现在蔬菜大棚也不过才占比三分之一。
要全都建设起来,今年怕是都弄不完。
不过既然农业厅这边已经做出指示,干就是了。
反正资金啥的都有。
至于最开始余佩兰贷款那三万块……
田传良默认让余佩兰自己留下,至于要还的贷款。
<span>记住本站:</span> 从农扬营收里出。
实际上建设蔬菜大棚有很多油水。
余佩兰把账目列举的十分清楚明晰,没有中饱私囊。
她想,大概是因为她把蔬菜大棚搞起来了,又搞得很认真,所以田处长就用这一套来奖励她。
至于如何把这三万块的贷款账目做好,这倒是不用余佩兰担心,小吴秘书已经给她弄妥当了。
反正就是给领导把事情做好,的确有钱拿就是了。
这让余佩兰怎么可能不积极呢。
三万块。
在这个年代怎么看都不是小数目。
当然,她让二嫂李爱秋和赵金枝捣腾的服装,在四月份卖出了一个相当不错的价钱。
进货成本三千出头的服装,凭借着花哨的款式,在省城一下子热销起来。
进价三五块的服装,转手一卖就是十几二十块。
带来了一万多块的净利润。
这让赵金枝傻了眼。
看着分到手的五千块钱,觉得跟做梦似的。
早知道,就多买点了啊。
她跟李爱秋就进了三千出头的货。
一捣腾就能赚三倍多的钱。
她老头,儿子儿媳三个人加起来,一年的工资也没这么多啊。
这要是再买卖一番……
赵金枝十分心动,“佩兰,你说我们要不要再去一趟?”
余佩兰睇了她一眼,“尝到甜头了?”
赵金枝嘿嘿一笑,“要不咋说你眼光好呢,你说还能再干吗?”
“能。”别说是八十年代,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她都遇到过捣腾衣服的。
乘坐大巴车去杭州,从四季青进货去卖。
要是不能赚钱,人家干嘛白跑这一趟?
就是后来,伴随着电商的兴起,实体店生意不再好做,这种大老远的去进货、卖货的事情越来越少。
取而代之的,是从网上的批发商城批发代销什么的。
余佩兰那会儿还研究过,想着要不自己也追一把时髦做电商。
但被陈新华他们一帮人联合抵制了。
<span>记住本站:</span> 陈家那伙子人的意思是让她少折腾,享清福不好吗?
现在想想,他们是怕她丢人。
那时候陈新华是院士,陈红旗是大学教授,红卫、红英都有社会地位。
要是妻子、母亲是个搞电商的。
说不出有损他们的颜面。
陈家人的颜面价值几何,对余佩兰无关紧要。
现在嘛,再去捣腾买卖这些衣服吧。
“还是你跟二嫂去,对了二嫂,你把国芳喊来吧,叫上国芳一起去弄这个。”
李爱秋听到这话愣了下,“叫国芳来城里来?”
“对,把她喊来,伺候庄稼能挣几个钱,她男人要是乐意,那就一块来,我在农扬那边给他安排个工作也不是啥问题,要是不乐意,国芳愿意把孩子带来就带来,不愿意的话那就留在老家,她寄点钱回去就行。”
余佩兰倒也不是想破坏侄女的婚姻。
但一家人都进城了,唯独这个嫁人的侄女还在老家,也不是法子。
现在家里头用人之际。
把国芳喊来,虽然东奔西走辛苦点,但绝对能挣钱。
到底是挣钱过好日子,还是留在老家吃苦受累。
这个选择题,不会有人选错的。
余佩兰知道,二嫂心疼在老家的长女,过年的时候还寄钱寄东西给国芳了。
现在家里人都住在一起,二嫂她不好意思再把国芳接来。
不然肯定接人进城的,那可是亲闺女,她的第一个孩子呀。
“行,我这就打电话跟她说,她要是犯糊涂,我就回去把她拎回来。”
余国芳的婚姻是千万农村妇女的缩影。
农忙时要干活,农闲时也有忙不完的活。
一年到头空闲的时间并不算多。
男人还能喝酒、抽烟放松下,她们的放松是纳鞋底子的时候跟邻居说几句闲话。
乡下种地挣不了什么钱,那可真是血汗钱啊。
余国芳的男人也不是多出息的,在家又是个不受待见的老二。
这孩子做了母亲,还要受婆婆的窝囊气。
过去穷,没法子。
可现在家里好过了,不该再让国芳受窝囊气。
留在老家,李爱秋就得一个劲儿的给钱,最终能落到国芳头上的没几个大子儿。
<span>记住本站:</span> 直接把人喊到城里来。
她男人能想清楚,跟着来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如果不愿意来……
那就看他到底几个意思。
来自省城的电话,让余国芳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她偷偷的跟丈夫说,“妈让咱们进城去。”
她男人就没那么高兴了,“进城去,那我爹娘咋办?”
他知道老泰山一家都进城了,过得是好是坏就不清楚了。
过年那会儿倒是寄了东西来。
可能过得还可以吧。
但他一个外姓的,跟着一块进了城,那岂不是往后都要仰仗老丈人家的鼻息过活?
这跟上门女婿有啥区别。
“我不去,你也不能去。”
<span>记住本站:</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