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立人设的重要性

作品:《废太子培训班

    众所周知,李二一辈子,文治武功样样精通,唯独在对付世家门阀这件事情上,从始至终都在吃瘪。


    没辙,谁让他李家,也是世家门阀的一员呢。


    陇右李氏,怎么也是大家族了。


    作为既得利益者的一员,李世民无论如何都跳不开。


    加上一些其他原因,比如说李二先天的缺陷——洗不掉的玄武门之变。


    以至于手里面握着最锋利的刀,却一点都不敢砍下去。


    瞧瞧人家黄巢是咋做的……


    当然了,苏哲并不是在推崇黄巢。


    本质上,世家门阀随着时代的发展,早晚有一天会被历史洪流创死。


    就算没有黄巢,也会有蓝巢、绿巢或者雀巢之类的。


    这叫唯物史观。


    科举制度是一个好东西,因为科举的出现,打通了阶层跃迁的通道。


    至此以后,士族会渐渐发展,取代以前的门阀。


    只不过,初唐年间的科举,还没有发展到那一步。


    “捋清楚了科举制度以及门阀世家后,我们来讨论下一个话题。”


    “为什么,世家屹立不倒,难道天下人就心甘情愿被他们控制么?”


    面对苏哲的问题,李承乾皱起了眉。


    “老师,我其实知道,很多世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横征暴敛,欺压民众是常有的事情。”


    “对,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了,我称之为立人设。”


    “人设,你可以粗略的看成是,一个人的口碑声望。”


    关于立人设这一点,只要稍微有点能力的,都会去这么做。


    小到什么神童,大到世家,甚至皇帝本人也会立人设。


    但如何立人设,才是一门大学问。


    简单的说就是如何保持优秀人设的同时,不塌房。


    其实苏哲早就给李承乾开始立人设了。


    仙缘得益,不就是最大的人设么。


    而让李承乾带着粮种、曲辕犁等一系列进步的技术回去,也是在打造人设。


    “想要你的太子位置稳固,良好的人设是必不可缺的,你那个弟弟,是不是在外面的名声口碑比你这个当哥哥的还要好?”


    “咳咳……是的。”


    话题有些尴尬,不过李承乾回答的也蛮干脆的。


    没辙,他那个弟弟,李泰,还真是个人才。


    这里可没有讽刺的意味,李泰那小胖子,打小就聪明,懂得如何讨好父母。


    这,就是在无形中立起了一个机敏好学的人设。


    同时,李泰凭借着做学问的能力,狠狠地收拢了一批死忠粉丝。


    恰恰这些粉丝,都是手里面握着话语权的读书人。


    这样一来,李泰贤王的名号就打出去了。


    回头你看看李承乾,在那一众‘好老师’的‘帮助’下,名声是与日俱降。


    “你是太子,生来就注定要背负比他人更严格的标准线。你那几个老师,非但没有帮忙,反而给你拖后腿,导致了你现在的名声被李泰远远拉开。”


    想要恢复,李承乾重新打造自己的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不过没事,这次你回去之后,提议让国子监编纂六学,并建议开恩科,增递补。”


    李承乾这个太子,其实蛮可怜的。


    这里指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太少了。


    除去李二这个当皇帝的优秀,并且正值壮年,皇权被李二掌控没啥可说的。


    但是李承乾手里的牌太少,也很不好。


    别看孔颖达这些人名声不差,但在朝堂中影响力比起那些开国功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唯一能算得上是李承乾助力的,就剩下一个长孙家。


    可长孙无忌这个老狐狸,非但没有想要帮助自己大外甥的想法,反而趋利避害,这就导致李承乾连外戚的力量都指望不上了……


    为什么苏哲要救下长孙皇后?


    目的就是为了让李承乾找到一个靠谱的靠山。


    “国子监编纂六学?开恩科?”


    李承乾不笨,稍微一琢磨就悟了。


    这是让他,在学子面前狠狠地刷一波声望啊!


    前一个不去说,后一个建议朝廷开恩科,本质上就是在帮助李承乾,让他收获一波读书人的恩情。


    可不要小看了恩科的开放。


    大唐每三年科举一次,每一次大浪淘沙下来的人也不过三五十。


    天下那么多读书人,尤其是世家门阀,谁不想入朝为官?


    如此一来,李泰那边精心打造的人设就会面临极其严重的挑战。


    想到这里,李承乾激动地就差直接攒起来了。


    多重保证,足以让李承乾稳住自己的太子地位。


    做事情要一步一步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李承乾性格没有扭曲之前,本身即便不算多聪明,但也算得上是一个正常的帝国继承者。


    等苏哲将科学观灌输给李承乾之后,会让他的眼界凭空拔高许多。


    “老师,后世门阀世家难道就一直没有人解决吗?”


    在领会了苏哲所谓立人设的重要性之后,李承乾表示自己真的学会了好多。但关于门阀世家的消息,依旧是他内心中的一根刺。


    现在他老爹李二在头疼门阀世家,往上数他爷爷李渊也头疼,再往上广神以及广神他爹杨坚,也都头疼。


    不然为什么科举制度会冒出来,杨坚看的可太清楚了。


    “两汉以后,九品中正制带给了门阀巅峰的权力,正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但是由盛及衰是万事万物的发展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当社会条件发展到一定程度,门阀世家的衰落也就成了必然。”


    苏哲大致的讲述了一个大概,门阀世家其实真正的衰败,源自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动荡社会的变革。


    当知识垄断被打破,世家门阀赖以生存的核心也就消失了。


    与此同时,恰好又遇到了五代十国这样一个武夫当道的时代,那句话咋说来着,秀才遇到兵,结果如何?


    黄巢是一次活生生的例子,等到了五代十国,大头兵们可不再敬畏门阀世家,刀子屠下来,士族公卿的脑袋也不比老百姓的脖子硬上几分。


    至此以后,世家门阀就彻底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