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修粮仓
作品:《拐个神君去种田》 粮食到手,全村人为储存粮食着急。
好在如今是冬日,天气干冷,粮食也不容易生虫,一旦进入春季,天气暖和雨水渐多,粮食便会生根发芽。
熊三为了这事整宿睡不着,跑来找雪儿爷。
除了雪枝家,就属他们家人口最多,四千斤粮让他又是欢心又是忧愁。
眼下每家每户只有一处窝棚,窝棚本就简陋,大风大雨时里面的人免不了打湿,更别说是粮食了。
“里正,你说咱们把多的粮食卖掉如何呀?”
雪儿爷摇头,“不可,怀璧其罪,咱们这么多粮,一旦拿去卖,必定有人追究这些粮是哪里来的,到时候势必会查到云上村。
虽然咱们杀的都是山匪,可也毕竟杀了人,为了保险起见,卖不得。”
熊三唉声叹气。
“熊老弟,依我所见,干脆大家一起修粮仓吧!”
修粮仓,熊三拍手掌,叫好,“老哥,还是你脑子活跃,咱们可以修粮仓啊!”
粮食存储是一等一的大事,之前挖回来的木薯,每家每户都挖了地窖,可地窖才多大,存不下这么多粮。
听说要修粮仓,七户都愿意一起做,王涛爹说要修就要修个大的!
只是粮仓的选址就很重要,雪枝建议修在长居山。
之前发洪水长居山没有被淹没,再大的洪水也不可能有上次那么大,所以从地势上讲长居山是最好的选址地。
而且长居山有许多隐蔽处,方便掩藏,而且也不会有人想到大家会把粮仓建在山上。
李家村有大量的青膏泥,这泥细腻有粘性,具有防腐防潮效果,拿来修粮仓是最好的了。
至于是每家每户单独修还是修一个大的粮仓共同使用,大家伙儿讨论了一番。
少数服从多数,最后一致决定修建一处大的粮仓。
为了防火,他们计划把粮仓修在地下,底窄上宽,然后再修个房顶,盖上茅草掩护。
修粮仓就需要大量的木板,为此,这个计划一出,李家村所有的男人又去了毛山。
之前砍的木头在山里晾晒了几日,可以拖回来了,而且得早些改成木板,晾晒后才好用来修粮仓。
说干就干,女人们也不闲着,除了做饭,也去毛山将砍下的枝丫给拖了回来,自然是不能浪费的,无论是取暖还是做饭都少不了木材。
王涛平日里最不喜欢干活儿的人,自打从凉风寨回来,干活积极得很。
这不,就在毛山下发现了一块可以做碾子的石头。
碾子可是农户不可缺少的物件儿,有了碾子,才可以将玉米粒滚成玉米面,有了面便可以烙饼。
从凉风寨背下来的锅也分发了下去,雪枝家的破锅也换了下来。
破口锅送去石娃儿家用来煮猪食了。
雪儿爷是个手艺人,除了是篾匠,还是木匠,而且还是石匠,年轻时就没少学。
对于这一点儿,雪枝倒是很佩服这个不到六十岁的老人。
雪儿爷看着圆滚且长条的石头,直夸王涛眼睛亮,竟然被他给找到了。
以前村里也是有碾子的,可惜发了洪水,什么也没有了。
好在雪枝在买工具时,就买了凿子,有了凿子,再开碾子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由于大家都想着碾子,雪儿爷在所有人的请求下回了村,连带着牛车把那块石头也带回去了。
雪儿爷得了个大任务,他得尽快把碾子做出来。
王涛得了这石头,眼睛不时在周围瞟,光有碾子还不行,还得找一块可以匹配的大石块以做碾盘。
人多力量大,木头很快被改成了一张张木板,木板斜靠着小山坡放着,等着它们晾晒得差不多了才能拿来用。
做好这一切便是挖粮仓基地了,因为要建大粮仓,而且还是在地下,也得费不少功夫。
好在这几家人都没有计较谁做得多谁做得少,只要有空便去长居山挖地基。
地基挖好,夯实,然后抹上青膏泥,等着泥土自然晾干,晾干后才可以铺木板。
天公作美,做粮仓这些日子竟然鲜少下雨,偶尔下点儿小雪,也都能接受,而且时不时还出两日太阳,大家伙儿脸上都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粮仓建好,大伙儿拿着草把子熏了熏,然后就把家里的粮食放进粮仓了,自然哪家是哪家的,是分得清清楚楚的。
这件大事昨晚,李家村人整整休息了三天三夜。
这几日什么也没做,吃了睡睡了吃,这些日子他们连轴转,的确是有些累了。
雪儿爷的碾子也做好了。
碾盘还是张林和熊卫在河里搬了块大石板回来。
熊三会木工,碾腿、碾柱和其他配件都是他做的。
这一幅碾子最后安在了村子的正中央,哪家去用都不用走多余的路。
见两位老人辛苦了,村里的女人们还将自家用玉米面做的烙饼给他们端来了。
雪儿爷很喜欢现在的李家村,比之前的李家村更喜欢。
以前的李家村人口多,人心不齐,总会有人从中挑拨离间,有好几户都不对付,自然也不可能齐心协力做成事情。
如今就不同了,虽然都受过磨难,但大家心往一处使啊。
雪儿爷躺在他新做的躺椅上,看着远处,容光焕发。
雪枝这几日也没有闲着,她倒是没有帮忙做粮仓,而是上了长居山,一则是继续修炼,二则是继续挖草药。
虽然眼下手里有一千零四十四两现银,可要修房建屋,得花不少银子。
总不能如长居山上般修个竹屋就可以了,要修她也要修能够经历百年风雨的青砖瓦房。
而且按照她的计划,到时候征求阿牛和王芒的意见,如果愿意大家一起住就修一个两进的院子。
如果不愿意,那便分开修,修三间青砖瓦房。
当然这些事情,雪枝都还没有告诉其他人,一切还在设想中。
她手里的银钱数量,除了她其他人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也从来没有过问过。
日子很快到了开春,天气渐暖。
李家村人开始了耕种。
首先便是育苗,他们如今有了玉米,肯定是要种玉米的。
李家村人习惯搓肥球,搓肥球是个精细活。
都是一村人帮着哪一家干完了又去下一家,如此,齐心协力的完成。
将灌了肥水的细泥搓成圆球,然后将玉米粒摁进去,规整地放在地里,等着它们发芽。
以防鸟儿来抢谷种,他们还专门做了稻草人,两个孩子也成了田间小将,撵走鸟儿的任务便交给了他们。
盼儿和星儿在山上看着好生羡慕,都问了不下一百次,“娘,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下山啊!”
整个李家村其乐融融,一派祥和。
可很快,这份宁静就被打破了。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