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她做个管事的也不过分吧?

作品:《被亲儿赶出惨死,重回七零她将女儿当宝

    沈兰是个说干就干的主!


    她在村里当个党支书,这些年靠着这个砖厂在县里也算是积累了一些人脉。


    县里土地局蒋主任那边生意一直就没断过。


    沈兰先拉着大队会计在落定的地块儿上转了三圈。


    沈兰选的地在一块荒地,那边是早年大队的旧仓库。


    三间土坯房带个小院子,屋顶有些漏,墙皮掉了半截,但胜在现成,不用新占地,改造改造就能用。


    她拍着仓库门框,“就这儿了,三天把屋顶补好,墙抹一遍,先把架子搭起来。”


    这活儿她只要交给刀疤他们,就完全不用再操心。


    就是办厂的流程,比她想的要磨人些。


    沈兰找公社主任王奎时,他正蹲在门槛上啃玉米饼。


    见她进来,赶紧把饼往兜里一塞,“沈支书稀客,砖厂的事够你忙了,还跑公社来?”


    沈兰将一个布袋放桌上推向王主任,没绕弯子,“王主任,我想在村里办个服装厂。


    但你也晓得的,现在上头虽然政策松动,但也还不太明朗。


    咱们这交情,我也不绕弯子了,我这服装厂的手续想挂靠在公社名下。”


    王奎愣了下,眼睛往布袋上瞄了一眼,手指敲着桌面。


    他知道沈兰手里有闲钱,砖厂这两年给大队挣了不少,她自己也落了些实利。


    但个人办厂......还是让他有点犯怵。


    去年县上才松口说允许个体搞副业,可真要挂公社的名,出了岔子他得担责。


    “沈兰啊,” 王奎压低声音,“挂靠可不是小事。


    这厂明面上是公社的,实际是你的,万一有人捅到县上……”


    “我懂。” 沈兰递过一张纸,是她拟的协议草稿,“我每年给公社交600块钱管理费,公社不用出一分钱,不用派一个人,就挂个名儿。


    要是赔了,算我的,反正管理费我照交,公社就把旧仓库那块空地给我用就成。”


    王奎听沈兰这么讲,倒是有点心动。


    旧仓库那边草都比人高了,荒着也是荒着,要是公社啥也不用干,每年还能多600块钱,这钱不就相当于白捡么?!


    沈兰继续说道,“厂办起来还能招工,她们挣了钱,公社的人均收入也好看,这不两全其美?”


    王奎捏着草稿纸翻来覆去看,怎么看怎么觉得心动。


    沈兰办事那向来是靠谱,砖厂沈兰都能办起来,服装厂那估计也没啥问题。


    这公社里又多一个厂,那去开会面上也好看不是?


    想想公社实在是没啥坏处,王奎终于拍板,“咱得说清楚,协议上得写公社下属集体副业点,对外只能说是公社服装厂。


    你私下怎么弄我不管,明面上不能出纰漏。”


    沈兰笑了,“这您放心,我懂规矩。”


    没过几天,公社的批文就下来了。


    沈兰拿着批文去县上办手续,工业管理局的人见是公社下属企业,没多问就给盖了章。


    土地局那边更是,蒋主任很快就帮她搞定了。


    批文刚拿到手,沈兰转头就把刀疤叫到了旧仓库。


    刀疤他们9个兄弟来了6个,有3个要么家里媳妇儿生娃来不了,要么村里有事儿,还有一个是前段时间摔断了腿。


    “婶,就修这儿啊?”


    沈兰点头,“嗯!缺啥就跟我说,你婶这儿都有。”


    刀疤抬头看了眼漏光的椽子,还有屋脊上松动的瓦片。


    “先换椽子,再盖新瓦。”


    沈兰摆摆手,“都成都成,砖瓦直接到砖厂拉。”


    村里有个砖厂这好处就体现了不是,又便宜还近!


    刀疤点点头,“成,就交给我们吧!”


    几个兄弟干活儿都麻溜的。


    镰刀‘唰唰’的就是先把草砍了,然后铲掉发霉的墙根,用砖厂剩下的细泥混石灰抹得平平整整的。


    梁柱砖瓦啥的全都重新整了一遍,墙全都抹得白亮,再把新的门窗装好,刷上绿漆,也就像模像样了。


    前进服装厂几个字一出,整个大队的人都围了上来。


    “这是要干啥?又要办厂?”


    沈兰站在服装厂前头,“对!新的厂!新厂过几天看好日子就开工,现在招人,要女的,先招10个,得会针线活儿的,先到先得!”


    招工简直是顺得不得了,当场报名的就不止10个。


    村里婆娘谁家没有个缝缝补补的?那针线活儿不说多好,起码也能上手啊!


    再说了,又不是个个都能进砖厂,这凭白多赚一份钱,谁会嫌钱多?


    厂有了,剩下就是设备。


    这年头主流的是蝴蝶牌和蜜蜂牌脚踏缝纫机,全新的一台得167块,去旧货市场淘二手的,七八十块能拿下。


    不过二手的还得请修机器的师傅调调针脚,再换个新皮带,每台又得花个三五块。


    商城里115块一台,沈兰也不太缺钱,打算直接买新的。


    除了缝纫机,还得有锁边机。


    锁边机30来块一台,商城里20块出头,也全买新的。


    剩下的就是得准备裁布用的大案板,这个得找木匠打,还得打凳子。


    木料钱也就二十来块,加上师傅手工费几块钱,拢共30块以内就能置备齐全。


    布料的话,供销社那边的确良按尺买,一尺的确良七毛八,卡其布便宜些,一尺五毛五。


    线是按轴买,一轴两三分钱,初期备个二十轴也就五毛钱。


    还有些辅料,铜扣塑料啥的,基本是一分钱一颗,批量买还能讲价。


    这些沈兰都打算在商城里搞定。


    设备和布料这些她准备开工前找个晚上拿出来,到时候让刀疤再把它们拉到厂里,就算是过了明路。


    厂子刚建,沈兰打算搞得稳妥点,还是先做市面上紧俏的中山装。


    准备计件算工资,干得越多就拿得越多。


    缝一件中山装给八毛,的确良褂子工序简单点,一件五毛。


    锁边按件算,一件两分,一天锁上百件,也能挣两块多。


    听到沈兰要在村里办啥服装厂,李翠英和李美月又赶紧从镇上回来了。


    砖厂里管事的活儿都有知青,人家文化高,又会写文章,李翠英她俩根本就比不了。


    让她俩干搬砖这种苦活她们是干不了的,让她俩打扫卫生又觉得落了她们城里人的面子。


    凭什么她弟妹在砖厂当主任,她就做个扫地的?


    李翠英想想就抗拒得不成!


    但服装厂好啊!


    她以前在鞋厂干了那么多年,那都是老厂工了!


    这厂又是弟妹办的,怎么着她做个管事的也不过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