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兰磨磨蹭蹭了一个礼拜,终于开始前往县里。


    “老三,这回你跟我一起去,咱去县里看看你的病。”


    张换娣受宠若惊,连忙应“好”,然后回屋换了身衣服。


    这还是她妈第一次带她出去,还是去县里!


    县里啊……她还从未去过。


    家里几姐弟听到她妈要带三姐去县里,都很羡慕。


    两姐妹是默默羡慕不敢说出来,张耀祖就不一样了,直接缠着她妈。


    “妈妈妈,你带我一起去吧,我也想去!”


    沈兰被他烦得不得了,就在大家以为这次耀祖也会得逞的时候,他又被她妈扇了一巴掌。


    “整天妈妈妈的,你没爸么?


    去,帮你爸干活去,少添乱!”


    家里已经买了水泥开始补墙,这些日子屋里屋外都乱糟糟的。


    沈兰这时候去县里,最主要还是迷惑一下大队长。


    她要不去一趟县里这手表咋拿出来?


    随便也带老三去看看病,把那三辆自行车给交易了。


    “兰婶,这儿!”


    杨爱国远远就朝沈兰挥了挥手,他手里拉着辆板车,车上坐着杨母。


    “我正好带我妈去医院复查一下。”


    “那感情好,咱这一路能蹭蹭你的车了。”


    沈兰示意老三坐上去。


    杨爱国笑得憨厚,“兰婶说的哪里话,都乡里乡亲的。”


    见沈兰没上车,杨爱国连忙提醒,“兰婶你也坐啊!”


    沈兰摆摆手,“不用,我走着就行。”


    三个人坐板车上就靠杨爱国拉的话,也太费劲了。


    沈兰拒绝杨爱国的劝说,坚持自己走,杨爱国见劝不动,也就放弃了。


    因为不是集日,今天幸运的有座位,不过车上味道儿依旧不好闻。


    班车到了镇上又继续换到县里的班车,就这么一路折腾下来,沈兰几人到县里的时候已经快中午了。


    看病的时候等得久,沈兰就出去了一趟,很久才回来。


    其实她出去一趟就是虚晃一枪,毕竟三辆自行车和手表都得给个口子以后好说,要大家一直在一起的话那就没理由了。


    “卫校招生,卫校招生!”


    沈兰听到这声吆喝,顿住了脚步,卫校招生?


    她上前详细询问,“同志,这报名有啥要求?”


    那负责招生的小年轻一看沈兰,就尴尬笑道,“婶,你这年纪可能大了点。”


    “不是我,是我女儿。”


    小年轻发现自己搞错了,闹了个脸红,“那婶你女儿多大,什么学历?”


    “今年19了,初中没念完。”


    小年轻面露为难,“那可能有点困难,老师们筛选简历的时候,可能学历这一项就筛掉了。”


    “我家女儿是因为生病了没去上学,不过她有在自学医书,认识很多草药。


    最近也在学人体结构,还找血管学扎针。”


    那人一听,立马给沈兰拿了张表,“那婶你填一下这张表。


    咱们老师说了,要是有基础可以适当放宽点条件。”


    他指了指表上某个位置,“在这里填个能联系上你的电话,要是过了我们好联系你。”


    沈兰一一应下。


    小年轻是个热心肠,给沈兰介绍起他们卫生院来。


    “要是进来了,到时候会分护士岗和医生岗。


    护士一年,医生两年,然后就可以半学半工,领工资了!”


    沈兰连连点头,“能进自然是好的。”


    她家老三最近学医的劲头跟老五也差不多了,有空就捧着书看。


    填完表,沈兰火急火燎就往医院赶,正好轮到张招娣诊治。


    “是不是有在治疗?情况有好转的趋势。”


    “是。”


    沈兰将村卫生所打的针和吃的药一一说明,医生一边听一边写病历。


    沈兰发现医生写的很多药,比如异烟肼、利福平……在商城里都能找到,并且比起医院的价格低得多。


    “医生,我女儿这个病有治愈几率吧?”


    医生头都没抬,“没拖到最严重的时候,还是有几率能痊愈。


    不过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这病至少6-9个月,甚至可能治疗时间更长。”


    “没事,砸锅卖铁咱也治!”


    沈兰的“砸锅卖铁”言论一出,立马将张换娣感动得差点落下泪来。


    她手指蜷紧,这才终于没当场落泪!


    妈对她真好!


    出了医院,沈兰将张换娣和杨母安排在了一个茶馆。


    “你们就在这等会儿,我们有事要做。”


    她看向张换娣,“你照顾好拐婆,等我们回来。”


    张换娣局促应下。


    杨母十分不安,“有事我们在门口等就好了,在这儿得花多少钱啊!”


    她活了一辈子也没来过这种地方,实在浑身不舒服。


    “是啊妈,我们在路边等就好了,你放心,我会照顾好拐婆的。”


    沈兰将两人按下,“就在这儿等,你妈我这边钱还是有的。”


    她看向杨爱国,“走吧。”


    再晚今天就回不去了。


    沈兰将双方交易的地点定在一个很便宜的巷道里,这边几乎没人经过。


    三辆自行车用稻草盖着,掩人耳目。


    这次男人没再遮挡容貌,沈兰见状,也把帽子摘了下来。


    “大姐,之前多亏你,我儿子婚礼办得体面。”


    “嗐,谢啥,我也赚钱了,咱这叫互利互惠。”


    “哈哈哈互利互惠!”


    蒋正涛没想到这个乡下女人还能说出这种话来。


    他试探问道,“大姐,你上次才给我搞了辆车,现在又有三辆,我是有点担心啊……”


    “担心那咱就算了。”沈兰直接打断,“咱这做生意讲究你情我愿,你不问我来处,我也不问你去处,这样最好,要是有担心,那还是算了。”


    她转身就想把自行车骑走。


    蒋正涛急了,他就是试探一下,没想到这位大姐还是个硬脾气!


    “哎哎,大姐,我不是这个意思。


    你说得对,咱都不多问最好!”


    他本想着通过质疑她单车的来处压下价,看来这下没戏了。


    不过通过这次,蒋正涛也大概摸清了沈兰的做事风格。


    沈兰也没有真要搅黄生意的意思,“那成,你们赶紧验货,没问题咱就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我还得赶回乡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