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孙刘会盟,曹操砸场!

作品:《三国:我,赤壁周瑜,揽二乔脱离江东

    荆州,江夏。


    浩浩荡荡的舰队在水面上行驶,一艘艘船只好似要把长江淤塞似的,看上去蔚为壮观。


    江畔码头。


    刘备、刘琦二人走在前边,关张赵等将领紧随其后。


    另一边,孙权带着鲁肃与诸葛亮,以及一众江东武将下船上岸。


    双方在岸边正式会面。


    “见过吴侯。”


    “拜见刘皇叔。”


    双方简单寒暄一番,刘备邀请道:


    “城中已经备下酒宴,为江东诸公接风洗尘,请!”


    “多谢皇叔美意,请。”


    两拨人马各自簇拥着孙刘,一同往城中而去。


    诸葛亮离开孙权,回到刘备身旁,便立即问道:


    “主公,怎么没见周郎与士元?”


    “孔明有所不知...”


    刘备将先前情况,一五一十告知。


    “不应该啊...”诸葛亮眉头紧锁,“我虽与周郎接触不多,但也知晓他抗曹之心,怎会屈身从贼?”


    “据凤雏先生所言,曹操派去一个厉害说客,名叫蒋干。”刘备解释道:“此人与周郎关系莫逆,有着同窗之谊、生死之交,故而不好直接拒绝。”


    “不妙。”诸葛亮心中一紧。


    “是啊。”刘备担忧道:“我现在就怕周郎倒向曹贼,皆是万事皆休!”


    “没错。”诸葛亮深以为然,“且不说周郎水战能力,单说这个消息传出去,江东五万大军的士气就会垮掉。”


    “周郎担任大都督多年,对江东定然非常了解,到时候这仗还怎么打?”刘备苦恼道:“孔明,我欲劝说吴侯,让他出面召回周郎,你意下如何?”


    “难!”诸葛亮并不看好,“主公没见到那日场景,吴侯就差把周郎直接逼死了...现在让吴侯对周郎低头,恐怕吴侯不会答应。”


    确实,当日闹得那么大,最终才把周瑜逼走。


    现在让孙权求周瑜回来,堂堂吴侯不要脸面吗?


    “唉~”刘备叹息道:“咱们终归是外人,不便置喙此事。”


    “主公且安心,走一步看一步吧。”诸葛亮劝道:“回头我跟兄长、子敬说说,找机会让他们劝一劝。”


    “善。”刘备暗暗点头,“汝兄以及鲁子敬,毕竟是江东之臣,他们开口会比咱们方便。”


    “必要之时,咱们也得声援一二。”诸葛亮提醒道。


    “自然。”刘备心领神会。


    “不过周郎究竟是否会动摇?”诸葛亮不放心道。


    “孔明安心,凤雏先生特意留在庐江,说是为了稳住周郎。”


    “那就没有问题。”诸葛亮心中大定,显然对庞统非常有信心。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回到城中。


    堂上。


    刘备、孙权二人同席而坐,高居主位,不分主次。


    左右两列,则分别是孙刘两家的文臣武将。


    “诸位。”刘备举杯道:“吴侯以及江东文武前来相助,此乃国家之幸、天下之幸,备一盏薄酒聊表心意,还望诸位莫要嫌弃。”


    “皇叔言重了。”孙权同样举杯,“此番孙刘联盟,理当勠力同心,共抗曹贼,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饮胜!!!”下方两家文武共同举杯,气氛非常热烈。


    两家刚刚结盟,正是蜜里调油的阶段。


    待到宴会正式开始后,双方更是互相敬酒,言笑晏晏、一团和气。


    若说例外,也只有吕蒙几名江东青壮武将,有些强颜欢笑的感觉。


    尽管早已知晓内幕,但看到席间没有敬仰的大都督,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报~~~”


    忽然,一名传令兵匆匆而来。


    “何事?”刘备出言发问,“莫不是曹贼有异动?”


    此言一出,众人立即紧张起来。


    江东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江夏,隔壁南郡的曹操肯定会察觉。


    “回玄德公。”传令兵答道:“上游漂下来许多竹筒,江山的士卒打捞起来后,发现里边装着檄文。”


    “曹贼这是知晓大军赶来,想给咱们一个下马威。”诸葛亮推测道:“就是不知檄文的内容是什么,可有带来?”


    “回军师,有。”传令兵说着拿出一份布帛。


    “孔明。”刘备吩咐道:“念一念,让大伙都听听。”


    “没错。”孙权附和道:“且看曹贼有何言语,无非是威胁恐吓之言,又岂能动摇孙刘两家的军心士气?”


    “没错!”


    “念念。”


    “看看曹贼有何话说。”


    在众人的催促下,诸葛亮展开布帛。


    粗略扫视一番后,下意识皱起眉头,朝着主位上看去。


    “军师,快念念啊。”张飞急不可耐道。


    “这...”


    诸葛亮迟疑片刻,旋即想通什么,便轻咳一声。


    众人见状知道要开始念,随即纷纷闭口,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二十万众,方与孙刘会猎于江夏。”


    “刘备者,本织席贩履之辈,欺世盗名之徒,屡屡败于我军,不过一介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孙权者,籍父之名、籍兄之业,区区小儿,与刘琮之辈何异?不足道哉!”


    “所忌者,为周郎一人耳。”


    “今闻周郎出走江东、被逼返乡,吾无忧矣!”


    “不日尽起水陆大军,孙刘之辈且沐浴净首,引颈待戮!”


    “如有降者,持此檄文免罪,咸使知闻。”


    曹操并未单方面去捧周瑜,那样未免显得不真实。


    特意在孙刘会师当日,以檄文的方式表达。


    文中不仅捧周瑜,更是把孙刘贬得一文不值,以此来衬托前者。


    待到诸葛亮话音落下,堂上一时间无人开口。


    本来,诸葛亮并不想当众念出来,以免打击士气。


    但转念一想,曹操这份檄文虽然可恨,但也不失为规劝孙权的好机会。


    你看,连曹操都忌惮周瑜,还不快请大都督回来?


    与诸葛亮有类似想法者,场中并不在少数,如吕蒙等人都是这个心思,不过孙权显然不在此列。


    “老贼竟敢如此轻视我等?”孙权咬牙切齿,“江东不止周郎一人!”


    相较于曹操对自身贬低,孙权更不能接受对周瑜的赞美...


    “程老将军。”


    “末将在。”


    “明日出战,让曹贼见识江东水军之威!”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