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钓鱼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天刚蒙蒙亮,玉泉山别院的青瓦上还凝着露珠。


    楚昭宁从鲛绡帐中探出小脑袋,细软的鬓发贴在粉颊上,她揉了揉惺忪睡眼,发现窗外已有鸟雀在枝头啁啾。


    这是入夏以来她睡得最舒服的一夜,没有闷热,没有蚊虫,只有山间清凉的风透过纱窗轻轻拂过她的脸颊。


    “姑娘醒了?”珍珠捧着缠枝莲纹铜盆轻手轻脚进来,盆中温水浮着几片新摘的薄荷。


    这是老夫人特意嘱咐的,说玉泉山的薄荷比京里多三分清气。


    楚昭宁乖乖坐在床沿,两只小脚悬在空中晃荡。


    梳洗完毕,她迫不及待地跑出房门,绣着兰花的浅绿色裙裾在晨风中轻轻飘动。


    清晨的空气带着山间特有的清凉,让她忍不住深吸一口气。


    就在这时,她看见老国公正牵着楚景茂从堂屋走了出来,身后跟着几个小厮,看样子是要出门。


    “祖父安好,元哥儿早。”楚昭宁眼睛一亮,小跑着迎上去,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


    老国公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昭宁今日起得倒早,认床没睡好?”


    平时不睡到日上三竿楚昭宁都不愿意起,今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


    “睡醒了就起。”说着楚昭宁踮起脚往他们身后张望:“祖母呢?”


    “你祖母难得睡个好觉。”老国公压低声音,粗粝的手指在唇边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今日就让她多歇会儿。”


    入夏后老夫人被暑热扰得夜不能寐,昨夜山中凉爽,她终于能安睡补眠。


    楚昭宁立刻捂住嘴巴,眼睛瞪得圆圆的,连连点头。


    这副模样逗得老国公眼角皱纹舒展开来。


    他晃了晃手中湘妃竹钓竿:“我们要去后山溪边钓鱼,昭宁要同去吗?”


    楚昭宁不假思索地点头如捣蒜。


    上辈子她连公园都没去过几次,更别说钓鱼了。


    楚景茂已举着他那根细竹竿:“姑姑快看,祖父给我做了小钓竿。”


    鱼竿虽然简陋却处处透着精巧,显然是花了不少心思制作的。


    “我也要鱼竿。”楚昭宁歪着脑袋看着老国公。


    “都有都有。”老国公朝身后的小厮吩咐道,“去给五姑娘准备鱼竿。”


    小厮躬身应下,转身快步离去。


    一行人沿着青石小径向玉泉山后行去。


    晨露未晞,石阶上还有些湿滑,老国公不时回头叮嘱两个孩子小心脚下。


    他走在前面,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两个孩子,再后面是十来个捧着各式用具的仆人。


    “祖父,为什么叫玉泉山呀?”楚昭宁仰头问道,小手紧紧攥着老人的衣角,生怕在崎岖的山路上摔倒。


    楚景茂抢着回答:“因为山里有泉水,我昨天还喝了呢,可甜了。”


    “对,但不止如此。”老国公放慢脚步,好让两个孩子能并排走在他两侧。


    他指着远处山腰间若隐若现的一处飞檐,“看见那座小亭子了吗?亭子下面就是玉泉的源头。”


    他继续讲述道:“这山里的泉水冬暖夏凉,传说是因为地底下藏着一条玉龙,它呼出的气息化作了泉水。”


    “所以泉水不仅清甜,还能治病。先帝在时,还特意命人修建了这座别院,就是为了能常来此取水。”


    楚昭宁听得入神,前世作为科学家的理性思维让她本能地怀疑这种传说。


    但想想自己都能穿越到这里来了,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她不禁对这个神秘的世界又多了几分好奇。


    河滩比想象中来得快。


    转过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晨光中泛着银光,像一条蜿蜒的玉带镶嵌在山谷间。


    靠近岸边的浅滩处,能看见水底圆润的鹅卵石,偶尔有几尾小鱼穿梭其间,在水面激起细小的涟漪。


    老国公选了一处树荫下的平坦岩石,从仆人手中接过小马扎坐下,开始组装钓具。


    他先取出一卷丝线,对着阳光仔细检查了一番,然后才满意地点点头。


    “看好了。”他拿起鱼线,动作娴熟地打了个结,“鱼钩要这样绑才牢固。”


    楚昭宁和楚景茂一左一右趴在祖父膝头,四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双布满老茧却异常灵活的手。


    老国公的手指关节有些粗大,那是常年握刀剑留下的痕迹,但此刻它们轻柔地捻着鱼线。


    “钓鱼最讲究耐心。”老国公一边绑鱼钩一边教导,“心浮气躁的人钓不到大鱼。”


    “当年我在北疆驻守时,常在休战时去河边垂钓,一坐就是大半天。那会儿钓到的鱼,可比现在京城里卖的要鲜美多了。”


    他取出一小罐鱼饵,是用酒泡过的米粒混合着某种香料制成的,散发着淡淡的酒香。


    “试试?”老国公把装好饵的钓竿递给楚景茂。


    楚景茂兴奋地接过,学着祖父刚才示范的样子用力一甩,鱼钩带着线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


    然后“啪”地落在离岸边不到三尺的水中,溅起一小朵水花。


    “不对不对。”老国公大笑,胸腔的震动传到紧挨着他的楚昭宁背上,“手腕要这样,不要太用力,靠的是巧劲。”


    他握住曾孙的手,带着他重新做了一次动作:“甩竿时数三下,一下准备,二下后摆,三下前甩,记住这个节奏。”


    这次鱼线飞出去老远,落在河中央的深水区,只在水面留下一个小小的浮标。


    楚景茂欢呼起来,小脸涨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


    “现在该你了。”老国公转向楚昭宁,从仆人手中接过竹钓竿。


    楚昭宁小心翼翼地接过钓竿,感受着竹竿沉甸甸的分量。


    老国公耐心地教她如何握竿:“左手在这里,右手在这里,对,就是这样。甩竿时手腕要放松,像这样。”


    随着老国公的指导,楚昭宁尝试着甩出第一竿。


    鱼线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在离岸边约莫一丈远的水面上。


    虽然不是特别远,但对初学者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


    “好。”老国公赞许地点头,“有天赋。现在把鱼竿固定在这个支架上,然后就是等待了。记住,钓鱼最重要的是耐心。”


    两个孩子并排坐在河边的石头上,目不转睛地盯着水面上的浮标。


    老国公坐在他们身后,眼中满是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