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嫡庶之别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她的小脸涨得通红,连平日里最在意的莲步轻移都顾不上了,绣鞋踏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慢些走,仔细摔着。”陈姨娘轻声提醒,却也被女儿拽得加快了步伐。


    她望着女儿紧绷的侧脸,心中暗叹,这孩子性子太急。


    楚明雅此刻满脑子都是方才厅堂里的扬景。


    楚昭宁,居然敢当着全家人的面改编《论语》,更可气的是祖父非但不责备,反而笑得前仰后合。


    想到这里,她攥着帕子的手又紧了几分,指甲几乎要戳破丝绸。


    一进门,楚明雅就甩开手,气呼呼地坐在绣墩上。


    绣墩上的缠枝莲纹硌得她大腿生疼,却比不上心里那股火烧般的难受。


    “姨娘你看她那得意样。”楚明雅的声音里带着哭腔,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不就是会耍些小聪明吗?”


    她死死盯着地上的一块青砖,仿佛那就是楚昭宁那张可恶的笑脸。


    陈姨娘示意丫鬟小喜去倒茶,自己则坐在女儿身旁。


    她看着女儿气得发抖的肩膀,既心疼又无奈。


    这孩子自小就要强,偏偏生在庶出这一房。


    “我的儿,这话在姨娘这儿说说便罢,可莫让外人听去了。”陈姨娘轻轻抚摸着女儿的背,声音压得极低。


    她眼角余光扫过门外,继续道:“你父亲最不喜姊妹间生嫌隙。”


    “我就是气不过。”楚明雅揪着帕子,“凭什么她能坐在祖父身边?凭什么她胡闹改编圣贤书反而被夸聪明?”


    她猛地抬头,泪水终于滚落,“我背了那么多诗书,却连祖母的夸奖都难得一句。”


    陈姨娘心中一痛。


    她何尝不明白女儿的委屈?


    这些年她费尽心思教导明雅琴棋书画,为的就是能在老夫人面前争口气。


    可嫡庶之别就像一道鸿沟,任凭她们如何努力都难以跨越。


    “傻孩子。”陈姨娘抚摸着女儿的头发,眼中闪过一丝算计:“她是嫡女,你是庶女,这本就不公平。”


    她压低声音,“但你比她漂亮,比她懂事,只要多在老夫人面前露脸……”


    “可祖母今日只顾着笑,根本不理我!”楚明雅委屈地红了眼眶。


    她突然想起自己当时也被那滑稽的表演逗得差点笑出声,立刻又羞又恼地咬住下唇。


    红杏端来莲子羹。


    陈姨娘亲自舀了一勺送到女儿嘴边:“乖,喝点甜的消消气。明日姨娘教你新曲子,老夫人最爱听你弹琴了。”


    楚明雅小口啜着甜羹,心里盘算着如何在明日请安时表现得比楚昭宁更乖巧可人。


    她一定要让祖母知道,谁才是真正优秀的孙女。


    另一边的听雨阁


    楚明柔轻轻为李姨娘捶着肩:“姨娘亲觉得今日的戏如何?”


    李姨娘闭目享受着女儿的服侍:“虽有些轻佻,但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她睁开眼,“你读《论语》时,可曾想过宰予昼寝是这样的扬景?”


    楚明柔摇头,嘴角泛起一丝浅笑:“不曾。但经此一演,怕是终生难忘了。”


    她停下捶肩的手,眼中闪过一丝羡慕,“女儿倒觉得,若能以此法教授蒙童,或许事半功倍。”


    李姨娘拉过女儿的手,让她坐在身旁。


    她细细打量着女儿秀丽的眉眼,心中既欣慰又酸楚。


    明柔这般聪慧,若是嫡出……


    “你心思灵透,不似明雅那般浮躁。”李姨娘轻叹,“只是这等创新之事,由嫡女提出是聪慧,若由庶女提出,怕就是僭越了。”


    楚明柔低头看着自己素净的指甲,上面没有任何蔻丹装饰:“女儿明白。”


    她顿了顿,“但五妹妹确实...与众不同。”


    李姨娘眼中闪过忧虑。


    她比女儿更清楚这深宅大院里的弯弯绕绕:“她年纪虽小,却已得府里上下的宠爱。”


    “你与她相处,既要亲近,又不可过分。嫡庶有别,这是永远改变不了的。”


    窗外月光洒在母女二人身上,映出两道相似的侧影。


    楚明柔望着窗外的月色,心想不知那《子见南子》若由自己来改编,会是什么模样。


    这个念头刚起,她就自嘲地笑了笑,她哪有那个胆量。


    杨姨娘的院子里,楚临玉正不耐烦地听着母亲的唠叨。


    “那小丫头片子,仗着嫡女身份,整日里不务正业。”杨姨娘一边卸下钗环一边抱怨。


    “今日那《子见南子》演得什么玩意儿?南子乃卫君夫人,岂能如此轻浮?”


    楚临玉靠在窗边,修长的手指把玩着一枚白玉棋子。


    他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冷笑:“姨娘何必动气?不过是小孩子胡闹罢了。”


    他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倒是祖父祖母的态度值得玩味,他们似乎很欣赏这种…创新。”


    “创新?”杨姨娘嗤之以鼻,将金簪重重拍在妆台上,“哗众取宠罢了。四公子,你可不能学她。”


    她转身严肃地看着儿子,“你是要考功名的人,正经读书才是正道。”


    楚临玉没有回应,他走到窗前望着月色,俊美的侧脸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他心里清楚,楚昭宁今晚的表演绝非简单的胡闹。


    那些精心设计的笑料,那些对经典恰到好处的改编,无不显示出超越年龄的智慧。


    这让他既惊讶又…警惕。


    “姨娘。”他突然开口,“您说如果我们也能弄出些新奇的玩意儿献给祖父……”


    杨姨娘猛地站起身,头上的步摇剧烈晃动:“然后呢?让全府上下看宁国府四爷学那戏子作态?”


    楚临玉闻言,想起今天楚昭宁被众人围绕的样子,胸口一阵发闷。


    嫡出的做什么都是对的,庶出的再出色也是应该的。


    他忽然觉得确实没有必要,将来也不过是分些薄产,自立门户罢了。


    父亲眼里只有嫡出的三个儿子,他们这些庶子,不过是锦上添花。


    杨姨娘还想说什么,楚临玉已起身告辞:“姨娘早些歇息吧,儿子明日还要去书院。”


    他走出院子,抬头望着天空中那轮明月。


    心想若自己是嫡子,此刻应该还在前院与父兄品茗论诗,而不是独自回冷清的偏院。


    夜深了,宁国府各院的灯火渐次熄灭。


    楚昭宁的一扬表演,却让府里大半的主子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在这看似平静的夜晚,暗流正在这座豪门大宅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