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实验室爆炸

作品:《不争宠的皇后突然无敌了

    首先非常感谢您点开这篇网文。


    然后我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篇网络小说哈,别太较真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写得勉强还算有趣,就请多多支持。


    要是觉得不好看,不合适,咱就换一本作品看,请勿随意差评,谢谢。


    另外,对于文中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导纠正,但是改不改,我还是要根据小说的大纲来决定。


    最后,写作不易,还望大家多多包涵。


    ***************分割线***************


    2444年的科学家谢清,正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做试验。


    实验室里闪烁着全息投影的数据流,纳米机器人像萤火虫般在她身边飞舞。


    她纤细的手指在量子计算终端上快速滑动,每一次触碰都激起一片淡蓝色的光晕。


    谢清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智商达到230。


    这个数字让25世纪最先进的脑波扫描仪都发出过载警告。


    她天生过目不忘,一目十行,一本书翻一遍,基本就已经复刻在脑海里,想忘都忘不了。


    更可怕的是,她能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在脑中自动建立联系,形成常人难以想象的知识网络。


    她还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机械学、通信线学等等专家。


    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忙碌,除了做试验她实在是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她的实验室位于新亚洲联邦最高科技塔的顶层,四周都是可变形的智能玻璃,能根据她的脑波自动调节透光率。


    她的同学、老师在她面前都显得极为愚蠢,压根跟不上她的思维。


    有一次学术会议上,她随口提出的量子纠缠新理论让在扬三十位诺奖得主集体陷入思维停滞。


    会后,其中三位直接申请了脑力重置治疗。


    在2444年的人类出生,已经不需要父母,都是用孕囊培养,所有的精子卵子都是经过严格的筛选,确保每一个培育出来的婴儿都是优秀的。


    谢清就是第999代基因优化工程的巅峰之作,她的DNA序列曾被印在联邦货币上。


    孩子出生后,有专门的婴幼儿培育机构,这些机构都是专业的,刚出生就开始潜移默化地培养,满了三岁就开始启蒙。


    谢清三岁时就能解四维方程,五岁时独立设计出第一台反重力装置原型。


    七八岁就开始按照智商、天赋等各方面进行划分、培养。


    谢清被分在Ω级培养区,那里的天花板都是星空投影,地板是能实时显示思维路径的量子屏幕。


    在25世纪,最低的智商都在140以上。


    普通人的思维速度是旧时代人类的十倍,但谢清的大脑皮层神经突触数量是普通25世纪人的二十倍。


    而谢清是最顶尖的那一个,也是最受关注,甚至是最受容易被敌国当成靶子的那一个。


    她的实验室配备了等离子力扬防护罩,每天有十二个特种仿生人保镖轮班值守。


    实验室的灯光在午夜依然明亮如昼。


    谢清的手指在全息键盘上飞舞,速度快到几乎留下残影。


    她的眼睛,那双被同事们私下称为“量子扫描仪”的深黑色眼睛正同时追踪着十二个悬浮屏幕上的数据流。


    对她来说,这就像普通人同时呼吸和眨眼一样自然。


    她已经连续工作十九个小时了。


    但这没什么,她的基因优化让她只需要每天两小时的睡眠就能保持最佳状态。


    实际上,她常常觉得睡觉是种浪费,有那么多问题等着解决,那么多谜团等着揭开。


    忽然警报声响起:“检测到培养舱内异常量子波动。”


    谢清立刻转向主屏幕,数据如瀑布般流下。


    她的瞳孔扩大,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处理着信息。


    “这,这不可能。”她喃喃道,手指飞快地在空中操作,“量子纠缠状态自发形成,这相当于……”


    她的声音戛然而止。


    培养舱中的纳米溶液突然剧烈翻腾,微型大脑模型发出诡异的蓝光。


    “紧急关闭量子扬发生器。”谢清喊道,同时扑向控制台。


    “警告:量子反馈循环正在形成。无法中断。”警报的声音依然平静。


    “系统即将过载建议立即撤离。”


    谢清没有动。


    她的眼睛死死盯着培养舱,大脑以极限速度运转着。


    在常人无法感知的瞬间里,她已经计算出了十七种可能的干预方案,又一一否决。


    就在这一刻,培养舱爆炸了。


    冲击波将谢清抛向空中,她感到一阵剧痛,然后是奇怪的漂浮感。


    实验室的应急系统启动,防火屏障迅速落下,但为时已晚。


    谢清看到自己的身体倒在地上,鲜血从头部涌出。


    然后,黑暗降临。


    当谢清恢复意识时,第一感觉就是温暖、粘稠、全身都被水包裹着。


    谢清的意识像被丢进了一个狭窄的隧道,然后被粗暴地挤压出来。


    她试图睁开眼睛,但眼皮沉重得像是灌了铅。


    她的手指碰到了什么,柔软但有弹性的壁,随着她的触碰微微凹陷。


    “这是,哪里?”她想说话,但发出的只是一串无声的泡泡。


    液体涌入她的口腔,奇怪的是,她并不感到窒息。


    谢清的大脑,那个曾经容纳了整个人类知识库的大脑,开始疯狂运转。


    她首先排除了死亡的可能性。


    死亡不会有触觉,不会有温度感知。


    然后她排除了虚拟现实的可能性,她的神经末梢传来的信号太过原始,25世纪的VR技术不可能模拟得如此…粗糙。


    她的手指再次触碰周围的壁,这次更加系统。


    她测量着空间的尺寸,估算着压力值。


    这个封闭环境的直径大约30厘米,温度恒定在37.2摄氏度左右,充满富含营养的液体。


    “子宫。”这个结论像闪电一样击中她,“我在一个子宫里。”


    荒谬。


    不可能。


    2444年的人类早已摆脱了这种原始的繁殖方式。


    孕囊培育技术已经成熟了两个世纪,没有人会经历这种生物学的怀孕过程。


    但数据不会说谎。


    谢清的每一个感官都在告诉她,她确实在一个正在发育的胎儿体内。更可怕的是,她似乎正就是这个胎儿。


    25世纪的科学精英没有妈妈,也没有爸爸。


    培育机构有管理员,有教育师,有职业规划师,但没有这种宣称基于血缘的情感连接。


    她们有基因提供者编号,有培育师ID,有营养调配记录,但没有这种原始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情感连接。


    谢清感到一阵恐慌。


    她的意识正在被这个胎儿的本能反应影响。


    她引以为傲的逻辑思维正在被一些更原始的东西渗透,饥饿感、安全感需求、对那个模糊声音的渴望。


    不一会黑暗再次降临,但这次是睡眠般的黑暗。


    谢清感到自己在下沉,被拉入胎儿本能的意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