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帝星降临牛

作品:《[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张饶没什么文化, 要不是这两年被强压着读书认字,他甚至不知道“鱼腹藏书,野狐夜嚎”的故事。


    正经人读书认字先学的什么他不清楚, 他只知道他们家主公让军中将士们学的是《太史公书》里那篇《陈涉世家》。


    那篇文章不是《太史公书》的第一篇,写的也不是帝王将相生下来就高高在上,而是秦朝末年时的义军首领陈胜和吴广的事迹。


    全文详细记述了两位义军首领造反的全过程, 后面还掺杂着天下各路义军的胜败兴替, 把陈胜吴广失败的原因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有人学完之后都能知道造反不是扯个旗子就完事儿。


    义军首领要能对麾下军队如臂使指, 要用人得当以身作则, 要及时稳定军心避免内部离心离德, 要……


    要注意的地方太多,他学完之后就立刻放弃了当首领。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有多大能耐他自己最清楚,当初要是真的有那么大的本事他还能连手底下的弟兄都养不起?


    那一条条一道道的说的容易, 做起来一个比一个难,别说他们这些落草为寇的反贼做不到, 就是正儿八经上过学的世家子也不行。


    有多少人能对麾下军队如臂使指?有多少人能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有多少人能正直坦荡以身作则?有多少人能保证内部不会离心离德?


    太难了太难了, 这种看上去就不同寻常的事情就该留给他们家主公来干,其他人还是老老实实听指挥更好。


    他有自知之明,他选择听指挥行动。


    将士们每天晚上聚在一起听先生们讲课,除了能记住前面学的那几个字,后面的文章都是当成故事来听的。


    文章很长, 长到学了一年多才听完。


    张饶自认为比一般人聪明, 他要是不聪明也没法当上麾下部众几十万的大贼头子。


    聪明人记性好, 所以他记住的东西也多,想的也比底下的弟兄们多。主公还夸他善于思考, 说他是个有前途的好贼头子、咳咳、好将领。


    陈胜吴广起义造反是走投无路,他们被大雨耽误了服徭役的日期,误了期限是死,逃跑是死,举兵造反也是死。既然怎么着都是死,俩人合计之后便决定搞个大的。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和他们差不多,他们加入黄巾军也是因为活不下去,种地的收成没有要上缴的多,不交赋税是死,外出逃难是死,落草为寇举兵造反也是死。反正怎么着都是死,于是他也准备搞个大的。


    ——等死?去他娘的!


    秦朝末年那是“天下人苦秦久矣”,他们这儿就是“天下人苦汉久矣”,两边儿没什么区别。


    书上说了,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反正都是活不下去,那就加入乱民的队伍去伐无道诛暴汉杀出条生路。


    秦时的百姓能反秦他们汉时的百姓就能反汉,前人能干的事情他们也能干,干就完事儿了。


    书上都写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书上也写了“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揭竿而起也能“天下云会响应赢粮而景从”导致“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


    早年大贤良师张角掀起战乱波及大汉七州二十八郡,对他们大汉的百姓而言和秦时陈胜吴广起义差不多,都是一呼百应,都是吹响了亡国的号角。


    他们错的不是奋起反抗,而是反抗时用错了法子误伤了太多无辜百姓,如果他们能不伤百姓不伤庄稼的反抗朝廷,被主公招降之后甚至连劳改都不用就能直接摇身变成正规军。


    身强体壮者要做的是在力所能及之处帮助弱小,而不是仗着人多势众去烧杀抢掠。他们被朝廷逼的活不下去,那些被他们劫掠的百姓又何其无辜?


    知道错了知道错了,今后打仗一定注意。


    张大帅是个从心的壮士,既然躲不过去那就认真学,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虽然学完之后总感觉哪儿怪怪的,但是主公的吩咐他们必须听。


    身为一个合格的狗腿子,主公让他们往东他们绝不往西,主公让他们追狗他们绝不撵鸡,主公说什么就是什么,绝不和主公对着干。


    他们为主公肝脑涂地还不够,怎么会质疑主公的想法?


    为主公冲锋陷阵!为主公所向披靡!冲呀——


    所以他们到底是往鱼肚子里塞小纸条让人写“荀晔王”还是派人假扮狐狸在大半夜到别院夹着嗓子喊“xx兴,荀晔王”?


    话说他们新朝的国号想好了吗?没个正经的国号不好喊啊。


    而且当年高祖有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的传说,他们家主公有什么?神仙入梦算吗?


    神迹很重要,但是照抄高祖的话感觉不太好,还有那所谓的白帝子赤地子之类的说法和头顶常有云气的异象,都得根据他们现在的情况重新编。


    “照抄不行,照抄肯定不行。”小皇帝毫不见外的加入讨论,“比起除掉天子登基称帝,朕觉得还是让天子主动禅位更有牌面。”


    张饶撇嘴,“谁家皇帝愿意把皇位拱手让人?又不是几个饼子几口饭、诶诶诶、你拉我干什么?”


    管亥黑着脸把人拽起来,假装刚才什么都没有说,一本正经的压着他行礼。


    还说还说!抬头看看旁边的是谁!


    张饶:!!!


    完蛋,他是不是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张大帅的脸色瞬间垮了下来,老老实实跟管亥一起跪下,异想天开期待皇帝刚才什么都没听到。


    听说世上有失忆的病症,陛下能不能尽快得一个?


    也不需要失去太多记忆,把刚才听到的话忘掉就行。


    苍天啊,大地啊,他是要当新朝开国功臣的猛将,不能莫名其妙的折在这里啊!


    管亥也追悔莫及,他就不该顾忌他们俩那跟没有没什么区别的交情留下来,如果刚被拽过来的时候扭头就走不就没事儿了?


    见鬼的鱼腹藏书鬼火狐鸣,闲着没事儿就去多读几本书,少在这里瞎琢磨。


    小皇帝四下看了看,确定周围没有闲杂人等索性招呼俩人到不远处的亭子里说话。


    蹲墙角聊天聊的太入神会听不到身后的脚步声,亭子四面八方空荡荡最适合密谋。


    他是皇帝他读书多,让荀小将军登基称帝这么大的事情怎么少得了他的参谋?


    快快快,加他一个。


    张饶、管亥:???


    张饶、管亥:……


    两个人面面相觑,都感觉小皇帝的反应不对劲,但是又不敢擅自扔下皇帝逃跑。


    就算事情泄露后他们俩可以说小皇帝得了失心疯污蔑他们,就算这个时候小皇帝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理会,朝中太傅也会帮着让小皇帝闭嘴,就算……


    不管怎么样儿,这事儿传出去他们肯定要受罚,还是想象不出来的那种重罚。


    张饶欲哭无泪,他感觉这事儿要是处理不好的话他和他的弟兄们后半辈子都得继续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不是说种地不好,而是曾经有升官加爵光宗耀祖的机会放在他们面前他们却没有把握住,还在即将升官加爵光宗耀祖的时候惹出祸端被打回原形,这会让他后半辈子都生活在懊悔之中呜呜呜呜呜。


    弟兄们,大哥对不起你们啊!


    所以陛下,您真的不能赶紧得个失忆症吗?


    五大三粗的壮汉皱着脸要哭不哭,看的管亥恨不得直接把他的脑袋铲下来当球踢。


    罪魁祸首还委屈上了,他这个无辜被牵连过来的倒霉蛋说什么了吗?!


    见鬼的商量大事,他今天就不该到这儿来!


    两个人眼神噼里啪啦开战,张大帅死死拽着同伙不让他跑,从牙缝儿里吐出几个字,“你敢说你当时没心动?”


    那可是从龙之功,哪个将领不想要?


    要不是看在都当过黄巾贼的份儿上他才不分享他的任务,既然已经掺和进来那就掺和到底,休想半路散伙。


    管亥磨了磨牙,脸色铁青,又没法回。


    从龙之功他确实心动,没有哪个将领能受得住这个诱惑,但是如果早知道这家伙说的会是大事是商量往鱼肚子里放小纸条还是半夜学狐狸叫还是在路边放条大白蛇他说什么都不会停下来。


    他们主公是众望所归,就算没有这家伙那乱七八糟的想法也依旧是众望所归。


    他们需要往鱼肚子里放小纸条吗?需要半夜学狐狸叫吗?需要在路边放条大白蛇等着主公去砍吗?


    先不说那些前人用过的手段再用一遍会不会惹得天下人群起而嘲之,就算必须要神迹,他们家主公自身的神迹还少吗?需要在这儿胡编乱造?


    反正从龙之功是现成的,他何必冒险跟着家伙瞎折腾?


    人还是不能贪心,这就是贪心的下场,不光原本的小打算竹篮打水一场空,还被拽进坑里爬不上来。


    小皇帝才不管俩人噼里啪啦打什么眉眼官司,好不容易遇到两个能和他一起讨论禅位细节的人才说什么都不能放过。


    天知道他第一次对太傅透露出想法的时候被骂成了什么样子,他可怜的爪爪肿了足足两天!


    后来他就学聪明了,不能说的事情只在心里想,除了他自己之外连荀小将军都不能说。


    万一太傅光打他手板不过瘾还要打荀小将军怎么办?他整天无所事事,手肿了吃饭干什么的有宫人帮忙,荀小将军还要打仗呢,打仗处理军务政务都得用手,把他的手打肿了多耽误事儿。


    身为一个合格的内应,绝对不能因为他的胡言乱语影响到外面的行动。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在宫里那是在别人的地盘上,现在这是到了小将军的老家,那不跟回他自己的老家没区别嘛。


    感受一下这自由的芬芳,太傅,有没有想在颍川养老的冲动?


    咳咳,这话他依旧是只敢想想,就算是到了颍川也不敢在太傅面前说。


    他已经不是之前那个犯错就乖乖挨打的他了,他现在会大杖则走小杖也走,调皮捣蛋上房揭瓦,谁都别想耽误他享受自由的快乐。


    真好啊,颍川真好啊。


    小将军的长辈们一个比一个温柔,颍川的风景一处比一处好看,呈上来的饭菜一天比一天可口,他爱死颍川了。


    小皇帝大大方方的招呼两个刚认识的武将,“二位坐,朕初来乍到还不知二位将军如何称呼。”


    张饶和管亥再次沉默。


    坐是不敢坐的,他们搞不懂小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接下来等着他们很可能是砍头或者砍头或者砍头,前路一片黑暗的情况下他们很难坐得住。


    可是不说话也不行,皇帝都开口问了他们也得回。


    “末将张饶,来自青州。”


    “末将管亥,也来自青州。”


    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自我介绍,完全不像是面对皇帝。


    如果是正常情况,他们也恨不得把八辈儿祖宗都扒拉出来在皇帝陛下面前走个过场,但是今天不行,他们怕说了之后八辈儿祖宗都掀开棺材板跑出来骂他们。


    小皇帝也不介意他们的自我介绍是什么样,刚才问那一句主要想有个称呼,都一起密谋大事了不能连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


    淡定,冷静,别紧张,刚才什么样儿接下来还是什么样儿,把他当场可以随意沟通的同伙就行。


    他敢说他是天底下最希望小将军登基称帝的人,比张将军和管将军更加希望,而且他升出这种心思的时间也肯定比两位将军长,所以两位将军不用拿他当外人。


    自我介绍环节结束,接下来进入正题。


    首先,张将军刚才提的几个法子他感觉都不行,他们小将军是独一无二的天命之子,怎么可以是拾人牙慧?


    其次,皇帝主动禅位并不是不可能,他们小将军众望所归,皇帝为什么不能主动退位让贤?


    最后,来讨论一下怎么退位让贤。


    场子是他组起来的那就他先说,两位将军先听着,看看有没有需要补充的地方,有什么别的想法也可以在他说完之后提。


    他虚心纳谏,只要建议合适就都能接受。


    小皇帝招呼俩人坐下,坐不下也得坐,然后将他盘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伟大计划说出来。


    他已经琢磨了好久好久好久,这还是第一次有听众能反馈意见,还怪激动的。


    “昔年高祖斩白蛇起义是因为暴秦无道,但是朕得给大汉留住最后的颜面,所以这次改朝换代不能像秦朝末年那么血腥。”


    他知道以朝廷的现状很难保留体面,但是大汉毕竟是大汉,是天下人心中的巍巍大汉,是“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强盛王朝。


    就算大汉已经落魄到天要亡国,他也还是想尽可能的留住最后的体面。


    亡国之君不好当,他还没活够,也不想让太傅和朝中那些苦苦支撑的大臣失去念想。


    虽然只剩下那几个人,但是好歹有,而不是一个都不剩。


    还有就是,万一死后下地府遇到先人,他得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才能糊弄过去,不然单一个亡国之君的名头就能让他在地底下没有立足之地。


    所以他要努力活着,最好走在小将军后头,只要他走在小将军后头,将来就算到地府他也是有靠山的亡国之君。


    他胆子小也不太会打架,没有小将军在旁边护着估计也不敢和列祖列宗争辩亡国的责任到底在谁。


    由此可见,小将军登基的时候最好给他留个出场的机会好让他狐假虎威。


    禅位之事他同意了,接下来就是说服仅剩的朝臣,不过感觉问题不大,太傅和几位大人现在谈的估计也是这事儿。


    还有就是开国之君的生而不凡,说到这里他就得批评两位将军了,身为荀小将军身边的得力干将,怎么可以连小将军身上的不凡之处都说不上来呢?


    他们小将军还需要学别人?拜托,他们小将军自个儿身上的神奇之处都说不完好吧。


    荀侍郎说过小将军十来岁的时候才神魂归位,在那之前都浑浑噩噩宛如痴儿,但是清醒之后立刻展现出非同一般的聪明才智。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小将军浑浑噩噩的那几年应该是被神仙留在天上说悄悄话了,天上一日地上一年,神仙太舍不得他们小将军,一不小心就留的久了些。


    所以他们小将军神魂归位也不像寻常小孩儿那样需要从走路说话开始学,他是天上下来的救世紫微星,没有三头六臂已经很注意不吓到他们这些凡人。


    还有那些农具还是纸张书籍,前者是为了造福百姓后者也是为了造福百姓,小将军这几年的显露的不凡之处出发点都是百姓,除了救世紫微星还有别人为如此心怀天下毫无私心吗?没有!


    他是神农再世,他是帝星降临,他是天下百姓的殷殷期盼,他是日月山河孕育而出的瑰宝奇珍。


    ……


    小皇帝说起他们家小将军滔滔不绝,张饶管亥开始时还很紧张,听到最后只剩下麻木。


    他们不该怀疑陛下的真心,这是真的想禅位,装的绝对装不出来这种反应。


    天老爷,他们自个儿都想不出那么多溢美之词。


    陛下说的对,他们家主公的确不需要学前人用过的手段,主公自己身上出现的神迹甚至足够让后世学几千年都不带重样儿。


    毕竟别人的神迹可能是假的,他们家主公的神迹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是却都不敢说出来的真迹。


    不能说不能说,万一挑开说明害的荀小将军直接被神仙带回天界怎么办?


    心照不宣,这时候他们只需要心照不宣当一切正常,只要不在小将军面前提,私下里想怎么猜就怎么猜。


    小皇帝难得遇到能让他放开说话的人,一直说到太阳落山才堪堪止住话头,“还有就是,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朝廷,而在于小将军愿不愿意接受禅位。”


    张饶听的两眼发昏,点着头点着头忽然顿住,“……啊?”


    管亥淡定的从背后给他一拳让他清醒清醒,“陛下说,怕主公不愿意接手禅位。”


    张饶发出来自灵魂的质问,“还有这种事儿?”


    从来只听说发愁当不上皇帝,没听说过现成的皇位能送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