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西凉锦马超

作品:《[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天子上一次离京还是何进被杀、袁绍袁术兄弟二人带兵火烧皇宫诛杀宦官的时候。


    侯非侯, 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邙。


    这次的氛围和上次完全不同,虽然城里比上次还要乱, 但是庞大的车队全都喜气洋洋。


    荀小将军果然是个大福星,京城连下了两个多月的雨,今儿竟然出太阳了。


    天晴了, 雨停了, 他们感觉他们又行了。


    咱们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太阳出来雨消停那是举国欢庆~


    消息灵通的城中百姓已经准备好跟着朝廷的车队一起去颍川, 临出发前得知荀小将军要留在京城主持大局, 于是又都丝滑的改变了主意。


    家里好, 还是家里好, 狗不嫌家贫,他们怎么能因为京城动乱就放弃祖祖辈辈生活的故乡呢?


    洛阳可是国都,天知道他们的祖辈奋斗到洛阳城中吃了多少苦,万一洛阳接下来还是国都呢?


    不走了不走了, 他们要和荀小将军共进退。


    正气凛然.jpg


    只有一个选择的朝臣:……


    过分了啊,真的过分了啊。


    虽然跟着天子去颍川也没什么不好, 但是看着乱了俩月的京城在荀晔抵达后第二天就能鼓乐喧天甚至还到城门欢送他们离开……


    不是, 京城的百姓适应力那么强的吗?


    既然那么能适应,之前要死要活是在干什么?


    朝臣们心情复杂,抱怨归抱怨,他们也知道百姓为什么信不过朝廷,真要放到明面上最后理亏的还是朝廷。


    算了, 就这样吧, 反正丢人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整个朝廷, 以后出门别说自己是当官的就行了。


    官员及其家眷排好队出城,内圈是车队外圈是护送的军队, 出城十里还有接应的荀氏军队,务必让朝廷完整无缺的从洛阳迁到颍川。


    就算朝廷是个草台班子,这个草台班子也得整整齐齐。


    小皇帝依依不舍,“将军,你真的不随我们去颍川吗?”


    荀小将军淡定的把小皇帝推回车里,“陛下,臣留在京城有正经事。”


    西凉乱军的头头们已经齐聚关中,多好的一网打尽的机会,不去凑个热闹实在不合适。


    都说孙策曹昂跟在他身边是当质子,没有意外的话这次要来个真的质子。


    狮盔银铠威震西凉的锦马超,算算年纪也该到随父征战的时候了。


    战场不是小陛下该操心的事情,到颍川后好好休息休息,别再弄得跟被虐待了一样。


    不远处,几位公卿凑在一起看着他们家陛下和荀小将军依依不舍,不约而同看向杨彪,“太傅,陛下这病情是不是比以前更严重了?”


    以前在外人面前还能矜持住,现在连装都不装了。


    杨彪的表情一言难尽。


    哪壶不开提哪壶,就不能不说话安静待着?


    城中百姓喜气洋洋,要迁往颍川的官员其实也没差哪儿去,有荀小将军亲自坐镇京城至少能保证京城不被乱军攻破,就是走了也有回来的希望。


    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被挪开,众人也恢复了说笑的心情,“看陛下如此能说会道,不愧是太傅教出来的学生。”


    杨彪扯扯嘴角,“再夸?再夸你来当这个太傅。”


    “不敢不敢,太傅乃是帝师,我等可担不起教导天子的重任。”几个人装模作样的推辞,眼角余光扫到荀悦出现,于是改换目标去荀侍郎面前刷存在感。


    杨太傅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钻进马车眼不见心不烦。


    另一边,小皇帝终于松开他们家小将军的衣袖准备启程。


    马车的帘子拉上后挡住了他对小将军的殷殷期盼,却挡不住他心中的小人儿挥舞旗子呐喊助威:奋武扬威意气昂,生而为王荀明光!冲鸭!


    面子算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就要为他们家小将军摇旗呐喊。


    ……


    幸好他们家荀小将军没有听心声的能力,不然他能当场在城门外再抠出一座皇宫。


    ……


    始皇陛下很认真的思考再把刘彻弄过来会是什么场面,好在他们那岌岌可危的战友情最后坚持住了,猪猪陛下直到车队的尾巴消失在视线之中也没有出现。


    荀晔把天子和满朝文武整整齐齐的送走,京城各个要紧位置都换上他的人,试图让京城在半个月内恢复正常秩序。


    来到京城第三天,他终于知道王允为什么装疯卖傻阻碍赈灾了。


    国库空荡荡,硕鼠在人间。


    地狱空荡荡,贪官在人间。


    二营长!老子的意大利炮呢?!


    董卓当年把整个司隶都搜刮了一遍,虽然囤积的财富被他们带走了不少,但是留下的依旧足够朝廷用上七八年。


    这才过去多长时间?就一点儿都没有了?


    王允你回来解释解释!你他娘的活过来解释解释!当年诛董留下的那么东西都哪儿去了?都让谁吃掉了?你他娘的活过来给老子解释解释!


    “父皇!我们父子俩被人算计了!”荀牛牛愤怒拍桌,双眼燃烧着愤怒的火焰,给他块红布就能立刻飞去西班牙上斗牛场,“见鬼的接手京师,分明是把我们当冤大头。”


    他们当初去并州的时候带走了不少好东西,但是长途跋涉能带走的并不算多,除了实在舍不得的马匹和关键时刻能换大量银钱的珠宝,剩下的粮食和大件宝贝都被充公收去了国库。


    这几年除了他偶尔进京献个宝讨个赏赐之外也没谁会特意进京,别的诸侯想干什么都是通知朝廷一声,朝廷点头那就皆大欢喜,朝廷不点头也没关系,他们可以假装看不见。


    当摆设要有当摆设的自觉,朝廷不要体面地方诸侯也懒得给他们体面。


    只有他荀明光!他每次想有什么大动作都会亲自进京!天底下再没有比他更卑微的乱臣贼子了!


    在关中地震之前司隶一带这几年也没出现什么大灾,国库的大笔花销就那么几样,钱都花哪儿去了?


    王子师!你他娘的活过来给老子解释解释国库的钱都花哪儿去了!


    发疯!发疯!发疯!


    始皇陛下飘远一点,等臭小子骂完才落到地上,“人已经死了,这里没有地府能轮回,你能做的只有把王允的棺材板给掀开。”


    人死了没关系,可以开棺鞭尸。


    哦,不对,王允刚死没两天,他儿子仓促带上尸首离京回太原老家让他落叶归根,现在应该还没走太远。


    “人是昨天出发的,带着棺材速度不会太快,这会儿应该还没出京兆尹。”阿飘陛下凉凉开口,“要开棺鞭尸吗?”


    荀晔:……


    “那什么,儿臣刚才是气话,倒也没有非要王允活过来给个交代。”


    开棺鞭尸就不必了,但是老王家那仨儿子得追回来。


    死者为大,他可以另外派人护送王司徒落叶归根,前提是活着的人都回来把知道的事情都交代清楚。


    他错了,他不该觉得朝廷只剩下个司隶就不会瞎折腾,蛀虫努力起来才不管啃的是什么木头,就算是朽木也能啃成朽木渣渣。


    连蛀虫都如此努力,他有什么资格唉声叹气。


    早知道就不那么快把朝廷弄走了,现在这弄的追责都不好追。


    荀晔来来回回检查了好几遍终于接受现实,满脑子都是“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脑子嗡嗡的也不耽误他写信让他们家文若叔抄家伙准备反腐。


    满朝文武都被他打包送去了颍川,他爹在京城待了那么多天消息比外人灵通,国库的账簿他会挑些重要的抄一份送过去,请文若叔务必抄起大刀看看有多少人不清白。


    不求他们全都两袖清风,好歹别做那么明显行不行?


    国库空成这样怎么赈灾?都喝西北风去?


    见鬼的朝廷,他现在一点愧疚都没有了,小皇帝刷出来的好感度全被离谱的朝廷给败光了,这腐朽的朝廷就该毁灭,多活一天都是对天下百姓的不尊重。


    什么人呐!


    品级高的官员已经全部离开京城,现在留下的都是基层小吏。


    别看他们品级不高,官署离了他们这群螺丝钉还真转不了。


    尚书台的小吏远远听着荀小将军对着账簿怒骂,一个个交头接耳猜测待会儿会怎么样。


    荀小将军每到一处都只对贪官污吏下手,他们这些勤勤恳恳只会干活的小人物非但不会被牵连反而还可能因为上头空缺多被提拔上去。


    富贵险中求,要不是因为这个他们也不敢留下。


    该提心吊胆的是那些干过坏事的人,他们又没侵吞过国库的财产,就算小将军查出真相也杀不到他们这里。


    “上头的大人们都去了颍川,这事儿应该会就此揭过吧?”


    人在京城的时候好查,现在人都去了颍川,京城只剩下他们这些小人物也没法追究,荀小将军再神通广大也没法从乱七八糟的账簿中查出到底哪儿有问题,除了捏着鼻子认下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


    “也不一定,听说荀小将军眼里不容沙子,别的事情也就算了,贪污官家钱粮在小将军眼里是和杀人放火一样的重罪,就算账簿不齐小将军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就是就是,宁肯错杀不可放过,反正上头也没几个清白的。”


    “再说了,高官权贵随天子迁去颍川时都没带多少家当,房宅不会动弹,重要的东西肯定都另外置办宅院妥善保管,这样将来回来还能再扒拉出来。如果这时候遭个贼失个火丢了些不义之财,他们也只能打碎牙活血吞。”


    “妙啊!这注意妙啊!”


    “妙什么妙,小将军又不知道城里哪些宅院有问题,说了不跟没说一样?”


    “……”


    众人说着说着声音渐渐小下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看天看地看脚尖,谁都不敢往后接。


    小将军不知道城里哪些宅院有问题不假,问题是,他们知道。


    他们是官署中最不起眼的群体,数量庞大且无处不在,高官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吏卒和他们称兄道弟。他们就是那出门就能融入大海的水滴,而京城到处都是水滴汇聚成的小河小溪。


    所以……


    要说吗?


    众人面面相觑,谁都不敢冒这个险。


    万一将来那些大官儿回来发现是他们在背后使坏怎么办?


    高官权贵失去点财产和少吃一顿饭没什么区别,他们的小命儿在那些人眼里和一顿饭也没什么区别。


    人家少吃一顿饭不会死,他们的小命儿丢了就是真的丢了。


    安静了好一会儿,人群中才有人干巴巴开口,“我记得荀小将军对贪墨府库的官员毫不留情,轻者抄家流放,重者斩首示众,不管什么身份,只要证据确凿就绝不姑息。”


    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提供的证据是真的不是编的,到时阴阳两隔亦或是京师边陲万里之遥就没人能报复得了他们。


    如果要开口依旧是冒险,但是风险的大小会由荀小将军杀的干不干净决定。


    换个角度想,如果他们能因此立功爬上高位,到时即便有幸运儿活着回到京城他们也不会毫无招架之力。


    男子汉大丈夫谁不想出人头地?拼了!


    一群人试探着探出脚,发现身边人都是这个动作紧迫感立刻就上来了,廊下闲谈秒变百米冲刺,一个留在原地纠结的都没有。


    “将军!小人有重要线索!”


    “将军!小人知道的更多!”


    “将军!我我我!”


    ……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朝阳群众(划掉)洛阳群众还是一如既往的靠谱。


    荀小将军看着记下来的房宅方位,发现国库空荡荡时的郁闷一扫而空。


    把朝廷打包弄走是他这两天做过的最妙的决定,正主在京城可能会阻挠他抄家,正主远在五百里外的颍川就不一样了,一座座装满金银财宝粮食绢帛的空宅子他想怎么抄就怎么抄。


    弄拙成巧,错也是对,不愧是他。


    感谢阿飘陛下的保佑,陛下万岁!


    再次强调,他真的没有抄家kpi,是贪官污吏追着他非要给他送钱。


    天子不在京城,京师禁军随天子前往颍川,如今代替禁军守卫京师的是荀晔从青州带来的兵。


    大概他天生克贪官污吏,所以跟在他身边的士兵都和抄家有缘,一个个的听到“抄家”二字就跟闻见肉味儿的饿狼一样指哪儿就往哪儿冲。


    要不是确定没人敢中饱私囊,他都以为负责抄家的兵丁在私下里做假账糊弄他。


    事实证明,即便不中饱私囊,抄家本身也是一项非常能团结将士的有益活动。


    虽然抄家抄出来的东西不能直接落到他们的口袋里,但是他们将军为人大方从不克扣军饷,打了胜仗也从不吝啬赏赐,公账上的钱粮早晚还是花在他们身上,四舍五入还是他们的钱。


    将军威武!将军圣明!将军是世上最好的将军!


    从颍川过来协助荀小将军接手司隶的是钟繇和毛玠,两个人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才,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看到空荡荡的国库之前他们俩也没想到京城会是这么个情况。


    好在峰回路转,他们小将军声望过高,留守京城的官吏百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短短半个月清理出来的见不得光的钱财就比国库中失踪的钱财还要多。


    不愧是京城,不愧是大汉朝廷,不愧是大汉朝廷的官。


    算了,再骂就把他们自己也骂进去了。


    俩人忙活了大半个月才把他们小将军给的菜单、啊不、名单整理完,哪座宅子抄出来多少好东西登记的清清楚楚,让京城的官吏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正规。


    明明京城才是流程最全规矩最多的地方,怎么忽然感觉以前的账簿公文都跟闹着玩儿似的?


    错觉,一定是错觉。


    总之就是,在热心群众的帮助之下,司隶接下来的军饷和官员俸禄都有着落了。


    与此同时,长安也传来了马腾、韩遂投降的消息。


    ……


    马腾很憋屈,他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反正就是很憋屈。


    他出身其实不低,祖上是大汉的伏波将军马援,他爹早年也是个官儿,虽然后来没有了,但是好歹曾经是个官儿。


    好汉不提当年勇,穷人也不能总把祖上阔过挂在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