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都抓回颍川

作品:《[三国]明君养成计划

    *


    天朗气清, 炎热尚未袭来,草丛中的虫鸣一直没断过。


    为了即将落入口袋的诸葛一家,荀晔可以忍受被蚊虫叮咬。


    “诸葛珪有三子二女, 长子诸葛瑾和你差不多大,次子诸葛亮和幼子诸葛均年岁尚小,两个女儿年岁也不大。”始皇陛下躲开蚊虫最多的那片草丛, 虽然蚊虫叮不到他, 但是看着那些小玩意儿飞来跳去也难受的慌, “诸葛珪死后将家眷托付给胞弟诸葛玄, 待会儿车队来了你就能看到, 最一惊一乍的就是他。”


    荀晔:???


    不应该是叔父最稳重吗?怎么会最一惊一乍的是叔父?


    始皇陛下只飘出去不到一个时辰, 已经把周边和诸葛家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诸葛玄先前在南阳为官,他辞官的时候袁术还没离开,原本的打算是带上兄长的家眷去荆州。”


    当时荆州分属两个人, 最富庶的南阳被袁术占据,其他几郡归州牧刘表。


    听诸葛玄的意思, 他对袁术搜刮百姓的行为很不赞同, 倒是对刘表评价不错,如果不是正好赶上黄巾贼攻打兖州可能已经到了刘表的地盘。


    但是他的运气实在不好,赶到泰山郡没几天就是铺天盖地的黄巾贼。


    如果只有他自己也还好,他是男子汉大丈夫,实在不行就抄起武器和黄巾贼干仗, 打不过的话他还能撒腿就跑。


    可是他身边还有众多家眷, 一大家子小的小弱的弱, 路上撞见黄巾贼就是直接送菜。


    就算他能忽然间神兵天将附身能力拔山兮气盖世,也没有三头六臂可以把身边人全部护住啊。


    诸葛叔父内心十分煎熬, 满心都是他要是早三五天抵达泰山郡就好了,只要能在黄巾贼打过来之前离开,他才不管泰山郡守到底是庸才还是徒有虚名。


    黄巾贼刚打到泰山郡的时候跟过境的蝗虫一样,不幸中的万幸,蝗虫路过就走,惨遭洗劫的大多是村寨,有城墙防护的城里还算安全。


    各座城池都紧闭城门,进没法进出不敢出,只能提心吊胆的在城里耗着。


    这次能冒险出来也不是他有把握保证路上不出差池,而是奉高城中的官员太不靠谱,他怕最后一大家子没折在黄巾贼手里反而被城里的官员给祸害的没活路。


    “曹操和孙坚出兵清剿黄巾贼的消息已经传遍兖州,城里的官儿怕事后上头找他们算账,终于肯打开城门放城外的百姓进城避难。”始皇陛下冷笑一声,对城中官员的做法很是厌恶,“关城门时一刀切,开城门时也不管进城的究竟是民还是贼,这么下去城里想不乱都难。”


    贼匪过境时城中官员理应迅速通知城外百姓进城避难,一来保全治下百姓,二来坚壁清野防止贼匪在村寨中获取补给。


    泰山郡的官员可好,一把手找借口跑了,二把手空缺,只留下各城县令守城。整个泰山郡十二个县,治所奉高县的应对举措最拉胯。


    诸葛玄好歹当了几十年的官,要不是知道接下来城里会比外面更危险也不会冒险出城。


    幸好他们家傻小子选了泰山郡当切入点,否则的话不出一个月奉高城就得成为一座死城。


    贼匪可没什么不杀百姓只杀官兵的顾忌,且杀心会传染,一旦有人觉得走投无路大开杀戒,很快整座城都将陷入杀戮的狂欢。


    荀晔听的直皱眉,“偌大个泰山郡,怎么连一个靠谱的官都没有?”


    旁边正在拍蚊子的亲兵,“什么?”


    “没什么,有人来了。”荀晔往脸上抹了点土,调整出最凶恶的表情盯住越来越近的牛车,“当贼就要有当贼的样子,准备好往外冲。”


    亲兵们:???


    不是,真抢啊?


    将军,咱是不是有点投入过头了?


    亲兵们面面相觑,想劝又不知道从哪里劝。


    他们家将军经常有这种令人摸不着头脑的举动,虽然每次都很懵,但是事后听将军一解释又觉得很有道理,这次应该也是他们愚笨跟不上将军的思路吧?


    这拦路抢劫、额、劫……


    完全猜不出为什么啊!


    藏在草丛里的“贼匪”满脑子问号,发现路边的草丛真有异动的诸葛玄也很崩溃。


    他都特意挑了人迹罕至的小路了还想怎样?哪儿来的贼匪?懂不懂怎么当贼啊?


    官道上人多,劫掠和做生意一样都得有人才行,躲在杳无人烟的地方有什么用?抢神仙还是抢孤魂野鬼?


    路边草丛都快比人高了,躲在里头也不怕被蚊子吸成人干!


    诸葛叔父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睁开眉下眼咬碎口中牙,与其被贼匪打个错不及时,不如他先下去大杀四方,“瑾儿,照顾好你弟弟妹妹,为叔先走一步!”


    诸葛瑾惊恐的睁大眼睛,“叔父,叔父别冲动。”


    诸葛亮也愣了,“叔父冷静,是不是贼匪还不确定呢。”


    万一是只路过的兔子或者山鸡呢?


    兄弟俩正劝着,就看见草丛里跳出来个年纪不大的少年郎叉腰叫嚣,“呔!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


    诸葛一家:……


    怎么说呢,听说辞像是拦路的贼,但是看情况又怎么看怎么不对劲。


    这年头拦路抢劫需要把词儿念的这么抑扬顿挫吗?


    不太对,再看看。


    荀晔跳出来之前特意叮嘱身边的亲兵不要太吓人,在场负责吓唬人的有他一个足够。


    始皇陛下说诸葛一家中叔父诸葛玄已经被折腾出应激反应,诸葛珪留下的孩子们也还小,弟兄们本身就是黑山贼出身,万一把人吓坏了就不好了。


    玩笑要有度,也就是他们现在有别的事情要做,不然他直接亮明身份把人拐回颍川。


    一家人,整整齐齐,一个都不能跑。


    亲兵们本来已经准备好跟着跳出去吓唬人,被他们小将军一叮嘱弄得不知道到底该摆出什么表情,纠结来纠结去就变成小将军已经跳了出去他们还在比划表情。


    他们是出还是不出啊?


    算了,随机应变。


    草丛中的“贼匪”不动如山,草丛外面,诸葛一家已经从震惊中反应过来。


    诸葛瑾让二弟去安抚听到动静想出来查看情况的家人,然后小声说道,“叔父,听闻有些丧天良的贼匪在作恶之前会派出看似人畜无害的同伙让路人放松警惕。”


    他听说过让老人孩子倒在路中间的,也听说过让柔弱女子假扮狐妖忽悠人的,还真没听过这个年纪的健全少年出来叫嚣拦路。


    那什么,这个年纪出来行骗得缺胳膊少腿,不然骗不住人。


    “为叔有分寸。”诸葛玄已经冷静下来,拦路的贼匪和他预想中的不太一样,只要暗处别藏着其他人,他有自信打得过前头那个半大孩子。


    正经贼匪开抢之前哪儿会那么多废话,都是等路人走到他们跟前就二话不说抡刀就砍。


    不砍人不抢劫光放狠话,合理怀疑对面只会放狠话。


    诸葛玄整理好仪容,朝衣衫褴褛的少年露出和蔼的笑容,“此处荒无人烟,小友怎会在这里谋生?”


    荀晔:???


    现在是聊天话家常的时候吗?


    荀小将军懵了一瞬,猜到对面是要让他放松警惕好伺机反杀。


    从来只有他反杀别人,没有别人趁他不注意反杀他的时候。


    就算他没注意到,当他们家阿飘爹是死的不成?


    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对面的诸葛叔父就开始对他念经,“君子曰: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小友年岁尚小……”


    小小年纪干什么不好,何必拦路抢劫?


    要是不当贼就没有活路可以直接跟他走,他家虽然不是什么累世勋贵,但多养几个年轻人还是可以的。


    天下将乱,先学本事才能养活自己,落草为寇没前途,不是谁都能和黑山贼贼首张燕那样逼着朝廷给他封官。


    而且抢来的官在正经官员面前要矮一头,这不,现在的黑山贼连太行山都没法待,只能七零八落的逃去别的地方。


    当贼真的没前途,弃恶从善跟他走吧。


    始皇陛下轻咳两声,假装刚才没想笑。


    荀晔:……


    陛下,严肃点,现在不是笑的时候。


    叔,你也严肃点,现在不是劝学的时候,咱到颍川再劝。


    “休要多言,你们究竟要不要过路?”堵路的小贼像是恼羞成怒,看上去越发嚣张,“留下买路财,小爷放你们离开。如果钱财给的多,小爷还可以派人护送你们离开。想好选哪个了吗?”


    诸葛玄顿了一下,他承认被这么威胁应该紧迫,但是他紧张的劲儿已经过去了,这会儿实在紧迫不起来,“如果钱财给的多……”


    他活了几十年,走南闯北也不是没见过拦路抢劫的,抢完之后还护送被抢路人离开的还是头一次见。


    要是面前是几个凶神恶煞的大汉,他或许还要担心会不会是把他们骗到别处杀,但是现在……


    这地方本来就很偏僻,只要不是把他们往贼窝里带,就算他身后小的小弱的弱也不会吃亏。


    还派人护送哈哈哈哈哈哈、啊?


    几个凶神恶煞的大汉悄无声息钻出草丛,诸葛叔父已经过去的紧张劲儿迅速回归,“好汉,有话好说。”


    退后两步任由他们家叔父发挥的诸葛兄弟也大惊失色。


    贼匪!货真价实的贼匪!


    叔!碰上真的了!


    荀晔瘪嘴,蔫儿了吧唧的问道,“我看上去那么不像土匪吗?”


    “开口之前还是很像的。”亲兵诚实的回道,“一开口就不像了。我们黑山贼不这么说话,黄巾贼的文化水平还没我们高,他们说不出那么利索的句子。”


    “老大,对面是什么人?干嘛要护送他们离开?”另一个亲兵说道,“我们现在是劫匪,不干护送权贵的活儿。”


    细节决定成败,虽然将军出场时气势很足,但是他们当山贼不能太有文化。


    荀晔扯扯嘴角,“你们黑山军不是还能举孝廉吗?”


    “我们黑山军百万之众,一共才出几个孝廉?”亲兵小声嘀咕,“再说了,就算是孝廉也不一定认识字,我们张将军自个儿都念不下来几本书。”


    不是说张将军不好,张将军打仗的时候也很勇猛,但是读书认字是有钱人家的事情,他们地里刨食的穷人跟着凑什么热闹?


    听说朝廷里也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的说法,他们是那浊如泥的寒素清白, 不是胆怯如鸡的高第良将,不通诗书不认字对他们来说再正常不过。


    不小心听完全程的诸葛兄弟和诸葛叔:这是我们能听的吗?


    荀小将军深吸一口气,“你!你!还有你!将这一大家子都抓回颍川!立刻!马上!不要再让我看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