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尤其齐楚,国祚延续数百年,岂能一夕湮灭?

作品:《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若论武功,汉武帝无疑是横扫八荒的征服者。


    但若从政治制度来看,他更是世界前列的顶尖设计师!


    因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这一段还属于帝制的初创时期,制度尚且稀少。


    始皇帝只是开创了雏形,而真正将其补足和完善的,却是刘彻。


    在政治上,他设立“内朝”,削弱相权,自此汉代丞相大多权力受限,朝纲实权逐渐落入大将军之手。


    直到后来,才有一位姓曹的权臣横空出世。


    他又创设察举制,这是科举的雏形,让百姓除了军功之外,第一次有了向上攀升的可能。


    推恩令,更被称为天下第一阳谋,巧妙地化解了藩王之患。


    在经济上,他实行盐铁官营,使其成为封建王朝最重要的财政支柱。


    又推行屯田均输、货币改革、白鹿皮币、平准缗钱等一系列措施。


    与此同时,丝绸之路被开辟,东西方从此迎来首次大规模的经济与文化交流,影响延续至今。


    在文化上,他颁布太初历,设立太学,建立乐府,独尊儒术,并提出君权神授。


    实际上,秦始皇统一六国,只完成了一半。


    另一半,则由刘彻彻底消化。


    始皇只是完成了政治统一,而文化与思想层面的融合,尚未实现。


    由于秦二世而亡,统一进程被迫中断。


    秦朝虽短暂推行了书同文、车同轨、度量衡统一,但十五年即土崩瓦解。


    六国虽亡,其遗民与文化仍根深蒂固。


    尤其齐楚,国祚延续数百年,岂能一夕湮灭?


    因此秦只是“吃下”了六国,却并未完全消化。


    西汉初期,六国余脉依旧不绝,文景之世,甚至爆发七国之乱。


    直到汉武帝,他承继父辈的推恩令,让封国愈分愈细,终至彻底瓦解。


    史记中记载,汉文帝时,大臣们仍以“齐人”、“楚人”、“赵人”自称。


    而在汉武帝之后,尤其至汉魏时代,这些称呼逐渐被统一为“汉人”。


    造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就是一项备受争议却影响深远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历来压制思想之举饱受诟病。


    然而,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其影响与秦始皇统一天下一样,堪称两千年来最深远的变革!


    西汉建国初,由于连年征战、经济困乏,几代帝王都奉行黄老无为,轻徭薄赋,与邻国尽量修好。


    百姓在和平环境中积累财富,造就“文景之治”的盛世。


    但过于强调文治,反而让国家积弱,宛如宋仁宗时期,文风昌盛,武备不足。


    汉武帝雄心勃勃,岂容文治偏安?


    更何况,南有南越,北有匈奴,河套之地尚未收复。


    要恢复始皇的雄风,首先必须统一思想!


    于是汉武帝下令禁止诸子百家流传,思想上只许一家独尊。


    此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正合刘彻之意。


    董仲舒借儒家之名,却糅合法家精髓,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这一主张,将皇权合法性推至全新高度。


    自此,诞生了“天命”一词。


    皇权至上,不容挑战!


    帝王若喜,可封神明;若怒,便灭邪祠!


    这与当时西方宗教权力凌驾于君权之上,形成鲜明对比。


    董仲舒的另一大主张,是“大一统”。


    秦始皇虽统一六国,却未能完成思想整合,秦末农民起义即是明证。


    汉武帝则承接其志,推动彻底融合。


    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却过于粗暴,制度亦多漏洞。


    汉武帝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正,拓展了制度功能。


    他不仅证明了这一制度的强大潜能,还亲自将其推向极限,哪怕险些使国家崩盘。


    但正因如此,后世皇帝明白了制度的边界与红线。


    此后,帝王们只需在此基础上不断升级改造,便可更从容地运用。


    有了红线标注,制度的容错率自然提高,运行起来也能更高效。


    这就好比是商鞅画出了蓝图,秦始皇打造了初代机,而汉武帝则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并亲自测试了它的极限。


    后来的帝王们,基本上就是在这台机器上做升级、改造与维护。


    汉武帝对西汉,乃至整个中国的意义,完全可以称作跨越性的突破。


    甚至可以说,刘彻之前的大汉与刘彻之后的大汉,几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国家。


    他构建了大一统的格局,开创性地完成了大量制度革新。


    在他之前,这些根本就不存在,他也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刘彻这一生,几乎是把能做的事全都做了一遍——从制度到战争,从集权到开疆,从压制宗室到削弱豪强。


    正是他,搭建出了古典时代帝国的完整框架,真正实现了大一统的格局。


    尤其是他个人意志的展现,把帝国的权力运作推到了极致。


    在整个封建社会前一千年间,他是唯一一个不用依赖军队,也能牢牢将国家掌控在手心的皇帝。


    他对所有阶层、所有百姓无差别地征敛,使整个国家都成为他理想的燃料。


    更难得的是——汉武帝榨干全国上下,却依然能保持帝国不倒。


    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薅遍所有阶级,国家却依然未亡的君王。


    这份能力,不能不让人佩服。


    而且在晚年,他甚至用罪己诏来否定自己的激进做法,告诫后人千万不要重蹈覆辙。


    这种胸襟与气魄,绝非常人所能拥有。


    ……


    大秦!


    始皇帝凝视天幕中的视频,胸中莫名升起一股豪迈之情。


    看着画面中那道威仪的身影,他竟生出一种相见恨晚的感慨。


    本该愤怒才是。


    毕竟汉朝的建立,确是踩着大秦的尸骨。


    可当他看清刘彻的手段与作为,始皇不由得心悦诚服。


    “好一个汉武!”


    “好一个刘彻!”


    始皇忍不住连声赞叹。


    在对待外敌上,始皇与汉武的理念竟惊人一致。


    忍气吞声?绝无可能!


    那便只有一战!


    不同的是,始皇尚未完成的扩张,汉武却真正做到了。


    他不仅出兵,更是将对手连根拔起,把版图硬生生扩张了一倍。


    汉武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更是让始皇眼前一亮。


    “朕未来的一统之路,本该由大秦子孙承接,却意外在刘彻手中圆满。”


    始皇凝望着屏幕中的刘彻,仿佛看见一位真正的知音。


    其实,在统一六国之后,他也已着手这些举措。


    奈何天不假年。


    在他猝然离世之后,大秦帝国短短数年便土崩瓦解。


    才刚刚统一的中原,再度陷入烽烟四起。


    而他未及完成的事业,却被几百年后的刘彻补上,且做得极为出色。


    “疆域的统一,只是起点。”


    “接下来便是思想的统一,人心的归一。”


    “唯有人心归秦,帝国方能万世不朽!”


    始皇长吐一口浊气,眼神透出前所未有的坚定。


    当年,统一六国的目标达成之后,他也曾迷惘:


    大秦该往何处去?


    新生的帝国又该如何运作?


    无数个夜晚,他伫立于堪舆图前苦苦思索。


    直到此刻,他才真正悟透。


    疆域归秦后,下一步便是让天下人心皆归秦!


    当人心彻底归附,才可再挥兵戈,开疆拓土。


    “世界辽阔,朕欲亲眼一览!”


    扶苏闻言,心潮澎湃。


    原来父皇与他接下来所要开创的,竟是一番如此宏大的伟业!


    ……


    汉高祖时期!


    “汉人……思想统一……”


    刘邦望着天幕中的盘点,陷入久久沉吟。


    老实说,他当皇帝时,真没考虑那么远。


    当年的他心里只装着一件事:稳住江山。


    所以他果断诛杀异姓王,让大汉彻底掌握在刘氏手里。


    除此之外,他并无太多规划。


    若他能再活十余二十年,也许可以一步步筹谋布局。


    可惜,时间不等人!


    “唉……”


    刘邦叹息一声,却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干得好!这位后人,比我这老祖宗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