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身为天子,居然还得放下身份去求臣子借钱——!!

作品:《我,刷短视频,帝王集体破防了!

    “我们能做的,不过是从他人身上吸取教训,让大明国祚尽量延长。”


    “就算有朝一日要亡,也绝不能亡在异族之手。”


    朱标低声劝慰。


    老朱重重地点了点头。


    “你说得对。”


    “咱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让后人重蹈覆辙!”


    随即,老朱的目光落在奉天殿里的群臣身上。


    大明的问题出在哪里?


    历代皇帝普遍短命,不少连四十都没熬过去,甚至有人三十出头便驾崩。


    问题出在哪?


    那些后期的皇帝,一旦想有所作为,不明不白就死了。


    问题又在哪?


    看了这么多天幕画面后,老朱心里逐渐有了答案——


    毛病就出在文官集团!


    还有那些盘根错节的豪绅地主。


    上下勾连,狼狈为奸。


    到崇祯时,竟然穷得打仗都掏不出银子!


    身为天子,居然还得放下身份去求臣子借钱。


    老朱难以想象,这样的荒唐事,竟然会出现在大明!


    归根到底,是根基没立牢。


    所以今后,他朱元璋再狠辣,也不容抱怨!


    ……


    康熙时期!


    “好个弘历,好手段。”


    康熙脸上浮现笑容,眸中满是欣慰。


    看着孙儿的表现,他心中难掩骄傲。


    这,才是他们大清的天子!


    在康熙眼里,这些皆是褒奖之语!


    大清入关后,确实从前朝覆亡中吸取了不少教训。


    尤其是大明的经验,更是谨记于心。


    他们极重视皇子的培养,从中挑选最有能力者继承大统,这就大大减少了昏君的可能。


    可即便如此,弘历的表现,仍超出了康熙的意料。


    “老四养了个好儿子啊!”


    康熙笑眯眯地看向不远处的四爷。


    四爷面上不显,心底却早已翻起滔天喜意。


    按正常历史进程,皇位本就是他的。


    如今虽有天幕异象,但他相信,这传位之事不会改变。


    更何况,弘历的才干表现得如此出色,父皇只会更加坚定心意。


    四爷低头不语,可周围几位皇子,神色却已变了。


    尤其是太子,看向四爷的目光,复杂至极。


    因为在过往,老四其实是坚定的太子阵营。


    然而讽刺的是——


    真正的太子没能登上皇位,反倒是昔日的太子党老四,成了大清的新帝!


    造化弄人,真叫人唏嘘。


    太子心底长叹一声。


    当了三十多年的储君,到头来也没能守住,倒不如不要。


    而在几位皇子中,情绪最为剧烈的,莫过于八爷。


    康熙子嗣虽多,但能真正角逐皇位的,不过屈指可数。


    早年是太子与八爷争锋,双方党羽势同水火。


    如今太子已是日渐失势,还被废过一次,与皇位基本绝缘。


    按理说,这龙椅自然该由他老八来坐!


    谁料半路杀出个四哥,硬生生夺了先机。


    而且最后,还真让他把皇位拿走了。


    老八心里苦啊。


    自己这是注定的陪衬?


    先衬托太子,如今又衬托四哥?!


    看着乾隆如今的风采,再对比父皇那满意的笑容,老八心口愈发压抑。


    这皇位,只怕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他暗暗握紧拳头——必须尽快另做打算!


    ……


    雍正时期!


    雍正难得展露笑容,眼角眉梢皆是舒展。


    看着儿子的表现,这位素来冷峻的帝王,此刻也忍不住畅怀。


    “弘历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待!”


    “就连准噶尔汗国,也被他荡平。”


    准噶尔汗国,是雍正心头的一根刺。


    偏偏他自己没能彻底拔除。


    如今亲眼见儿子替他清除了这一隐患,大清无后顾之忧,雍正怎能不喜?


    父债子偿,老子的心病,竟被儿子给解了!


    更难得的是,弘历治国用人得当,赏罚分明。


    如此优秀的皇帝,自然也离不开他这个做父亲的调教。


    “宝亲王自幼伴在主子身边,耳濡目染,再加天资聪颖,自然能成大器。”


    李卫也趁机奉承,话说得妥帖动听。


    雍正脸色顿时红润几分,喜意更甚,频频点头。


    ……


    乾隆时期!


    “朕自号十全老人,有十全武功者,后世也得承认朕的功业!”


    “至于什么‘幸福指数最高的天花板’,未免言过其实。”


    “与汉文帝等人相比,朕还是差些的。”


    乾隆嘴上谦虚,心里却笑得快合不拢嘴。


    看着天幕里对自己的赞誉,他心中甜似蜜。


    之前因“高宗”庙号而郁闷的情绪,此刻早已烟消云散。


    谁不喜欢被夸?


    更别说是天幕这样的“权威”。


    那么多帝王出现,又有几个能得到如此褒奖?


    自己这个外号,怎说都算是好名声吧!


    虽然话里自谦,乾隆心底却早已认定:


    朕,就是古往今来的第一帝王!


    殿中群臣立刻齐声附和,溢美之辞不绝于耳。


    跪在地上的嘉庆,也急忙开口赞颂父皇。


    乾隆看了他一眼,脸上笑意微敛,淡淡道:“起来吧。”


    嘉庆如释重负般站起。


    【乾隆酷爱传统文艺,一生写下四万余首诗,更痴迷收藏字画。】


    【他的最大爱好,便是在名作上题跋盖章。】


    【所用印玺多达一千八百余方,几乎故宫里的书画都没逃过他的“到此一游”。】


    【其中最“受宠”的,当属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短短二十八字,被乾隆题跋七十余次,盖印一百七十多处。】


    【王献之的中秋帖,也难逃此劫。】


    【原本一张小帖,被他写下一万余字观感,硬生生拓展成五米多的长卷。】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留白处更是全被乾隆占满,题字无处不在。】


    【因此,后人讥讽他为“盖章狂魔”“文玩界牛皮癣”。】


    皇帝喜好文艺本不稀奇,可像乾隆这样近乎癫狂的,独此一人。


    遇上钟爱的书画,必题必盖,毫不放过。


    然而最讽刺的是,这样痴迷文艺的皇帝,却开创了最恐怖的文字狱。


    康熙年间不过十起,雍正朝三十余起,大多用于打压政敌。


    而乾隆时期,文字狱高达一百三十多起!


    始皇与汉武看到此景,都不免摇头。


    他们当政时,纸张还未普及,自然少有珍贵文作,难以体会。


    倒是李世民,却气得直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