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阴毒计策

作品:《国运战场,开局抽取自刎乌江

    司马懿悠悠转醒,榻前众将面色惶惶。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眼神迅速恢复了往日的阴沉与冷静。他挥退旁人,只留下心腹,开始分析局面。


    各地兵力在他脑中清晰浮现:函谷关前本有五十万大军,这些时日已折损两万,剩四十八万;曹仁处围困长安、斜谷的二十万大军尚在。然而,东线韩信、姜维的十三万虎狼之师已破江淮,直逼中原腹地,势不可挡。


    “派兵东援?”司马懿枯瘦的手指敲击着地图。


    “曹仁分兵十万东去?无异于以卵击石。若要遏制韩信兵锋,非三十万大军不可……但若从函谷关抽走二十万,我只余二十八万……”


    他的目光投向地图对面那坚固的汉军营垒,诸葛亮二十万精锐以逸待劳,深沟高垒,器械精良,更有夜玄那尊杀神坐镇。昔日诸葛亮弱势北伐时,他已畏蜀如虎,如今攻守易形,以二十八万疲敝之师攻二十万气势如虹、属性加成之汉军?胜算渺茫。


    “死局……竟是死局……”司马懿喃喃自语,眼中掠过一丝疯狂与绝望,随即被更深的阴鸷取代。


    “不,还有一计……唯有此计,能置之死地而后生!纵然背负万古骂名,亦在所不惜!”


    他猛地坐起,声音决绝:“传令!命曹仁即刻放弃围困长安、斜谷,率其麾下二十万大军,星夜兼程,回师函谷关!合兵一处!”


    “丞相?”身旁将领惊疑不定。


    “速去!”司马懿眼神狠戾,不容置疑。


    陇右汉军大营。诸葛亮与夜玄几乎同时接到了长安、斜谷魏军异常撤退的军报。


    “曹仁撤围?全军东归?”诸葛亮羽扇轻摇,眉头微蹙。


    “司马懿意欲何为?收缩兵力,固守函谷?或是……孤注一掷,全力攻我?”


    夜玄抱臂立于一旁,玄甲上冷光流转:


    “函谷关外加曹仁之兵,可得近七十万大军。若真全力来攻,兵力三倍于我,压力巨大。但我军据险而守,器械充足,士气高昂,更有属性加成,未必不能挡下。且长安、斜谷之围既解,文长与王平、廖化处尚有余力,或可支援。”


    诸葛亮沉吟片刻,缓缓点头:


    “即刻传令,命魏延从长安守军中抽调四万,王平、廖化从斜谷守军中抽调两万,共计六万精锐,火速驰援此地!如此,我手中便有二十六万大军,依托工事,足以抗衡司马懿!”


    数日后,曹仁二十万大军风尘仆仆赶至,与司马懿本部汇合。近七十万魏军(实际约六十八万)云集函谷关外,营寨连绵,几无立锥之地,肃杀之气冲霄而起。


    没有休整,没有试探。翌日拂晓,随着司马懿中军一声令下,战争的残酷以最原始、最血腥的方式骤然降临。


    没有复杂的攻城器械,只有无数简陋乃至粗糙的云梯!魏军士卒如同失去了理智的蝗虫,在督战队明晃晃的刀锋和“先登者赏千金,封万户侯!退后者立斩!”的咆哮威逼下,一波接着一波,疯狂地涌向汉军的营垒!


    “杀!”


    “冲啊!”


    惨烈的攻城战瞬间进入白热化。汉军营墙上,箭矢如暴雨倾泻,滚木礌石如山崩落下,热油金汁泼洒如雨。元戎弩的咆哮声、霹雳车的投石声、士卒的喊杀声、垂死者的哀嚎声……汇聚成一曲地狱的交响乐。


    魏军完全不计伤亡,前排倒下,后排踏着同袍的尸体继续向上冲!云梯被推倒,立刻有新的架上来。尸体在墙根下迅速堆积,层层叠叠,血流成溪,继而汇集成潭,最后竟真的开始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缓坡。


    诸葛亮坐镇中军,面色凝重。夜玄则如磐石般矗立在前线。汉军将士(包括新到的六万援军)依仗着坚固的工事、精良的装备和超群的素质,顽强抵抗,将潮水般的攻势一次次击退。


    一天,两天,三天……战斗昼夜不息。魏军的攻势毫无间断,仿佛他们的兵力无穷无尽。汉军将士轮番上阵,保证前线战士能得到充分休息。营墙之下,魏军的尸体已堆积如山,真正形成了数条可直通墙头的血肉斜坡!后来的魏军甚至无需云梯,就直接踏着这由同袍尸骸铺就的道路向上冲锋。


    五日夜过去了。函谷关外已成修罗屠场,空气中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血腥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腐臭。曹魏军付出了超过三十万条生命的恐怖代价。而汉军,凭借绝对优势的防守,伤亡不足五万。


    如此惨烈的消耗,连张辽、曹仁等宿将都面露不忍,数次向司马懿进言。但司马懿面无表情,眼神冰冷得如同深渊,只有一句:


    “攻!继续攻!违令者,斩!”


    就在这第五日,诸葛亮与夜玄几乎同时嗅到了空气中那丝不同寻常的危险气息——不仅仅是血腥和恶臭,更是一种……疾病与死亡蔓延的不祥之兆。


    时值秋老虎发威,天气依旧闷热。数十万具尸体堆积如山,在烈日曝晒下加速腐烂,蛆虫滋生,蚊蝇漫天。那冲天的臭气几乎令人窒息。更关键的是,战场风向正持续不断地将尸山的腐臭气息吹向汉军大营!


    “尸堆……高温……腐臭……风向……”


    诸葛亮脸色骤然一变,羽扇猛地顿住,眼中闪过一丝惊骇。


    “莫非……”


    “瘟疫!”


    夜玄几乎同时低吼出声,他的现代知识瞬间敲响了警钟。古代战场最可怕的噩梦——瘟疫,往往就源于未能及时处理的阵亡者遗体!鼠疫、霍乱、痢疾、伤寒……任何一种爆发,都将是毁灭性的。


    事实上,依照自古战场上的不成文规矩,大战结束后,敌我双方常会默契地暂歇干戈,派出专门的“收尸队”处理遗体。这些收尸人员不会受到攻击——谁都知道,若放任尸身腐烂,引发大疫,届时战争再无意义,瘟疫横扫之下,一城乃至一国的人口都可能十不存一。那已不是战争胜负的问题,而是生存与灭绝的界限。


    可眼下,敌军竟毫无动静,丝毫没有派人收拾战场的意思。这异常之举,让诸葛亮与夜玄同时意识到:


    对方就是在制造瘟疫。彻底摧毁他们的生机。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们的猜测,很快,各营将领纷纷来报,营中开始出现异常情况:不少士卒突发高烧、寒战、剧烈头痛、呕吐不止、严重腹泻,甚至有人身上出现令人不安的红斑或紫黑色瘀点!随军医官忙得焦头烂额,但汤药下去效果甚微,病患数量似乎在缓慢增加。


    “司马懿!好狠毒的心肠!”诸葛亮一向温润的脸上首次出现震怒。


    “他持续猛攻。非为破阵,实为积尸!他要借此人造一场大瘟疫,从而毁我全军!此乃绝户之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汉军高层立刻以最高效率行动起来。


    1、紧急排查与隔离:迅速将所有出现症状的士兵严格隔离至下风口远处专门划出的区域,严禁任何人随意靠近,派专人看护并送药送食。


    2、全面防疫:


    石灰消毒:立即调拨海量生石灰,组织未染病士兵,在营地周围,尤其是营墙、尸堆下风向处、沟渠、茅厕等地大量泼洒,全力杀菌消毒。


    水源管控:派重兵看守所有水源地,下令全军所有饮水必须烧沸至少一刻钟后方可饮用,严禁饮用生水。


    个人卫生:严令士卒注意饮食卫生,处理食物前必须洗手。


    后方求援:八百里加急向成都及后方请求火速派遣更多精通瘟疫的医师、运送大量防治药材(如黄连、黄芩、大黄、金银花等)。


    防护装备:夜玄立即下令,将之前休整期依他建议制作的刷了树胶的防水布制成的简易防护衣和多层棉布口罩大量分发下去,尤其是处理尸体的士兵、医官以及前沿警戒的士兵必须穿戴。


    而魏军那边,司马懿很快也发现军中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的士兵。他的处理方式更为残酷——一旦发现,立即将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强行拖出,集中起来,秘密处决,尸体就地泼油焚烧深埋!以此极端手段强行遏止瘟疫在己方大军中蔓延。张辽、曹仁见此惨状,面有不忍,但军令如山,且知这是维持军队不瞬间崩溃的无奈之举,只能默然执行。


    得益于发现较早,且拥有夜玄带来的远超时代的防疫意识和相对完善的措施(尽管条件简陋),汉军营中的疫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并未呈现爆发之势。


    这一日,诸葛亮与夜玄立于帐前远眺魏营。诸葛亮轻摇羽扇,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


    “若非小友警醒于未然,防疫得当,我军此刻恐已深陷疫疠之困,后果不堪设想。”


    夜玄神色凝重:“丞相,疫病虽暂得遏制,然军心士气已受影响。”


    诸葛亮闻言,眼中锐光一闪,羽扇缓摇,嘴角却浮现出一丝冰冷的笑意:


    “司马仲达既行此绝户之计,欲借瘟疫之力……来而不往非礼也。我便送他一份‘大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