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定计
作品:《国运战场,开局抽取自刎乌江》 巅峰之战已结束。龙国军营这边却忙开了锅。
张仲景与华佗得此关键配方,如获至宝。两位神医日夜不休,对照配方反复推演、试药。仅仅数日,困扰龙国多时、夺命无数的瘟疫根源被彻底洞悉。
新的解药方剂迅速定型,药效立竿见影。高热消退,溃烂收口,垂危者转安,轻症者痊愈。笼罩军营与后方的死亡阴云,在浓郁的药香中迅速消散。
“疫病已除,贼寇粮尽兵疲,雪耻报国,正在此时。”
吕布虽臂缠渗血的布带,却傲立阵前,方天画戟遥指联军方向,声震四野。回应他的,是汇聚成山呼海啸般的怒吼。这吼声饱含对胜利的渴望,对牺牲袍泽的告慰,以及对家园最深沉炽热的守护意志。
转眼又过两月,已至冬末。凛冬的风雪在旷野上呼啸,卷起地上的残雪和冻土。龙国与联军的庞大军队,如同两条伤痕累累的巨龙,在漫长的战线上对峙、撕咬。瘟疫虽被华佗、张仲景破解,但之前造成的巨大伤亡让龙国总兵力维持在五十余万,而联军依靠新收的、品质不佳的冬麦,勉强维系着六十多万军队的规模。双方围绕着据点外围的战略要地反复争夺,战局陷入胶着。
蜀汉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斥候的最新情报被标注在巨大的沙盘上——在距离铁壁关东北约三百里,是樱花国的总基地——江户城。
戒备森严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德川家康的影武者旗、考底利耶的重甲战象卫队,甚至武田信玄那面象征“风林火山”的军旗都出现在那里。这里是联军倾力打造的攻城器械总库及核心指挥节点。里面堆满了组装好的巨型投石机、冲车、云梯,囤积着海量的弩箭、火油,更是联军前线统帅运筹帷幄的中枢。它的存在,像一把悬在龙国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刘备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诸葛亮的目光在沙盘上江户城的位置久久停留,羽扇停在了胸前。庞统则死死盯着那个红点,眼窝深陷,眼中布满血丝,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疯狂的火焰。
“此处不除,成都永无宁日。”
庞统的声音沙哑而低沉,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然其守备森严,强攻无异送死。需行奇计,引蛇出洞。”
诸葛亮的目光与庞统瞬间交汇。庞统眼中是坦然赴死的决心,诸葛亮深邃的眸子里则翻涌着巨大的痛惜与挣扎。良久,他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庞统要做什么,他懂了——以身为饵,引开守卫江户城的恶虎。
庞统深吸一口气,转向帐中诸将,声音带着军师的绝对冷静:
“此计,凶险万分,十死无生。需一员威名赫赫、足以让联军统帅深信我军将行雷霆一击的猛将坐镇。需数员副将统兵。需一万最悍不畏死的死士。谁人敢往。”
“末将愿往。”赵云与马超同时踏前一步,声如金石。
诸葛亮的目光在两人身上扫过。马超猛地转向赵云,银甲在灯火下泛着寒光,眼神锐利而坚定:
“子龙。此任,非我莫属。”
赵云眉头紧锁:
“孟起。为国赴难,云岂能落后。”
马超踏前一步,语气斩钉截铁:
“其一,吕布将军伤重未愈,能统率西凉骑兵的,唯我锦马超。我的旗号,便是此计成败的关键。”
“其二,子龙你统御全局之能远胜于我,此役之后,正面战场、中枢安危、残局接应,非你坐镇不可。冲锋陷阵,震慑敌胆,正是我马超所长。此时此地,正是我兑现龙国上将职责之时。”
赵云看着马超眼中纯粹的、为大局而战的决然,沉默片刻,最终重重一拳捶在马超臂甲上,声音低沉:
“孟起……务必珍重。”
而副将方面,王平第一个踏出,抱拳沉声:“未将王平,愿随军师。”吴懿紧随其后,面无惧色:“吴懿在此。”糜芳和傅士仁对视一眼,脸上虽有一丝挣扎,但最终也咬牙站了出来:“末将愿往。”紧接着,帐外等候的白毦兵头领、南中藤甲兵复仇队首领,连同他们身后挑选出的数千最悍勇的士卒,齐声低吼,声浪撞在帐篷上:“愿随军师赴死。”
庞统看着马超、王平、吴懿、糜芳、傅士仁等将领,以及帐外肃立的白毦兵头目、南中藤甲复仇兵首领,还有那些眼神中燃烧着死志的精锐士卒。
“此去,十死无生,只为引开敌军主力,焚毁江户城。为我龙国,搏一个未来。”
庞统的声音带着沉静的力量。
“此刻退出,无人怪罪。”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愿随军师、马将军赴死。”
万人齐吼,声震营帐,烛火为之摇曳。马超银枪顿地,昂然挺立。
当晚,万余士兵在大部队掩护下分小股出城,在城外密林处集合。
翌日,城池西南方向,一处距离江户城颇远的、靠近黑水河支流的联军粮草转运点,爆发了激烈的战斗。
老将黄权率领五千兵马,大张旗鼓地发动了进攻。攻势猛烈:弓弩手密集压制寨墙,步卒扛着云梯强攻,纵火队扛着引火物猛冲外围草垛。火光很快在转运点外围燃起,喊杀声震天动地。整个行动,摆明了就是要焚毁这处粮仓,意图清晰,动作大开大合,甚至显得有些急躁和缺乏策略深度。
消息迅速传到联军江户城指挥中枢。武田信玄看着地图上粮仓的位置,嘴角勾起一丝惯常的、带着掌控感的冷笑:
“诸葛亮,技穷矣。又想故技重施,烧我的粮。看来前次焚粮让他尝到了甜头。哼,此等粗浅伎俩,也敢班门弄斧。”
他几乎立刻断定,这是龙国为了打击后勤、缓解正面压力的常规战术,不足为虑。他下令粮仓守军坚守,并调动附近预备队增援,但并未惊动江户城的核心力量。
然而,战场如同一个巨大的棋局,细微的挪动往往暗藏玄机。联军经验极其丰富的前线指挥官和负责战场全局感知的参谋机构,在密切关注战事的同时,也敏锐地捕捉到了战场其他方向几处不同寻常的敌方:
首先是王平部的诡异“失联”:按照常规战术配置,王平部作为黄权军的侧翼掩护或预备队,应当在战斗打响后,向战场靠拢,随时准备增援或阻截联军援兵。然而,王平部在战斗初期短暂出现后,其旗帜信号和部队移动轨迹,竟在某个时间段内完全“消失”在联军的监视视野中。仿佛这支数千人的部队,凭空蒸发了一般。
其次,吴懿防线的“静默”:负责王都东北方向一段重要防线的吴懿部,其营寨的旗帜信号传递和日常的斥候巡逻轨迹,在激战正酣的同一时间段内,也出现了明显的、不合常理的“空白期”。这种刻意的“静默”,在高度紧张的战场上显得异常刺眼。
最后,正面战场的“克制”: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黄权猛攻粮仓的同时,王都正面的龙国防线,虽然依旧壁垒森严,旌旗招展,但其主动出击袭扰、试探的烈度和频率,却比前几日明显降低了许多。呈现出一种引而不发、积蓄力量的“克制”状态。
这些看似孤立、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战场碎片,被联军经验老到的参谋们迅速汇总到江户城指挥所。他们在地图上反复推演、勾连:
王平部为何“消失”。他去了哪里。
吴懿部为何突然“静默”。他们在掩护什么。
正面战场为何“克制”。他们的主力预备队在做什么。
黄权在粮仓的猛攻,是否过于“刻意”和“急躁”。
一条若隐若现的逻辑链逐渐清晰起来:
黄权的猛攻是佯攻。是摆在明面上的幌子。目的是吸引我军对西南方向的注意力,调动我军部分预备队。
王平部的“消失”和吴懿部的“静默”,指向了一个被刻意掩盖的真正行动方向。他们很可能在掩护一支更重要的力量,执行一项更隐秘、更致命的计划。
这支力量的目标是什么。结合王平、吴懿异常所暗示的方位(东北/东南),以及龙国一贯的战术风格和当前最迫切的需求——粮道。他们真正的目标,很可能是另一处更关键、更靠近前线的粮仓。毕竟,诸葛亮刚用赵云成功焚毁过一处大型粮仓,尝到了甜头。
当这份分析报告呈送到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考底利耶面前时,几位统帅的脸色都凝重起来。尤其是武田信玄,他死死盯着地图上王平“消失”前最后出现的大致区域,以及吴懿防区可能的掩护方向,手指重重地点在沙盘上一处位于江户城东南方约四十里、靠近一条隐蔽河谷的联军大型粮草储备基地——河谷仓。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