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作者的话: 烬吻苍梧

作品:《烬吻苍梧

    当最后一个字落定,屏幕的光映着窗外的夜色,我长长地吁出一口气,仿佛也陪着凌墨与七夜,走完了那段漫长到足以焚尽神魂的荆棘之路。


    《烬吻苍梧》于我,从来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是一场在灵魂深处点燃的、关于宿命、毁灭与重生的烈火。写它,如同手持最锋利的冰刃,剖开自己,也剖开那些关于爱与恨、牺牲与背叛、遗忘与铭记的永恒命题。


    为何是“竹”?因为它太像爱情本身。笔直,坚韧,看似柔韧却宁折不弯。而“竹之花”,那盛放即死的宿命,更是对极致之爱最残忍也最凄美的隐喻——真正的深情,往往以毁灭自身为代价,才能绽放刹那芳华。七夜的每一次记忆重置,每一次灵力枯竭的咳血,都是那朵注定凋零的花,在时光的刀刃上,为所爱之人跳的最后一支舞。


    为何是“烬”?因为所有的炽烈,终将归于灰烬。凌墨的暴戾与掌控,七夜的隐忍与绝望,稗田玄的守护与牺牲,姜越的背叛与疯狂……所有燃烧到极致的情感,最终都在这场焚尽一切的劫火中化为齑粉。但我想写的,并非彻底的虚无。灰烬之下,是大地最沉默的包容,是生命最顽强的蛰伏。那石巢中滴落的露珠,那灰白烬土下拱出的嫩芽,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内核——毁灭的尽头,是孕育新生的温床。烬有余温,便可重燃。


    关于“虐”。我从不回避笔下人物的痛苦。凌墨被真相撕裂认知的崩塌,七夜承受记忆剥离与灵力反噬的酷刑,稗田玄目睹爱女坠崖的永恒绝望……这些痛楚是真实的,是尖锐的。但我希望读者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痛”。而是在这极致的痛楚中,人物如何挣扎、如何选择、如何在被命运碾碎后,依旧从尘埃里捡拾起一点微光,一点名为“不甘”或“执念”的火种。正是这点火种,让他们在无尽的轮回与诅咒中,一次次撞向宿命的铜墙铁壁,哪怕头破血流,也未曾真正熄灭。虐的底色,是对生的渴望,是对爱的执着,是人性在绝境中迸发出的、最耀眼也最悲壮的光芒。


    关于“结局”。那片名为“同归”的竹海,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大团圆。它没有抹去曾经的伤痕累累,没有遗忘刻骨铭心的痛楚。凌墨肩头的玄火印记仍在,七夜体内流淌的依旧是灵竹的血脉,阿沅化作了竹灵,稗田玄的残影依旧守护。但伤痕不再是诅咒的烙印,而是融入新生的纹路;痛楚不再是撕裂的伤口,而是滋养生命的养分。他们超越了仇恨的对立,超越了身份的桎梏,甚至超越了生死的界限,最终以另一种形式——守护、共生、与这片由他们共同的血泪浇灌出的竹林融为一体——实现了真正的“同归”。这不是妥协,而是升华。是历经劫火焚烧后,灵魂在灰烬中找到的、最辽阔的栖息之地。同归,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更宏大、更永恒的开始。


    写作的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无数次被笔下人物的绝望所淹没,又无数次被他们在绝境中挣扎的微光所救赎。感谢每一个陪伴我走过这段旅程的读者。是你们的目光,让这片竹海有了存在的意义,让烬火的余温得以传递。


    愿我们都能在各自的生命旅途中,即使遭遇焚心之痛,也能在灰烬深处,找到那一点足以重燃希望的微光。因为,烬中有火,火中有生。


    —— 写于《烬吻苍梧》完结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