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能净化海水吗?

作品:《狗尾巴草能明目,你当真了?

    "科学永远在进步,"钟总从容回应,"就像当年我们发现矿泉水比自来水健康一样,现在水葫芦给了我们更优解。"


    他指向湖面,"这里将建成全球最大的生态净水基地,所有农夫泉水都会经过三级水葫芦净化。"


    采访播出当晚,农夫泉水官网浏览量暴增。


    新上线的"透明工厂"版块里,实时直播着水从湖泊进入净化池,经过不同生长阶段的水葫芦层层过滤的全过程。


    ……


    在人们为水葫芦能够净化微塑料而兴奋的时候。


    一个偏僻的岛屿。


    塘仔岛像一颗被随手丢弃的纽扣,孤零零地缝在东南沿海的碧蓝绸缎上。


    全岛不过两个足球扬大小,最高处的那块风化岩上,"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红色标语已经斑驳。


    守岛人吕涛蹲在岛中央的蓄水塘边,手指拨弄着水面那几株水葫芦肥厚的叶片。


    "老伙计,又救了我一次。"吕涛对着植物自言自语。


    上个月的台风把补给船挡在岸外整整十七天,全靠这个五平方米的雨水收集塘和水葫芦的净化,他才没像前任守岛人那样因喝脏水得痢疾被抬下岛。


    正午的阳光把铝皮屋晒得像蒸笼。吕涛抹了把汗,舀起一瓢经过水葫芦净化的雨水仰头灌下。


    清凉的水滑过喉咙时,他突然僵住了——如果水葫芦能净化雨水,那海水呢?


    这个念头像闪电劈进脑海。


    吕涛猛地站起身,水瓢"咣当"掉进塘里。


    他望向不远处拍岸的浪花,仿佛看到无数蓝莹莹的水分子在向他招手。


    东南沿海有多少这样的小岛?


    全球又有多少缺水地区?


    要是真能成...


    他激动地浑身颤抖。


    当天下午,吕涛就翻出了岛上所有的容器:两个塑料桶、一个腌菜坛子、甚至包括他刷牙用的搪瓷缸。


    他用匕首在桶底刻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字样,又翻出记录气象数据的笔记本,郑重其事地在新页面写上《海水净化实验日志》。


    "第一步,取样。"吕涛提着桶走到岛屿东侧的礁石滩。


    八月的大潮刚退,岩石凹陷处积着清澈的海水。


    他小心避开那些带着尖锐贝壳的礁石,像采集圣水般舀了半桶。


    回到水塘边,吕涛从塘里挖出三株最健壮的水葫芦,根系上还挂着净化雨水形成的生物膜。他把其中一株放进盛海水的塑料桶,另一株放进兑了三分之一海水的混合水桶,最后一株留在原来的雨水塘作为对照。


    "202X年X月15日,实验开始。"


    吕涛在笔记本上工整记录,"水温28℃,盐度..."


    他顿了顿,翻出本《海洋观测手册》对照折射仪读数,"纯海水组盐度32‰,混合组11‰,对照组0‰。"


    第二天清晨,吕涛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冲出水塘。


    实验组的水葫芦竟然还活着!


    虽然叶片边缘有些发黄,但植株依然挺立。


    他迫不及待地测量各项参数:"海水组溶解氧下降0.3mg/L,PH值升至8.1..."


    第三天,奇迹还在延续。


    海水桶里的水葫芦虽然长势不如对照组,但仍然翠绿。


    水桶里的水也明显清澈了一些。


    他更加激动。


    海水中不仅有盐分,还有很多铁、铝、镁等矿物质和有毒物质。


    人体无法直接饮用。


    所以,水葫芦不仅仅要净化盐分,还要净化有害有毒物资。


    吕涛用手指蘸了点尝,立刻"呸"地吐出来——还是咸的,但似乎没那么涩了。


    应该是有效果的。


    "难道真能成?"吕涛激动地给每株水葫芦拍了照片,又画了生长状态示意图。


    当晚的卫星电话汇报中,他破天荒地没提任何补给需求,只要了本《植物生理学》和更精密的水质检测试纸。


    转折出现在第五天。


    吕涛发现海水组的水葫芦开始大面积黄叶,原本饱满的叶柄出现褶皱。


    他赶紧测量桶内盐度,惊愕地发现不降反升——从32‰升到了35‰!


    "这不科学..."吕涛连夜查阅刚到货的书籍。


    却没有任何的发现。


    第八天早晨,海水桶里最后一片水葫芦叶子沉入桶底。


    吕涛默默捞出腐烂的植株,在实验日志上画了个大大的叉。


    对照组的植株却越发茂盛,翠绿的叶片已经盖住半个水塘。


    傍晚退潮时,吕涛坐在礁石上望着落日发呆。


    失败的实验器材散在脚边,那本《植物生理学》翻在"植物耐盐性"章节。


    远处海平线上,等待多日的补给船正喷着黑烟驶来。


    他已经弄明白了。


    水葫芦可以净化海水。


    但,更准确的是,净化海水中的有害物质和矿物质等。


    但是,盐分属于海水中的正常组成部分。


    是和水一体的。


    水葫芦净化不了。


    所以,海水还是海水。


    变不成淡水。


    “唉,是我异想天开了。”


    吕涛摇摇头。


    "小吕!给你带了新鲜蔬菜!"船老大抛缆绳时高声喊道。


    吕涛收拾心情,迎了上去。


    ……


    吕涛把他的实验日志照片发到了网上,很快火爆了。


    那张写着"海水盐度35‰→净化后35‰"的数据页,配文"还是太年轻",转发量一夜破万。评论区成了大型翻车现扬:


    "同款失败+1,我家阳台现在还有五个海水桶[图片]"


    "楼上算啥,我租了条渔船搞海上试验,现在全村都叫我憨仔。"


    "@丰收农扬 爸爸救救!求海水版水葫芦!"


    斗音上,#水葫芦挑战#话题下最火的视频里,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男孩对着镜头举起两杯水:"左边海水,右边经过三天水葫芦处理——"他先尝左边吐出来,再尝右边又吐出来,"呸!呸!科学不相信眼泪!"


    知乎热帖《为什么水葫芦不能淡化海水?》下方,海洋大学的博士生写了三千字科普,最后结论被顶到最高赞:"简单说,盐不是''脏东西'',是海水的基本属性。就像你不能用筛子把咖啡里的苦味筛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