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成为民众眼中的民族英雄
作品:《抗战:无限暴兵,我打的就是精锐!》 不过这类任务本来也不是交给军犬来做的。
把这张军犬召唤卡收好之后,眼下可能暂时用不上,等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在这时,系统的提示音再次响起:
【触发第二项任务,请宿主消灭重藤支队残余兵力,告慰忠魂。此次任务无惩罚机制,也没有时间限制。任务完成后,会有高额奖励】。
陈川看到新出现的任务内容后,立刻召集孤狼特别突击队,开口说道:“我想了个计划……”
桥被炸得只剩一片瓦砾堆,在废墟外面站着的重藤千秋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从吴淞口登岸开始到现在,他感觉自己一直就没顺过。
一开始前方传来一阵爆炸,他还没放在心上,只是派了先锋侦察大队先过去瞧瞧是什么情况。
结果没想到随后又传来一连串大爆炸声。
后来更是传来一声震天的爆炸,紧接着与派出的大队失去了任何联系。
等到终于了解清楚情况之后,重藤千秋立马就坐不住了。
桥梁彻底炸毁倒还算小事,真正让他心疼的是出去的整整一个大队的步兵全都牺牲了,损失惨重。
很多军用车辆也都成了废铁。
爆破的中心就在大桥上,推测来看,对方至少在桥面安置了超过八吨的炸药。
这才不仅炸掉了整座桥,同时也将靠近的部队一同毁灭了。
桥没了,前路也被阻断了。
再加上整支队伍还失去了一整个步兵中队的力量,这种局面怎么能让他开心起来?
重藤支队要想抵达宝山城,这座桥是绕不开的路径,否则大批重型装备就无法运进去。
虽然还有渡船可以选择,但一来缺乏足够的船只数量,其次耗时也会太长。
为确保河道两岸的安全通行后,他站在岸边望着早已不复存在的大桥,脸上的神情仿佛要把人活活吃掉一般。
“重建桥梁的话,大概多久能修完?”重藤问旁边的工兵指挥官。
“回将军大人,这边木材资源足够,但是想重新搭建起这座桥,最少得花一天的时间!”工兵大队长马上回答。
“我不管你使什么手段,十二个小时必须修好!如果超时没完成,你就自己剖腹谢罪!”重藤不想在这里白白耽误一天功夫。
工兵大队长一听顿时满身冷汗,但在上司那种恨不得吃人的目光下,还是连忙挺直身体接受命令。
很快,工兵队伍迅速投入施工,紧张的搭桥工程正式开始了。
然而这里的河水又急又深,想要在这儿修桥,难度确实不小。
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阵了。
不过重藤千秋并没有把所有压力都推给工兵队,他也下令其他部队一起行动,砍伐附近的树木,运到河边,工兵只负责修建桥体就行。
这也让负责架桥的日军轻松了不少。
重藤千秋回到指挥车里,脸色依旧十分凝重。他可以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通。
他是陆军士官大学毕业的,十几年前就开始在中国活动了。
曾经担任过参谋本部驻中国的副武官,在上海也待过一段时间。
同时还担任过参谋本部中国课的课长,专门研究针对中国的军事情报和策略。
他在步兵第七十六联队和第十一师团等职务也都有过丰富的经历。
战争还没爆发前,他就被任命为台湾守备队的司令官,并晋升为少将军衔。
战争爆发后,从台湾出发的守备军编成了支队,开赴中国的战场。
这次是他离开几年后,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
在重藤千秋眼中,中国军队战斗力非常薄弱,基本不值一提。
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在这场战争中实现梦想,体现作为军人的价值。
然而正当他信心满满之时,现实接连给了他几记响亮的耳光。
第一次救援第六联队的任务,就让他手下损失了两个步兵大队,结果第六联队还是全军覆没。
这事儿让他颜面尽失。
原本打算带着人马去找陈川算账,没想到部队刚出发,又赔进去一个大队。
这让重藤千秋怎能咽下这口气?
此时的他恨不得立刻飞到宝山城,发起进攻一雪前耻。
但理智告诉他不能太冲动,尽管能获得空军和海军的支持,要打下一个县城仍然需要更充足的火力支援。
眼下只能继续等待,与此同时,他派出部分士兵轻装前行,重点保护后续的两座桥梁。
敌人炸了一座桥,就代表他们也可能炸掉剩下的。
他还特别命令守护另外两座桥的小队保持高度戒备,一定要确保桥梁完好,直到主力到达为止。
在他的安排下,重藤支队的部分士兵也乘坐充气船渡河,前往其他两座桥执行防守任务。
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纷纷头版刊登了陈川部队成功歼灭第六联队的新闻。
报纸上还登出了缴获第六联队军旗的照片。
同时专门说明这面军旗的意义有多重要。
报纸上,也发布了第六联队指挥部被袭击后的现场照片,其中清楚可见联队长仓永辰治的尸体。
之前战斗结束时拍摄这些画面,就是为了日后宣传使用。
夏楚忠临走时,陈川将联队旗连同胶卷一块儿交给了他。
夏楚忠拿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些内容送往南京总部。
光头首领得知第六联队彻底溃败之后,立刻召开发布会向公众展示证据。
会场上展出了那杆写着日本天皇题字的军旗,以及仓永辰治倒毙在现场的照片。
这是会战开始以来第一位死在中国战场上的日本联队长。
光头也特别强调表扬了陈川和他的部队立下的奇功。
本来光头不打算公布具体人员信息,怕引起日方注意。
但因为陈川本人坚持公开战绩,最终还是同意了。
于是陈川的照片也在多家报刊刊发,成为民众眼中的民族英雄。
甚至在上海租界内的刊物也都争相报道类似的新闻,一时之间整个魔都和全国,都知道这个捷报了。
魔都因为战火蔓延,城里很多人都纷纷逃往驻界。
还有一部分人直接离开了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