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 8 章

作品:《矿山青春

    第八章趣事


    十一点钟一下课,林清雨便觉得肚子扁扁的。昨晚看书看得晚,早上又早早地去图书馆还书,到现在才想起来,还没有正式地吃过学校食堂的午饭呢。"走,我们去食堂吃饭!"张小梅最先站了起来,"我早就饿了。""等等我!"刘晓红忙于收拾书包,"昨晚就听宿舍下铺的女孩说,食堂的红烧肉特别好吃。"四个女孩拿着各自的饭盒和饭票,跟着同学们朝食堂走去。中午的校园很热闹,到处都是拿着饭盒去食堂吃饭的学生,大家议论着今天的菜谱。"听说今天有糖醋排骨!""真的吗?那我一定要吃!""我只要有个鸡蛋就行了。"走进食堂,林清雨一下子惊呆了,这里比她想象的大得多,可以容纳一千多人同时就餐。天花板很高,上面挂着几把大大的扇叶,呼呼地转着。墙上贴着红褐色的标语,如:"节约粮食,人人有责"、"讲究文明,从我做起"。食堂有几个窗口,每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窗口上方挂着小黑板,小黑板上写着粉笔写的菜谱和价格。"一荤一素饭:三毛五""红烧肉:五毛""糖醋排骨:五毛""青椒土豆丝:一毛""白菜豆腐:八分""米饭:三分一两"


    "哇,这么多菜!"张小梅叫道:"比我想像的要多得多了。"是多了。陈雅琳算算帐,"一顿饭要有四五毛钱就行了。"林清雨在心里估算着,四五毛,一天三餐就是一块二,一个月就是三十六块。这有些贵了,能省就省些吧。她们在一个窗口后面排着队,前面有几个十来个学生在排队打饭。林清雨观察着前面同学们的点菜,大多数都是点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有少数几个点两个荤菜。"下面一个!"打饭的师傅大声的喊。听陈雅琳讲,这是一位四十来岁的师傅,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帽子,手里拿着大勺子。林清雨轮到她了,她有些胆怯的说:"师傅,我要一份青椒土豆丝,一份米饭。""就要一个菜?"师傅看看她,"小姑娘,光吃素菜不行啊,来一份红烧肉吧,今天做得很香。""我...我不饿。"林清雨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她是舍不得花钱。师傅好像看出了她的想法,也没有多说,给她打了一份土豆丝和两两米饭。"一毛三分。"师傅说。林清雨掏出饭票递过去,师傅接过来看看,撕下相对应的面额,把多余的还给她。张小梅在她后面点菜:"师傅,我要红烧肉和青菜,还有米饭。


    "好的!小丫头,有眼光,红烧肉,今天本师傅的就是红烧肉。"师傅给她夹了菜,还多挑了几块肉。


    陈雅琳和刘晓红也是各一荤一素,很快,四个人的饭菜都打好了。


    "快点,包角坐这里,她们呢?"张小梅问。"她们呢?"刘晓红和陈雅琳问。"她们呢?"林清雨又问。"这里呢,快点,别客气,坐一起,有什么好客的。"张小梅不给林清雨还肉了,"你尝尝,怎么样,厉害吧,师傅的烧的,很不错的。""嗯,嗯,很好吃,很软,很烂。"林清雨尝了一块,真的很香,确实是很好吃,肉质软软的,咸甜适口,比她家里的红烧肉都要好吃。"很好吃,很好吃,"林清雨夸张的说。"那,那,你明天也点一份。"刘晓红也说。"再说吧。"林清雨含糊其辞。正在吃饭的当儿,旁边桌子上两个男生在争论。"我说老张,你那观点不对啊!"一个男生激动地说,"地质勘探有什么前途没?"。"我没说没前途啊,我是说太辛苦了,"另一个男生反驳说,"你看那些老师傅,一年到头在野外,晒的跟煤炭一样黑,家都顾不上啊。"


    "那又怎么样?为国家找矿找油,也算是光宗耀祖啦!"第一个学生不为所动。林清雨忍不住竖起耳朵听他们争辩,这两个人应该是高年级的,谈的是地质找矿的前途问题。"是啊,可是你想想,现在开放了,做生意赚钱快多快啦。"第二个学生说,"我表哥,高中毕业,就去广州经商,现在一个月赚的钱,比地质队队长一年赚的还多了。" "做生意有什么意思?"第一个学生嗤之以鼻,"我们学地质的,是为了国家建设出力,不是为了赚钱。" "老兄,你思想太老朽了!"第二个学生摇摇头,"现在是八十年代了,也要与时俱进啊。" 两个人越争越响,引得旁边几桌的学生都来看好戏。"你们说说,哪个同学对?"张小梅悄悄问林清雨她们。"我觉得都有道理。"陈雅琳想了想说,"既要理想,也要现实。" "我觉得做什么工作都要看兴趣。"刘晓红说,"你喜欢地质工作,就是辛苦一点也值得。" 林清雨想起刘教授昨天上课的话,坚定地说:"我觉得第一个同学说得好。我们学地质的,就应该为国家建设出力,不能只为了赚钱。" "说得好!"突然有人鼓掌,四个女孩回头一看,是图书馆遇到的李文博学长。


    "李学长!"林清雨迎上去打招呼,"你也在吃饭啊。" "是啊,我刚打好了饭。"李文博端着饭盒走过来,"我坐这里可以吗?" "可以可以!"张小梅连忙让出一个位子。李文博坐下来,看着刚才为一点小问题争吵的那两个学生,感慨地说:"这种事情在我们系里经常发生,尤其现在社会风气变了,一些同学也跟着变了心了。" "学长,你认为呢?"林清雨问。 "我认为你要选择什么样的路完全看你自己。"李文博放下筷子,深沉地说,"我小时侯就对地质感兴趣,总觉得能为祖国找矿很能体现出自己人生的价值。虽然地质工作的确辛苦受罪,但我觉得很值得。" "那你毕业后准备到哪里工作呢?"陈雅琳问。 "我想去西部,那里条件更艰苦,更需要我们地质人。"李文博眼中闪烁着激情的火花,"我们国家西部地区矿藏资源很丰富,但勘探程度却很低,需要我们这一代地质人去勘探开发。" 听着李文博的谈话,林清雨的心被深深地触动了。她想起自己的家乡,那个贫穷的小县城,如果能在那里发现矿藏,是不是就能改变家乡的面貌呢?"学长,女孩子也能到西部去吗?"刘晓红问。


    "当然可以!"李文博肯定地说,"我有一个师姐,毕业后就在新疆,现在是一个地质队的技术骨干,她说,西部的天空更开阔,更有理想的年轻人前去创业!" "哇,好牛!"张小梅说,"不过我觉得我受不了那么苦。" "习惯就好了。"李文博笑着说,"再说现在条件也比以前好,起码有车可以坐,不象以前徒步考察全靠两条腿了!" 这时,刚才争吵的那两个学生中的第一个走过来。"李文博!"他拍着李文博的肩膀,"你给评评理,我和老张吵了一天,他偏说地质专业没出息。" "王峰,"李文博很平和地讲,"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没必要争吵。" "就是就是,"张小梅在一边说,"你们男生就是爱吵架。" "那是因为你们女生太感性。"王峰笑着说,然后看着林清雨她们,"你们是一年级的新同学吧?对你们的专业前途怎么看?" "我觉得地质专业很有意思,而且很有出息。"林清雨不假思索地说,"国家建设需要我们这样的人才!" "说得好!"王峰高兴地说,"看来我们的新学妹都很有觉悟啊!


    就这样,几个人吃完饭,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谈起了地质专业的前景,谈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地质行业的现状,谈起了自己的理想,谈起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话题,他们聊得很开心。


    林清雨发现,他们虽然看法不尽相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那么热爱地质这个专业,都对自己的专业有着无限的憧憬。这就更激发了她学好地质专业的决心。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下午的课就要上了。


    "不聊了不聊了,要上课了!"王峰看了看表,"下回再聊!" 他们纷纷站起来,收拾好饭盒,准备去上课。


    "清雨,今天的聊天真高兴。"李文博在他们要走时对她说,"我觉得你们这一届的学生很有朝气,对专业的认识也这么深刻。


    "谢谢学长的夸奖!"林清雨不好意思地说。


    "有问题就到我宿舍来。"李文博说完,匆匆地去上课了。


    四个女孩也收拾好东西,准备上下午的课。


    "今天的午饭真有意思。"张小梅说,"不仅饭菜好吃,还听到了那么多有意思的话。


    "是啊,大学真和高中不一样。"刘晓红兴奋地说,"还可以和高年级的同学聊天,听到许多不同的意见。


    "我觉得那个李学长说的很有道理。"陈雅琳似乎有些开窍,"理想是要有的,但是不能没有现实,不能因为现实的困难而放弃理想。


    "对!我们要做有理想的地质工作者!"林清雨下定了决心。


    一顿午饭,使林清雨她们更加对地质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使她们对自己以后要走的道路更加明确。争论不休、喋喋不休的食堂生活,将永远成为她们大学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