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 1 章
作品:《矿山青春》 第1章高考放榜
1982年夏天,七月的骄阳似火,小县城里的梧桐叶子都被晒得蔫头蔫脑的。
林清雨一大早就被母亲推醒了,迷迷糊糊中听见外头有敲锣打鼓的声音,还夹杂着邻居王大娘扯着嗓子的吆喝声。
"清雨她娘!清雨她娘!快出来看看,贴榜了!贴榜了!"
林清雨腾地一下从床上坐起来,睡意全无。高考成绩出来了!
她赤着脚跑到院子里,就看见母亲正站在大门口,手里还拿着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瓢,脸上的表情说不出是紧张还是期待。
"娘,榜贴在哪儿?"林清雨一边套鞋一边问。
"县政府门口,你王大娘说早上六点就贴出来了。"母亲放下水瓢,在围裙上擦了擦手,"你爹一早就去看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
林清雨心里咯噔一下,爹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是不是考得不好,不敢回来告诉她?
正胡思乱想着,就听见院门外传来父亲洪亮的声音:"清雨娘!清雨!出来出来!"
母女俩急忙跑到门口,就看见林父满面红光地从胡同里小跑过来,手里还拿着一张红纸。
"爹,怎么样?"林清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
林父停在门口,故意板着脸不说话,把那张红纸在手里晃了晃。
"你这个死老头子,快说话啊!急死人了!"母亲在一边跺脚。
林父这才咧开嘴笑了:"考上了!考上了!省城地质学院!"
说着把红纸往林清雨手里一塞:"你自己看看,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林清雨,女,十八岁,录取院校:省地质学院地质系!"
林清雨接过红纸,眼睛一下子就模糊了。省地质学院!她真的考上了大学!
"我的乖女儿哟!"母亲一把抱住林清雨,眼泪哗哗地往下掉,"咱家祖坟冒青烟了!出大学生了!"
这时候,整条胡同都沸腾了。邻居们听到动静,纷纷从家里跑出来。
"清雨考上大学了!考上大学了!"
"哎呀,了不得啊,咱胡同出大学生了!"
"地质学院?那是什么学校?"
"管它什么学校呢,大学就是大学!"
王大娘挤到最前面,拉着林清雨的手上下打量:"哎呀我的好孩子,从小就看你聪明,这下好了,以后可是吃国家饭的人了!"
林清雨被大家围在中间,脸红得像个熟透的苹果。村里的孩子们也都跑过来凑热闹,有个小男孩仰着脸问:"清雨姐姐,你要去北京读书吗?"
"不是北京,是省城。"林清雨摸摸小男孩的头,"不过也很远很远了。"
"那你还回来吗?"
这个问题问得林清雨一愣。是啊,读完大学还会回来吗?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
李叔从人群里挤出来,满脸堆笑:"老林啊,你可真是有福气!清雨这孩子从小就不一般,我早就说过,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林父笑得合不拢嘴:"哪里哪里,都是孩子自己争气。"
"老林,咱得办酒席庆祝啊!"隔壁的陈大叔提议道。
"对对对,必须得办!"王大娘在一边附和,"咱胡同几十年没出过大学生,这可是大喜事!"
母亲在一边有些为难:"这办酒席得花不少钱啊..."
"娘,别办了。"林清雨赶紧说,"现在距离开学也就一个多月,得准备上学的东西呢,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林父点点头:"清雨说得对,咱省着点,把钱都给孩子准备上学用的东西。"
大家又热闹了一阵才逐渐散去,林家三口人回到院子里,相视而笑。
"清雨啊,你真的要去省城读书了。"母亲坐在小马扎上,眼圈又红了,"四年呢,四年才能回来。"
"娘,放寒暑假我就回来。"林清雨坐在母亲身边,"而且省城也不算太远,坐火车一天就到了。"
"话是这么说..."母亲擦擦眼角,"可娘还是舍不得你。从小到大,你连县城都没去过几次,这一下子就要去省城,娘怎么能不担心?"
林父在一边劝道:"清雨娘,别这样。孩子有出息是好事,咱不能拖后腿。再说了,现在交通发达,想见面容易得很。"
"爹说得对。"林清雨握住母亲的手,"娘,您想想,等我大学毕业了,就是国家干部了,到时候咱家的日子就好过了。"
母亲破涕为笑:"你这丫头,倒是会安慰人。行了行了,娘不哭了。走,咱去供销社买点好吃的,今天必须得庆祝庆祝!"
下午的时候,县里的广播站还专门播了喜讯,说今年全县一共有十二个孩子考上了大学,其中就有林清雨。播音员用着标准的普通话念着名单,林清雨听着自己的名字从收音机里传出来,觉得像做梦一样。
晚上,一家三口围坐在炕头上,就着一碗白菜炖豆腐和两个窝窝头,却吃得比过年还香。
"清雨啊,"林父放下筷子,"地质这个专业,爹也不太懂,但听说是研究石头的?"
"不只是石头,爹。"林清雨想起填报志愿时老师的介绍,"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构造、矿物、岩石,还有找矿什么的。"
"找矿?"母亲来了兴趣,"就是找金矿银矿那种?"
"不只是金银,还有煤矿、铁矿、铜矿,反正很多种。"林清雨其实自己也不太清楚,"总之就是很有用的专业。"
"那就好,那就好。"林父点点头,"有用就行,将来好找工作。"
"爹,娘,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你们的期望。"林清雨郑重地说。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全家人都在为林清雨上大学做准备。母亲把压箱底的蓝花布拿出来,连夜给女儿缝制新衣服。父亲则到处打听大学里需要什么东西,生怕遗漏了什么。
县城里的人都知道林清雨考上了大学,走到哪里都有人跟她打招呼,叫她"大学生"。林清雨有时候都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还什么都不是,怎么就成了大学生了。
有一天,林清雨正在家里帮母亲收拾东西,邻居家的小花跑过来说:"清雨姐姐,有人找你!"
林清雨出去一看,原来是她的高中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您怎么来了?"林清雨赶紧把老师让进屋。
张老师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看起来很有学问的样子。
"清雨啊,听说你考上了省地质学院,我特地来看看你。"张老师坐下后,从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地质学基础》,你可以提前看看。"
林清雨接过书,心里很感动:"谢谢张老师!"
"清雨,你是我教过的学生里最优秀的一个。"张老师推了推眼镜,"到了大学里,要继续努力,不能骄傲。"
"我知道的,张老师。"
"还有,"张老师顿了顿,"大学里的同学都来自五湖四海,你要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开阔眼界。咱们这个小县城,说实话,还是太闭塞了。"
林清雨点点头,心里对大学生活更加期待了。
终于到了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林清雨怎么也睡不着。行李早就收拾好了:母亲缝制的新衣服,父亲特意买的热水瓶,还有一床新棉被。虽然东西不多,但都承载着父母满满的爱意。
"清雨,睡了吗?"母亲轻轻推开房门。
"没有,娘。"林清雨坐起来。
母亲走过来坐在床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这是娘给你准备的,里面有五十块钱,还有一些你爱吃的点心。"
"娘,钱太多了。"林清雨知道这五十块钱对家里来说是多大的负担。
"不多不多,你在外面要花钱的地方多着呢。"母亲把布包塞到林清雨手里,"记住,到了学校要好好吃饭,别舍不得花钱。身体是本钱,知道吗?"
"知道了,娘。"林清雨紧紧抱住母亲,"您和爹也要保重身体。"
第二天一早,全胡同的人都来送行。林清雨背着行李,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出了生活了十八年的小院。
回头看看熟悉的胡同,看看站在门口舍不得的父母,林清雨在心里默默说:我一定会回来的,等我学成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