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冒险赚钱
作品:《重生60:我成捕鱼大亨带老婆孩子走上巅峰》 这明显是看到他是个生人,不想搭理他。
苏清明从怀里掏出一根大前门,递给这个看门的。
看门的脸上表情立马变了,接过烟后笑道,“小伙子,你来晚了。场长现在不在场里,昨天出海去了。”
“那他什么时候回来?”
“每个十天半个月,恐怕回不来。” 看门的吸了口烟,满足道,“你找场长干嘛,我可以帮你转达。”
“我也不急,等他回来再说。”苏清明敷衍道。
看门的了然的笑了,“得了,你不想说我也大概能猜到。这样吧,副场长今天在,你可以去找他问问。”
苏清明忙笑道,“多谢叔了。”
有人带着,苏清明很快就来到副场长的办公地方。看门的把他送到地方,简单和副场长说了下情况就走了。
副场长是个中年男人,桌上摆着地球仪,还有一盏台灯和电话,整间办公室很有生活气息。
他坐在椅子上,抬了下眼眸,“你找我有事?”
“确实有件事想要麻烦您。”苏清明没直接说事情,先拿出一包大前门的烟,还有一张大团结,放到桌上。
副场长看了眼桌上的东西,笑了,“什么事?”
他实在想不出来,他一个渔场副场长,能帮他什么忙。
“我想借船出海,捕捞点海货。”
苏清明本来想找渔民租船,或者去别的地方借个船,最多给别人两斤面就行了。可现在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物资的生产、分配和流通,都由国家统一计划和调控。
绝大多数商品和物资都要通过国营企业和供销社等渠道,按照计划进行分配和销售。方圆百里所有的船只,都在渔场了。渔民自己是没有私有渔船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时代绝大部分地区,私自进行商品贸易会被视为是违反计划经济体质的行为。
副场长也知道现在的形势,思忖片刻后,“虽然咱们省,对于商品贸易这方面的政策相对松垮,加上咱们市生产公社的一把手思想比较活络,对这些民间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我们这也算是个国家单位,借船让你出海,有些冒险。”
苏清明是个平头老百姓,但他多少也算是吃国家饭的,为了一点蝇头小利,犯事儿了不划算。
苏清明也是察觉到他们这个地方,政策不很严,允许一定程度上的自由贸易,才靠海货卖钱。
否则,早在第一次去卖海货的时候,就已经被人给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给送进大牢了。
听出他的意思,苏清明也没再多少什么,“那我再想个别的赚钱方法。”
赶海要是暂时行不通的话,他可以去赶山。但问题是这附加都是穷山。
做生意的话,更不现实。主要是大环境不允许。而且记忆中,这里很快也会跟其他地方一样,施行生产队、生产公社。到时候,百姓的衣食住行会变成彻头彻尾的大锅饭,开始进入集体经济时代。
那个时候,除非是出国经商,否则很难实现富裕。
说着,他已经起身准备离开,副场长对他的识时务很满意,微微朝前倾斜着身体,对他笑道,“不过大事我做不了主,但是小事可以。”
“既然你是想要捕捞海货,我可以租给你一个挂网。你也只能在浅海区捕捞。”
副场长担心他一个人去深海区,万一遇到点意外,后续很麻烦。
苏清明想了下,答应了。
有了挂网,捕捞会快很多,说不定还能捞点儿好东西。
“这年头,大家生活都难,赚钱的路子哪儿是那么好找啊。”副场长起身拍了拍他肩膀,领着他去拿了东西。
苏清明很赞同副场长的说法。这年头,挣钱本来就难,很多还是偷摸着、冒着风险挣钱。
得到副场长的默认,苏清明直接在渔场捞了一上午的鱼。
由于是在浅海区的缘故,没有什么大鱼,基本上都是小鱼苗。但是挂网捕捞的多,所有鱼加起来,也足足有一百多斤。
看着这么多鱼苗,苏清明笑了,“总是是没白费功夫。”
这些东西,拿到空间兑换,大概能兑换一百多斤米面油。
他把捕捞上来的鱼都塞到空间里,准备回去了再兑换。
“不过,只挣点粮食也不行啊。”生活中到处都需要钱,没有钱,日子还是不好过。
想到林雪和闺女之前过的那种苦日子,苏清明俊眉紧蹙,日子才刚好起来,他决不允许一朝回到解放前!
“可是,有什么赚钱的门路?”他有些犯难。
苏清明一个人在渔场门口琢磨了半天,忽然高兴地一拍大腿,“我想到了!”
他想起来自己上一世去世前,看到一个直播鉴宝的主播很火。当时看到连线人家里有那么多古董,他都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趁着这些古董还不值钱的时候,就把它们都收过来。
这样,自己以后不就躺赢了?
苏清明激动地嘀咕着,“农村古董多,我先去农村收!”
他记得这个年代,逐渐开始有古董贩子,利用农村人不懂得古董这个信息差,以极低的价格购买,然后再倒卖出天价。
“这个路子可行是可行,”他摸索着下巴,思索着,“就是做这种事的时候要小心。别被人当成资本主义尾巴给送进大牢了。”
“还有,去哪儿收古董呢?”
他对古董也不太了解,不过根据前世的记忆,隔壁镇,好像有个从明朝传下来的镇子,打鬼子时期也没受到太多战火的袭扰,传承下来不少老玩意儿。
后世有好几个价值连城的古董,都是从那个镇子里面流出来的。
“那就去那儿碰碰运气。”
决定后,苏清明没开心几秒,又犯愁了。
虽然现在古董价格不高,但也不是大白菜,随便块儿八角地就卖给别人。
他赚的钱还要盖房子,还想置办点家具什么的,算下来,并没有太多能动的钱。
“要不……不用钱交易,用粮食来换古董?”
这个想法一出来,他就觉得自己简直是个天才。
在这个计划经济的时代,钱的用处其实并不大。毕竟有了钱也不一定能有渠道花出去。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粮食比钱还珍贵。
而他苏清明,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