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平定战事
作品:《崔山嘉》 崔山嘉站在门口,听着屋里众口一致对她的讨伐。
江橘正带着人在阻拦燕国边军的攻打,而吴郡的将军们正计划着取代她的位置。
可是在如何阻拦燕国这件事情上,没有任何涉及。
他们只考虑抓住权力,却丝毫不考虑这份权力所要承担的责任。
好像只要收拾了她,一切就会迎刃而解。
翁妙一张脸凶得令人不敢直视,这群蠢人暗自书信往来也就罢了,偏偏还要约到一起边吃喝边大言不惭,实在气煞她也。
她小心地觑了眼崔山嘉,她倒是面无表情地听着。
说是面无表情也不对,她一向就是这么个表情,与寻常时候没有什么差别。
好像里面在被骂的那个人并不是她。
“一个都不用留了。”崔山嘉说。
她转身走远几步,翁妙和阿凉像两支离弦的箭骤然发出,撞开了门窗就往里冲去。
屋子里的人被吓得四处逃窜,完全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留在门口的人没有任何示警。
明光军的行动十分迅速,全程没有一个活口逃出那间他们密谋的屋子。
崔山嘉站在不远处,冬夜给她撑着伞,阳光很强烈晒得人心里一阵阵烦躁。
跪在地上的人都低着头,豆大的汗珠一滴滴落在青石板上,瞬间就没有了痕迹。
“这么好的太阳。”崔山嘉说。
现在的太南郡一定粮食飘香。
她心情好,不打算和地上这些人计较。
他们有些是庆阳郡世家的部曲,有些是编入吴郡兵马的流民,在看到她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有机会发出声音,不论是没来及还是没想提醒屋子里的人,她都决定放过他们。
实在已经死了太多的人。
“愿意和我一起守住南境吗?”崔山嘉平等地给每一个人机会。
“愿供郡君差遣。”有人俯首就有人跟上。
“这场战很难打,但是终会结束。”崔山嘉说,“愿你们都能看到结局。”
翁妙和阿凉解决完了同时出来,一人擦刀一人抚剑,血腥在他们身后关闭,不让崔山嘉看见。
一场酝酿中的暴乱被悄无声息的按下,参与的人被清算,没有参与的人瑟瑟发抖。
他们都见过崔山嘉,看起来就是个温温柔柔的贵小姐,没有料到她出手如此狠绝,不留半分情面。
吴郡的将军们不再发出异议,至少在这场战打完之前,不能再起内讧了。
崔山嘉会毫不留情地处理干净所有妄图动摇南境局势的人。
他们以为她会顾念卫观的旧情,但是她不在乎。
战,还在打。
人,一直在死去。
燕帝焦躁得口舌生疮,崔山嘉太能抗了,他携精锐而来,料定崔山嘉撑不过一个月,可眼下三月已过,他却丝毫没有要攻破太北郡的预兆。
吴郡的战局同样被阻隔。
刘涂也被庆阳郡打了回来,不肯再出力。
他带兵离开九清郡前线,没过多久九清郡就发起了反攻,留守的将军且战且退,已退出半郡之地。
他再打不下太北郡,就要在九清郡的夹击之下,落败了。
他现在就是一头困兽,四面八方都是壁垒,他怎么冲击都无法突破。
到了十一月末,燕军被虞地越来越冷的天气打了个措手不及,大雪覆盖了他们所占领的虞地,可是燕国没有雪,他们没有应对这样天气的经验。
在燕帝的预计里,此时他应该已经抵达虞国中都,而不是困在此处遭受暴风雪的洗礼。
没有果腹的食物,没有御寒的冬袄,燕军的战力不断下降。
燕帝先撑不住了。
在以损失惨重为代价差点冲破太北郡防线却仍旧被阻挡之后,他停下了对太北郡的攻势,转头汇合燕军,下旨建立临都。
打算在虞国境内建立一个临时政权。
太北郡和九清郡终于有了喘息之机。
吴郡之外燕军得到了燕帝建立临都的消息,在福王的干预下,也退了兵。
刘涂蜗居启东郡,龟缩不出,甚至给了燕帝了半个郡的土地和人口作为补偿。
被他们占领的六个郡,现在已经被九清郡夺回其一。
眼下燕帝占三,刘涂占二,竟有势均力敌之相。
他们不再允许百姓离开领土。
好像打算长久地在这块土地上生存下去,而虞人,就是他们要驱使的奴隶。
崔山嘉和九清郡元气大伤,亦是无力主动出击。
局势就这样稳定了下来。
但是崔山嘉的事情没有减少。
战后抚恤,恢复民生,积蓄力量,每一桩每一件都等着她去做。
不过好在太南郡的粮食没有被抢走,至少她手里这四个郡不必饿肚子。
反观燕帝和刘涂就不太好了。
他们自然吃得饱,只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们,饿死冻死无数,等燕帝反应过来他需要这些人来做苦力和补充战力之后,才施舍一口吃的给他们。
不能果腹,只不过能保证不死罢了。
他只留青壮,妇孺老弱全都被抛弃,甚至成为了食物。
崔山嘉让庆阳郡和刘涂做交易,用粮食换取妇孺老弱的生路。
只要刘涂松松手她们就可以逃往庆阳郡。
当然这交易只在暗中进行。
刘涂是叛军,公开和他交易,会带来的影响太多,这片土地上战火还未完全熄灭,这个时候做这样的事情,不会被人理解。
刘涂得了实惠,也闭口不言,反正放出去的都是只会拖累他们的人,他不在乎,甚至还暗中从燕帝的领土上偷偷掳掠,和暗中鼓动她们到启东郡来。
毕竟他们只禁止百姓到虞国的土地上去,他们二人之间的禁令就没有那么严苛了。
大战过后各处都变得空荡荡的。
十室九空不再存在于书本里,崔山嘉亲眼看见了这四个字。
翻过年去,燕国里又传了消息来,福王得了急病去了,他这病是急症,据说他当时正在朝堂之上处理朝事,忽然就直挺挺地倒了下去,没能救得回来。
燕皇后闻之大哭不止,直说天要亡燕。
燕帝于是就死了第二次。
崔山嘉保证这回不是她传的。
燕皇后哭完了福王,就说燕帝死了,当时太北郡已经要打下来了却忽然撤兵,定然是出了事,她安排细作潜入虞国,终于得到了消息,说是燕帝死在了虞国,眼下还瞒着,不敢公布。
燕国朝堂乱成了一锅粥,有说要和虞国服软要回燕帝尸骨的,有说和刘涂确认燕帝死讯的,有说隐而不发的,有说要另立新帝稳定朝局的,有说再搞个皇室监国的。
总之人人都有话说,还没等他们有定论,燕帝身死的消息就在燕都传扬开了。
燕帝头一回死的时候,那时候燕都充斥着一副天都要塌了的混乱感。
燕帝死第二回的时候,大家就淡定了很多,燕帝死不死的,和大部分人的关系都不大。
燕皇后说:“国不可一日无主。”
“先帝执意北伐攻虞,带领燕国精锐直入他国腹地之内,刚愎自用以致今日乱局,福王犯上作乱祸乱朝政残害皇嗣,以致于先帝血脉凋敝,如今后宫只有陈妃半年前产下的十五皇子,当继立为帝,稳定内外,迎回先帝遗骨。”
燕皇后宣告了燕帝的死亡,又立了新帝。
福王一死,再也没有人可以掣肘于她。
崔山嘉等那襁褓之中的幼儿登基做了皇帝,燕皇后做了燕太后,燕国公主也变成了燕国长公主,也没有把消息透露给太北郡以北的地方。
要等燕太后坐得更稳当一点,不然很容易就会被燕国朝臣掀翻,等她有了稳定的不可分割的利益团体,即便燕帝起死回生,也还有一争之力。
燕国两帝相争,她会是受益的一方。
她封锁燕帝和燕国的消息,燕帝也同样封锁她和中都之间的联系。
她只知道燕帝在打她的时候,九清郡也在打燕帝,更详细的消息就很难得到了。
刘涂因为和她做了生意,手底下略有放松,她还是能得到一些来自中都的消息。
不多,她也不敢全然相信,消息从刘涂手里过,也许会被做手脚。
皇帝还在战战兢兢,闻燕帝建立临都更是大怒,想要拿回国土,又拿不出更多的战力。
他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四月里,中都终于有了可以庆贺的喜事,宫妃平安产下一子,崔山嘉令人缝制了万民被,送去中都为皇子庆生。
奉命去送贺礼的人九死一生穿越刘涂与燕帝的封锁,浑身是伤的站在了虞帝面前,向他诉说南境四郡遭受到的磨难。
他捧出万民被,将南境所有百姓对虞帝的忠心一起奉上。
虞帝听得老泪纵横,肯定了南境的忠心,承认了崔山嘉的功绩,又下令让崔山嘉代掌四郡郡守郡尉之权,允她任命官员的权力,要她治理好四郡。
中都与她遥守相望,来日定能击败燕帝镇压叛军收回国土。
西千和崔山嘉一起听从中都折返的雷姮回禀。
她去时梨花灿烂,归来时已是梨满枝头。
“皇帝十分倚重崔丞相,事事都要问过丞相才肯点头,还曾起意废后,再迎崔氏女为后,被丞相拒绝了。”
西千道:“这个皇帝倒是能屈能伸。”
又道:“没有底线。”
大约是被燕帝吓破了胆。
雷姮抬头觑了眼崔山嘉,又道:“丞相回绝了皇后之位,皇帝又想给主君定亲,甚至说出了谁娶主君谁就做太子这样的话。丞相说主君父母刚刚离世,嫁娶之事暂不宜提起。”
崔丞相连续回绝了皇帝两次,当皇帝再退一步要下嫁公主的时候,他就无法再拒绝,有了姻亲关系,皇帝似乎更安心了些。
“丞相说,您的礼物选得很好。”雷姮道。
她从怀中取出一物,像是个信符,“这是崔丞相给您的礼物,他说一郡之首当有自己的印信,更何况是四郡之首。”
这枚印章会成为崔山嘉的符号,印章所至,既是她的命令所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