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我不信

作品:《三国:本想做忠臣,为何逼我造反

    “大哥,此去劫粮,差点把兄弟的性命搭进去。”


    刘军大营,张飞诉说经历,听的刘备关羽等人直皱眉。


    “魏延,我从未听说过,只是那白袍白马与黑脸黑甲的将军,倒像是赵云与文丑。”


    刘备皱眉细思,放在案上的手不自觉的紧握起来。


    当年诸侯伐董之时,他一眼便相中了在公孙瓒手下做事的赵云。


    不曾想,如今赵云归顺项战,连兄长公孙瓒都败在项战手中,成了任他驱使的下人。


    可恶可恨。


    “魏延、赵云、文丑~”


    张飞咬牙切齿,此次逃跑,让他满腹愤怒,“他日在阵上,我必要在他们身上,戳百十个窟窿。”


    “三弟不可轻敌,赵云文丑勇冠三军,又有吕布孙策,实力不在二人之下,我等务必小心。”


    想到这些人,再有那马超颜良龙野典韦之流,只觉头大如斗。


    这些猛将,各个身手不凡,全都是一等一的猛将。


    为何全都追随那伪帝项战?


    大汉基业,何时可复?


    想到此处,刘备悲从中来,不觉潸然泪下。


    惊的张飞目瞪口呆,关羽满脸担忧,孙乾急忙劝解,刘馥几乎无语。


    “大哥何故流泪?”


    关羽皱眉问道。


    “想我兄弟三人,桃园结义,意图匡扶汉室,救万民于水火。


    不期世事多变,先有董卓欺君,袁术袁绍争雄,各路诸侯各有心思,不肯为国出力。


    而现在,项战横空出世,横扫北方,曹操公孙瓒张绣马腾之流,皆为其所擒,建立伪朝,兵强马壮,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苍天呐,何不佑我大汉百姓?”


    刘备仰天长叹,一对龙目眼泪汪汪。


    关羽张飞等人闻此言,皆感压力巨大,不觉扼腕叹息。


    恢复汉室~


    那是何等的豪情壮志。


    只是现实如此残酷,让人不禁心生绝望。


    孙乾见士气低落,忙道:“主公何故如此?那伪帝残暴不仁,杀伐天下,不知害的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主公乃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后裔,以仁义之师,伐残暴之徒,天下云集响应,必无往而不利。”


    “是啊,主公!项战喜好杀戮,非治世之君,辖下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人皆思汉室。”


    刘馥忙忙劝道。


    这番话,说的刘备坚定了心意,止住了眼泪,涌起了与残暴之人抗争到底的决心与勇气。


    当然,他从未放弃过兴复汉室。


    前面说的那些话,也不过是试探试探其他人的态度。


    现在,众志成城,伪朝必败。


    帐中众人好不容易从悲伤中清醒过来,却听帐外有人叫嚷。


    “我们要见刘使君...”


    吵吵嚷嚷,夹杂军士的喝骂声。


    几人望向帐外,满脸狐疑,孙乾甩了袖子,边朝外走边说:“军营之中,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刘备素以仁义行走天下,勒令士卒不可欺压抢劫百姓。


    在老百姓印象里,刘备是随和亲近的人物。


    但是,怎能在营中喧哗?


    孙乾问明了情况,原来他们都是下邳城外村中的百姓。


    刘备率军前来时,他们听说刘备仁义之名,想着汉室正统,便没随其他人回到下邳,而是藏起来,待刘备军来了之后,便来拜刘备。


    希望,能在刘备麾下,做个百姓。


    刘备欣然应允。


    只不过,路上多有兵士,刘备便让那些百姓帮忙修筑工事,给他们一口饭吃。


    那些百姓自然感恩戴德。


    孙乾愤愤,主公待你们不薄,为何如此回报主公?


    正要呵斥,身后刘备擦干了眼泪,一副体贴爱民的模样,温和笑着走出了大帐,向那些百姓的方向而去。


    一副从老百姓中来,回到老百姓中去的架势。


    “诸位诸位,此举皆是为何啊?”


    刘备出声询问,见那些百姓衣服虽然褴褛,满是灰尘,补丁却少,不像别的地方的百姓,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只是精神疲惫而已。


    想来定是在军营中过的还不错,有的吃,有活干。


    百姓们开始你看我我看你,在正主面前,不敢说话,本能的害怕官员。


    “大家有什么难处,但讲无妨!”


    只见所有人把目光都聚集在一名稍显强壮的中年人身上,那人开始胆怯,话都说不利索。


    可说着说着,言辞就连贯了。


    “刘...刘使君,我等皆是仰慕你的声望,所以才脱离夏朝,离开家乡,要追随你。


    世人都说你宽厚仁慈,爱民如子,能为你效力,是我们的荣幸。


    可是呢,来了之后,并非如此啊!”


    “莫非,有人克扣你们粮食?”


    刘备不由生气起来,那些为一己之私破坏他形象的属下,随后一定要治他们的罪。


    “是啊~使君,不是小人们多事,而是每天晚上饿的胃里跟火烧似的,孩子饿的睡不着觉,不停的喊饿。


    去年,我等帮下邳修建城墙,城中官员不说让人吃饱,但晚上总归能睡着,饿不死,每天还有钱拿。


    你素有爱民之名,你可要管管那些贪污小人啊。”


    修建城墙,不但有饭吃,还有钱拿?


    刘备先是不信,但想着百姓应该不会拿此等事情撒谎,心中狐疑之际,命人叫来粮官。


    那粮官早随百姓而来,见使君找,忙从人群后过来,口称“冤枉。”


    手中,还捧着一只碗。


    “使君,这些刁民实在可恨,大军粮食本就不是十分充足,使君爱惜百姓,所以小的给他们的食物与兵士一般多。


    但这些刁民人心不足蛇吞象,非要说小的克扣他们的米粮,实在太过可恶。”


    说话间,还将那碗碰到刘备面前。


    一碗粟米粥,上面飘着几片绿色野菜叶,至少有半碗都有米。


    嘶~


    好着呢呀!


    那些百姓也翘起脚伸着脖子往碗里瞧,怕那粮官做假。


    看清米粥之后,纷纷叫嚷着:“使君,一天到晚干那么多活,就吃这么点东西,还不把人活活饿死吗?”


    “对啊,我们在家时,总是能填饱肚子的。”


    “刘使君仁义天下皆知,可不能让这些小人坏了你的清誉。”


    寿春百姓,刘备是见过的。


    饿的瘦骨嶙峋,多有一村一村饿死的百姓。


    自己若是给他们这些吃的,那些人高呼仁义,恨不得把自己当成神仙来拜!


    怎么到了下邳,百姓们反而不知足了?


    一旁孙乾听出味道,质疑道:“你们在伪朝治下,能吃饱?”


    “一年那么长时间,也总有几天是吃不饱的。”


    “就是服徭役,官府也不敢克扣百姓口粮,被上面知道了,是要杀他们头的。”


    “朝廷说,若有克扣百姓钱粮者,杀无赦!”


    孙乾皱眉:“朝廷制度,你们从何得知?莫不是以讹传讹,千万别被人骗了。”


    那中年汉子立刻反唇相讥:“不可能,朝廷每个月都会派人往各州派遣使者,在民间发放统宣部印刷的朝廷政令,或者朝廷最新动态的纸张。


    去年大皇子出生,我们还在家上香保佑大皇子一生平安呢!”


    统宣部?


    让百姓知道朝廷政令?


    孙乾脑子有些转不过弯。


    那都是什么东西?


    让一群愚昧无知的乡民了解政令,他们懂吗?


    还上香保佑大皇子?


    那可是伪朝叛逆。


    刘备陷入深深的思索,那颗坚定的心产生了些许动摇。


    大夏百姓,过的这么好?


    我不信,我不信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