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4章 青记细甜

作品:《涉江采茯苓

    黑土流银,汴梁一夕宁谧的夜。


    新月在第十回翩跹滑过冰蓝星河后,终是将思念写满了白玉花笺。


    望夜。


    澄霁漾开一层鲛绡,剥出一线鸦青云气。


    忽地传来赶早春的莎鸡振羽声——


    “轧——轧——”长音。


    绞散楚宅缥缈的流岚。


    窗间过月影,月华染亮一袭流动的浅云色素纱,惊鸿般掠过白薇园的竹墙,拂过紫藤花序垂滴如泪的璎珞,青黛绕出回廊。


    丑时一刻,她便从秀榻上起身,为乳母掖好被子后,从半夏园悄然而出。


    这偌大的楚宅浸透在空青里,如一方端砚化不开的浓郁靛蓝。


    一盏橘蜡微芒在竹影间,星火跳动。


    从半夏园到白薇园,青黛在心中默记步数,途径几个转弯处,每一处的标志物,哪里容易作为视线盲区,白日和夜间景致的不同,必须修葺的地方……


    正如现在,青黛眼波扫过池塘时,眉心薄结。


    微微荡漾的银波,将几簇低矮植物照的历历可辨,光影流转无常,若游鱼碎月。


    美则美矣,然眩光易致障目。


    若暗藏个人,恐难即时觉察……


    桐剪春风,她身若一片柳叶,涉过激流沁晶的帘幕,穿越白皮松冷艳的枝丫,浮沉墨林花雨之间,与茎秆纤细即将吐蕊的白薇隔竹相望。


    杏花树在青黛头顶撑起一簇碎雪凝露,与脚下的浅光相得益彰。


    青石板踏步石,铺就了一条条宅内主要道路,被两条蜿蜒的‘白色石英质砾石带’界着,代替星子石照明,效果比青黛预想的还好。


    踏上古拙的小桥,仰首便瞧见泼胭脂的海棠上方,隔壁院落高高的三层纳凉台。


    暗影幢幢,似有人动,若风动,转瞬即逝。


    斑驳树皮后,岿然的虬松悬着宿露蛛网,沁满了铜青苔藓的湖石上,忽卷起一袭萧瑟幽风,以千年沉郁睨视浅云纱的轻逸。


    这段路,每次走来,都生出些许新意。


    “滚——滚——”


    似乎在警告着,不要靠近。


    来自西南角颓唐的一隅,翘出一撮芦苇似的冠羽,跳动了一下,隐于墨绿中。


    那是白冠长尾雉,在此栖息应有十数年了。


    青黛和枳实第一次探查宅子时,不小心遇见。


    在雄雉白冠嚣张的抗议,黄褐色羽毛招摇的示威下,她们两个只好识趣地退出对方领地。


    双雉已然将荒宅当做了家,只偶尔邀请环颈雉做客,也就是俗称山鸡的。


    主仆二人,显然不具备被招待的皮毛特征。


    前方,就是一颗浩然生金的银杏树,也是青黛每日必来之地。


    树干热络与穹苍拥抱,瞧着也有几百年历史了。


    枝丫上挂着的22条风干了的彩带若银穗与光共舞,像是旧主特殊的喜好。


    慈元殿梧桐树上苍白的丝带结,闪过青黛的脑海。


    连同被砖石挤着绽出的牡丹一样,花香不肯散去,正如记忆无法抹除。


    停驻在高大的银杏树下后,青黛暗思,


    “保持原生态也挺不错的,这是大自然的馈赠么……”


    实际上,入住有些仓促了。


    得找人修整一下宅院,但到哪里寻得知根知底又能做粗活的人呢?


    青黛不由得有些犯了难。


    毕竟……手头也不宽裕。


    囊中羞涩,便更向往自然。


    修缮楚家的宅子,不亚于开荒。


    须大笔银钱。


    还是待时再议方好。


    她打开棚架的纱帘时,不禁畅想起来——


    不知在天佑朝,有没有好心的匠人,不要钱能帮着修理宅子的。


    怕是……不会有吧。


    刚搬过来那日,这里如同一座孤岛。


    宅子像个遥远的故事,与灯火通明的汴京城云泥之别。


    楚宅大门上悬挂的矗灯,二十载后第一次亮起,是青黛亲手点燃的。


    整个宅院里,唯有半夏园中,乳母的房间提前便收拾的妥帖了。


    出逃仓促又辗转波折,原本留出整理闺房的余裕,被意外出现的寻仇者蚕食。


    青黛和枳实不得不挤在乳母房中地下,将就一晚。


    这些时日,一边研究糕点配方,一面联络原料等琐碎。


    好不容易备的齐全,糕饼摊子也能开张了。


    应付今日设肆所需糕饼,必得再磨点茯苓粉备着。


    被烛火浅浅摇亮的石磨药碾子上,青黛纤手一甩,几枚切片红参,便落入盛着茯苓碎片的船形碾槽中,她踏上净色面千层底平头布鞋,脚踩两侧推柄,往复推拉……


    顷刻,细碎的白色粗粉便沉聚在碾槽底部。


    磨制茯苓粉的石磨,已经着人去做一个大型的,不日就能运过来。


    届时,推动碾架,铺了茯苓碎块的碾盘滚动,碾槽与碾盘的碾压力下,茯苓粉一定磨得又细又快。


    还能将双脚双手解放出来,换成乖驴来做工。


    这一捧茯苓粉粗磨后,再转入石制舂桶?,置入石臼的捣药筒内,将少量坚硬的茯苓小块用杵杆反复捶打,精细研磨,直至捣碎。


    青黛纤指捻起一尘茯苓红参粉,及至查看是否细腻而匀称。


    远处迅速靠近的哒哒脚步声,惊走了银杏树上的黄栗留[注1]。


    紧接着,传来枳实的憨憨叫嚷,


    “姑娘,你起来也不招呼我一声,反倒自己来做粗活!”


    “你昨夜磨到戌时,且不多休息一刻钟。月光叫我醒来时,你果真和苏子瞻说的一样,「家童鼻息已雷鸣」!所以我才不叫你,但愿你「忘却营营」[注2]。”


    青黛眸子流转着星河,唇畔的梨涡漾起银辉,轻拈起最后一点茯苓粉倒入青白釉粉蝶中,靠在粗瓷折沿盆的边上。


    “我就说,只有咱们姑娘最懂苏子瞻了,前两日做的东坡肉、春盘蓼茸恁的好吃,弄得我,衣衫反而比在谢宅……不,是在「无患蜃壳」的时候,要紧了。”枳实抿唇,似在唤醒唇齿间的记忆。


    谢宅,被青黛化作了「无患蜃壳」,在主仆二人的默契簿里又增添了一笔。


    用多少无患子洁净那宅子,怕都洗不净繁花如锦表象下,焚烧于滚滚药炉的冤屈鲜血。


    “但凡我做点什么好吃的,你这夸人的法儿比李太白都夸张!但凡能说出这人有丁点食材的巧思,你便说他是最懂世间的活法……别人都看你木木讷讷的,就我知道,你鬼精鬼精!”青黛嗔笑道。


    “是!鬼精的枳实,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姑娘干嘛要去花日五十钱,雇人舂药粉?惠民局不是答应帮咱磨粉了吗?”枳实猛地吸口气,让身体圆滚滚。


    “靠人终究不如靠己,这天下事,你看着平安稳妥,可灾祸说来便来。还是多计较着,多预备着些吧。”


    “还是小姐足智多谋。”枳实连连颔首,竖起青黛教她的,用大拇指赞扬别人的动作。


    青黛侧眸攒眉道,“不倦了,便说,你能把山海那么多茯苓磨成粉!倦了,坐着椅子,强推着药碾子不去睡,非要逼得眼皮罢了工才肯干休!下不为例!枳实,凡事不可用尽了力气,不可勉强,都得有个节制。”


    “姑娘!我那不是睡觉!半梦半醒间,我听着有人飞进了咱们宅子,装的打打小呼。你说,不会是……”


    “莫怕!咱们这陋室,窃贼都须绕道,还能烧来黄粱?我让你请人舂药粉,是因你得学做糕饼了,我双手真不够用,恨不得三头六臂……”


    枳实瞪大了眼,惊得差点掉了下巴,“姑娘,我没听错吗?昨日做了500个茯苓饼,加上一会儿还能做个100多个,这么多!能卖完吗?!”


    “我自有办法!你只管信我就是!至于……有人偷窥宅子,没准是为了想抓山鸡吃呢。若他有所图,必早早现身。我们只管守株待兔,不做内耗之人。”


    “内耗?!哦,我记得了,姑娘昨日教我了,就是「别人斗气我不恼,做好本分活到老」。”枳实双手比出两个大拇指,笑着推向青黛。


    青黛掩唇开怀而笑,移步到自制的整理架后,开始制作糕饼。


    “记得,将面粉、米粉和茯苓粉按照这个比例混合后,多加一匙红参茯苓粉。增进滋补,又不会破坏茯苓原本的属性。”


    枳实依样画葫芦,忽的亮了眸子,“姑娘,这就是咱们茯苓饼在杨记那么抢手的秘诀吗?”


    青黛浅笑摇头,举起一玉罂,“是这个,每次几滴就够。”


    枳实嗅了嗅,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这是玫瑰梨花水!”


    青黛只笑而不答,将「青记细甜」的招子,糕饼,漆盒等一应物件装点整齐。


    不到寅时一刻,四轮屉车置备完毕。


    天色微蒙,青黛便来到了楚宅大门口。


    一叫做甘草的小厮,原是青黛院里的,出了事、快被打死时得青黛活泉救命后,逃出来做了走货郎。


    正巧住在附近,早早与枳实联络,得知青黛要出摊,候在门口,要暗中照拂青黛。


    枳实帮忙将屉车推到门外后,问道,“姑娘,我和你一起去吧?”


    “不必了,这段路下坡多,我推得动。你去侍奉乳母汤药,再用我备下的冰露为她仔细擦洗。”青黛殷殷嘱咐。


    枳实连连颔首,“姑娘,我差点忘记了,隔壁淞园新搬来户人家,她家婢子白术人性温良,常馈时蔬。还说,有事便找她家家主帮忙,是位江湖客。”


    “莫负他人好意,你取我做的金乳酥回赠。”青黛方悟时蔬来历。


    “放心吧,我待会儿更作市井打扮……”枳实含笑应诺。


    岸柳尚浸露珠,晨曦未吐蕊香,青黛已从楚宅出发。


    到达虹桥东畔,阖无人际,她忖度,赶了个早。


    玉腕稍沉,四轮屉车便稳当地停住。


    青黛用素帕轻拂汗滴,会心一笑。


    她每日早早出门,暗中观察了十余日,把虹桥一带摊贩的底细摸得门儿清——


    谁家性子烈、哪处客流多,连摆摊的时间都记在心上。


    她发现,此处常有流动摊贩,且邻摊主热情善招客。


    就打算摆设个不碍事的点心架子,或幸运,还能得其指点一二。


    看自己最早来占位的,便不再着急,慢悠悠地卸货、支摊子,准备开张。


    青黛刚将架子立在地上,忽闻一娘子高声嚷道,


    “那小娘子!这地段是咱先占的,你且让让!”


    关于本章诗词及引用:


    [注1:黄栗留《诗经》中黄鹂古称。谚语:黄栗留看我麦黄葚熟。]


    [注2:「家童鼻息已雷鸣」、「忘却营营」均选自苏轼在《临江仙·夜归临皋》中的词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第4章 青记细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