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替身谈判

作品:《错位时空

    深灰色西装外套,沉甸甸的,面料挺括,带着高级羊毛特有的质感。林清寒穿上它,仿佛披上了一层不属于自己的盔甲。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动着三个字:**刘助理**。


    林清寒深吸一口气,接通电话。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冷静。


    “说。” 一个字,简洁,有力。这是她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原主手机里那些简短凌厉的邮件和通讯记录中提炼出的语气精髓。


    “林总!”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年轻,语速极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刚收到对方邮件,谈判地点临时变更!对方要求改到他们下榻的四季酒店,时间是下午三点。理由是……他们负责人身体微恙!”


    林清寒的眉峰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身体微恙?** 心理医生的敏锐让她瞬间捕捉到这托词背后的潜台词:**施压。** 把战场挪到对方熟悉且绝对掌控的空间,意图在谈判伊始就营造一种心理上的不对等,让“林清寒”这个外来者处于一种被审视、被俯视的弱势位置。这是常见的心理战术,利用环境制造无形的压迫感。


    “知道了。” 林清寒的声音依旧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时间地点发我,相关资料同步更新。通知法务和风控,一点线上会议,最后确认条款底线。”


    “好的林总!马上办!” 刘助理利落地应下,电话挂断。


    手机屏幕暗下去,映出林清寒此刻略显冷硬的侧脸。她将手机放回口袋,指尖触碰到西装内袋里一个硬质的小笔记本——那是她从“自己”的公文包里翻出来的,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并购案的要点、数字、对方核心人物的背景分析和性格侧写。


    “有急事?” 程子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林清寒转过身,脸上刻意维持的冷硬线条在接触到程子卿温柔目光的瞬间,微不可察地软化了一丝。“嗯,临时变更谈判地点。” 她简短地回答,又补充道,“小事,能处理。”


    程子卿点点头,没有多问,只是走上前,很自然地伸出手,替林清寒整理了一下西装领口处的细微褶皱。程子卿的手指温热,动作轻柔而熟稔。这个亲昵的小动作让林清寒的身体瞬间绷紧,一股陌生的暖流混杂着本能的抗拒在她心头交织碰撞。她强忍着没有后退,只是微微颔首:“谢谢。”


    林清寒拎起那个线条冷硬的黑色公文包,最后看了一眼程子卿,转身走向门口。


    门在身后关上,隔绝了那个弥漫着咖啡香和书卷气的温柔世界。林清寒挺直脊背,走向楼梯,走向属于另一个“林清寒”的战场。


    作为优秀的心理医生,林清寒相信自己对人心的洞察力,就是此刻最强大的武器。


    ---


    四季酒店,空气里弥漫着昂贵的香氛气息,厚重的地毯吸走了所有脚步声,巨大的落地窗外是俯瞰全城的无敌景观。林清寒在侍者的引导下步入会客厅。


    对方团队的五个人已经落座。主位上的中年男人,正是目标公司的CEO,王振海。他靠在宽大舒适的真皮沙发里,姿态放松,甚至带着点慵懒,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像鹰隼般盯着林清寒,带着毫不掩饰地审视和不易察觉的轻慢。他旁边一个表情刻板的眼镜男,正慢条斯理地翻着文件。另外三人也气场沉稳,目光带着评估。


    “林总,请坐。” 王振海随意地指了指对面的沙发,声音平淡,没有起身的意思。


    林清寒没有立刻坐下。她站在沙发前,目光平静地迎上王振海的审视,唇角甚至勾起一丝极淡的、职业化的弧度。


    “王总客气了。” 林清寒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空间,“贵方临时变更地点,想必王总身体抱恙是假,想看看换了个地方,林某是否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是真?” 林清寒单刀直入,语气甚至带着点温和的探究,如同医生在询问病人的症状。


    王振海眼中闪过一丝意外,身体微微前倾了一瞬。他显然没料到对方会如此直接地点破这层窗户纸,而且是用这样一种……近乎“诊断”的口吻。


    林清寒捕捉到了王振海这细微的肢体变化。**防御姿态的松动。** 林清寒没有等待对方回应,自然地走到沙发前坐下,动作从容不迫。她将公文包放在身侧,目光扫过对面五人,最终落回王振海脸上。


    “王总,” 林清寒的声音依旧平和,“谈判的诚意,不在于坐在哪里,而在于想达成什么。贵方提出的估值模型,基于对市场增速的乐观预期,这点我方认同。但……” 林清寒话锋一转,语速依旧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贵方在核心专利的独占性条款上,附加了过于苛刻的排他性限制,这等于将我方未来的技术路线完全捆绑在贵方单一的研发路径上。风险集中度,远超市场同类并购案例的合理阈值。”


    林清寒微微前倾身体,目光专注地看着王振海,:“王总,您希望的是一个能共同开拓市场的战略伙伴,还是一个被套上枷锁、失去自主创新能力的附庸?这排他性条款,是保护伞,还是扼杀未来可能性的枷锁?我想,贵方真正想寻求的,是可持续的长期价值,而非一纸限制创新的紧箍咒。” 林清寒没有引用冰冷的数字模型,而是精准地切入对方决策者最在意的核心诉求——**掌控感与长期利益**,并用“枷锁”与“紧箍咒”这样充满心理暗示的词语,直击对方可能存在的潜在顾虑。


    王振海的眉头紧紧皱眉了一下。对方没有纠缠于细枝末节的数字,而是直接点中了条款背后最敏感、也是他们内部争论最多的核心矛盾。更让他心惊的是,对方看问题的角度,带着一种冷酷的穿透力,完全跳出了投行精英惯有的财务模型框架,更像是在……剖析人性动机?


    “林总这话……未免有些危言耸听。” 旁边的眼镜男忍不住开口,试图反驳。


    林清寒的目光转向他,眼神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张总监,合同条款是工具,但商业合作的本质是人心所向,是共同利益的契合与信任的建立。过度的限制性条款,本质上反映了对合作基础的不信任。这份不信任,才是交易最大的风险点。” 进了的话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剥开了合同条款下隐藏的心理动因。


    会议室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对方团队几人交换着眼神,之前的轻松和隐隐的倨傲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看透的凝重。


    林清寒适时地缓和了语气:“当然,我理解贵方对核心资产的保护需求。我建议,我们可以将排他范围聚焦在现有专利技术的特定应用领域,而非完全封死所有可能的研发方向。同时,设立联合研发委员会,确保双方在关键决策上的透明度和共同参与权。这样,既保障了贵方的核心利益,也为未来的协同创新留下了必要的空间。王总,您看,这是否更符合我们双方的期许?”


    林清寒抛出了一个具体的、富有建设性的方案,将焦点从对抗拉回到解决问题的轨道上。语气诚恳,姿态却不卑不亢。


    王振海沉默了足足十几秒,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沙发扶手。再次看向林清寒时,眼神里的审视和轻慢已经完全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探究和一丝……被说服的动摇。


    “林总,” 王振海终于开口,“你的观点……很有意思。我需要和团队再沟通一下。” 他没有直接答应,但态度已然松动。


    林清寒微微颔首,脸上依旧是那副沉静如水的表情:“理解。期待贵方的反馈。” 林清寒知道,第一回合的交锋,她凭借对人心的精准把控和直指核心的沟通策略,成功地在对方坚固的心理防线上撬开了一道缝隙。


    对方临时变更地点的招数被化解了,但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林清寒拿起桌上的水杯,指尖冰凉,只有她自己知道,后背的衬衫,已被一层薄薄的冷汗浸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