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戛纳的邀请函

作品:《写歌续命?我降维打击,杀穿娱乐圈

    这番近乎于阿甘本甘附体的回答,通过数十家媒体镜头,传遍了世界。


    网络上,嘲讽的声浪达到了顶峰。


    【我操,没救了,这演员已经疯了,彻底分不清自己和角色了。】


    【导演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这是什么?新时代的提线木偶吗?】


    【我宣布,《阿甘正传》可以改名叫《导演让我演傻子》了。】


    这盆脏水,最终还是,分毫不差地,泼回了江漓身上。


    然而,罗德尼的舆论机器,在达到这场狂欢顶峰后,却惊愕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诡异窘境。


    所有攻击,都像打在了一团棉花上。


    对方不反驳,不解释,甚至不生气。


    反而用近乎于配合的姿态,将这场闹剧,演得更加荒诞。


    这种感觉,让所有习惯了正面冲突的“理性派”精英,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憋屈与无力。


    罗德尼敏锐地察觉到风向变化。


    他知道,必须用一次,更具毁灭性的打击,来彻底终结这场,已经开始偏离他剧本的闹剧。


    ……


    “泄密者”大卫·陈,那个名为“Truth_Seeker_007”的ID,在沉寂数天后,放出了最后,也是最致命的一组“泄密”镜头。


    依旧是模糊抖动的画面。


    阿甘留起了长发和胡子,眼神空洞,沉默地在美国各处奔跑。


    从阿拉巴马州的乡间小路,跑到密西西比河大桥。


    从加州海岸线,跑到亚利桑那州的荒漠。


    他跑,只是为了跑。


    身后不知何时,开始跟着一群,同样眼神迷茫的追随者。


    有西装革履的白领,有衣衫褴褛的嬉皮士,有满脸困惑的家庭主妇。


    他们不知道阿甘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跟着跑。


    只是本能地,追随着那个看起来像先知,又像疯子的身影。


    这段视频,被“零”用最精妙的剪辑手法,配上哀伤的背景音乐,和一段嘲讽文字。


    【他跑,只是为了跑。】


    视频发出。


    亚当终于等来了“一雪前耻”的机会。


    连夜撰写长文,发表在《纽约客》的个人专栏上。


    标题,是反复斟酌后,自认为最能彰显自己思想深度的得意之作。


    《奔跑的傻子与停滞的文明》。


    “看,这就是江漓式‘反智主义’的终极体现。”


    亚当在文章中,用最擅长的笔触,对那段视频进行着解剖。


    “这不再是简单的个体行为,而是一种群体性,对理性的背弃。”


    “这场毫无目的的奔跑,是虚无主义的狂欢。”


    “它用最廉价的身体消耗,来对抗和消解理性思考的价值。”


    “它在告诉所有人,我们不需要目标,不需要意义,只需要像动物一样,盲目地,麻木地,奔跑,直至精疲力竭,然后倒下。”


    “这是文明的自杀。”


    “是江漓,为我们这个时代,献上的一剂致命毒药。”


    这篇文章,彻底炸穿了西方舆论场。


    那些本就对江漓心存疑虑的精英阶层,如获至宝。


    无数家主流媒体,纷纷转载,评论,解读。


    将亚当这篇文章,奉为圭臬。


    为这场持续了数月的文化战争,盖上了最后一戳“权威”印章。


    《阿甘正传》被彻底打上了“反智”、“虚无”、“侮辱历史”的标签。


    江漓和他所代表的一切,似乎都已走到了穷途末路。


    瑞士,庄园内。


    罗德尼放下印着亚当文章的《纽约客》,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优雅地端起一杯红茶。


    对着视频会议里,同样满脸喜色的盟友们,举了举杯。


    “各位。”


    “时机,已经成熟。”


    “是时候,为我们的东方朋友,举办一场,配得上他身份的盛大‘葬礼’了。”


    ……


    第二天。


    戛纳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突然宣布,将增设一个全新的论坛环节。


    论坛将由“普罗米修斯”基金会赞助,主题为【电影的未来:理性之光与民粹之影】。


    论坛主持人,正是刚刚凭一篇文章,而“一雪前耻”,被重新推上神坛的亚当。


    组委会更是通过全球媒体,向江漓,发出了一封公开“邀请函”。


    信函被整版刊登在《纽约时报》头版。


    没有照片,没有配图。


    只有黑底白字,和那股子,几乎要溢出纸面的傲慢与轻蔑。


    【我们注意到,江漓先生和他充满争议的作品,正在东方引发一场关于‘人民的选择权’的讨论。】


    【我们尊重这种讨论。】


    【但同样认为,在决定人类文明这艘巨轮的航向之前,有必要,先聆听一些,来自理性世界的声音。】


    【在此,戛纳电影节组委会,与‘普罗米修斯’基金会,诚挚地,邀请江漓先生,前来法国,参加这场,关于电影与文明未来的对话。】


    【我们期待,能与您,进行一次友好而又深刻的交流。】


    【或许,您能在这里,找到您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与其说是邀请函,不如说是挑战书。


    更像一张,由整个西方精英世界联名签发的,审判令。


    消息一出,全球哗然。


    【我操!公开处刑啊这是?!】


    【鸿门宴!这他妈就是现代版的鸿估门宴!江神要是去了,骨头都得被那帮孙子给嚼碎了!】


    【太欺负人了!这帮老白男,打不过就搞这种盘外招,脸都不要了!】


    【去啊!为什么不去!正好当着全世界的面,再把他们的脸抽一遍!】


    【楼上的别傻了,那是人家的主场!规则都是他们定的,你去不就是自投罗网吗?】


    【江神,别去!我们输得起!没必要跟这帮流氓玩了!】


    全球目光,瞬间聚焦到那个,自始至终沉默着的东方男人身上。


    等待着他的回应。


    江枫国际总部。


    顶层会议室,气氛压抑到仿佛能滴出水。


    所有不知情的员工,都义愤填膺,群情激奋。


    公关部连夜赶出了十几份措辞强硬的反击预案,只等江漓一声令下。


    薛之涣将那份,散发着油墨香气的《纽约时报》,放在江漓面前。


    会议桌旁,坐着所有核心成员。


    本·卡特,赵瑞,饺子,江朝阳……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同样两个字。


    凝重。


    “漓哥。”


    薛之涣声音干涩,“怎么办?”


    江漓没看那份报纸。


    只是安静地看着窗外。


    许久。


    笑了。


    笑容很淡,却像撕裂乌云的闪电,瞬间照亮了这间屋子。


    拿起桌上内部加密电话。


    “帮我接公关部。”


    在所有人,困惑、不解、甚至惊愕的注视下。


    缓缓开口。


    “起草一份回函。”


    “告诉他们。”


    “我们非常荣幸。”


    “接受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