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远征队的第一课
作品:《写歌续命?我降维打击,杀穿娱乐圈》 几天后,京城。
江枫国际总部大厦,顶层。
一间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远征队”作战指挥中心。
空气中,漂浮着至少七种不同品牌的咖啡香气。
混着十几种语言的激烈争论,像一锅即将沸腾的浓汤。
全球最顶尖的电影工业人才,汇聚于此。
他们中的每个人,名字都足以在好莱坞片尾字幕里,占据最显眼位置。
可此刻,这群平日里呼风唤雨的大神,却彼此龇着牙,审视咆哮。
“不。”
本·卡特,这位曾在维塔数码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的男人,用拳头敲击着桌面。
“我绝不同意在渲染初期,就使用‘路径追踪’方案。”
“这会把我们的预算,烧成一堆毫无意义的灰烬。”
“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稳定、可控、且经过验证的资产管理流程,而不是在这里,搞你们华夏人那套,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他对面,一个来自法国,以天马行空著称的概念艺术家,立刻反唇相讥。
“流程?”
“流程只会扼杀艺术。”
“我们是来创造奇迹的,不是来当流水线工人的。”
“我要的是绝对的创作自由,而不是在一堆该死的条条框框里,戴着镣铐跳舞。”
德国籍的视觉特效总监,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用严谨到近乎刻板的语调说。
“自由,必须建立在秩序之上。”
“我需要一份精确到秒的制作周期表,和一份详细到每一颗螺丝钉的资产清单。”
“否则,无法开始任何工作。”
“见鬼的螺丝钉。”
角落里,一个头发染成绿色的年轻程序员,同时在三台笔记本电脑上敲击代码。
“等你们把清单列完,地球都飞出银河系了。”
“给我最高权限,我一个人,三天就能写出一套全新的渲染引擎。”
“比皮克斯那个老掉牙的玩意儿,快一百倍。”
争吵,愈演愈烈。
赵瑞站在会议室门口,手心全是汗,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神仙战场的凡人。
他听不懂那些复杂到令人发指的专业术语。
却能清晰感受到,那股因理念、流程、技术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巨大鸿沟。
这支由全世界最优秀大脑组成的“远征队”,在远征还未开始时,就已濒临分裂。
张扬凑到薛之涣身边,压低声音。
“这帮大神,怎么比菜市场大妈还能吵?”
“这哪是开会,这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吵架现场。”
薛之涣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失去了往日锐利与冷静。
他能算计人心。
却唯独算不出,这群站在各自领域之巅的艺术家与工程师,根深蒂固的骄傲与偏执。
会议室主位,一直空着。
江漓没参与这场争论。
他只是安静地,听着,看着。
直到会议室里火药味浓到快要爆炸时,才缓缓站起身。
没有说话。
而是走到会议室前方,那块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共享数字白板前。
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
【木星引力弹弓】。
然后,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个人。
“会议暂停。”
“一个小时。”
“我要各位,把你们关于这个镜头的技术实现方案,写在这里。”
说完,他便放下笔,走到角落,给自己倒了杯水。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死寂。
随即,是此起彼伏的嗤笑与不屑。
“开什么玩笑?”
本·卡特第一个表示反对,“这是电影工业史上,最复杂的特效序列之一。”
“涉及到流体动力学、天体物理学、粒子渲染、刚体破碎……几乎所有特效门类。”
“一个小时?”
“他以为我们是神吗?”
那个法国艺术家也耸了耸肩,脸上满是嘲弄。
“或许,这位东方‘宗师’,准备用他的神秘力量,凭空变出一部电影?”
然而,江漓并未理会这些质疑。
只是安静地喝着水。
那份平静,像一盆冷水,浇在众人躁动火焰上。
互相看了看,虽心有不甘,却还是走到白板前。
骄傲,不允许他们在一个东方年轻人面前,承认自己“做不到”。
一时间,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取代了争吵。
几十份来自全球顶尖大脑的方案,在那块巨大屏幕上同时浮现。
赵瑞和国内几位特效总监,凑在人群最后面,看着屏幕上那些,如天书般的代码、公式和流程图。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震撼与……自卑。
他们像群刚走出新手村的玩家,第一次,看到满级神装的大佬们,是如何战斗的。
维塔数码那套精确到像素级别的色彩管理哲学。
工业光魔那套,如精密仪器的分布式渲染方案。
数字领域那套堪称艺术的流体解算逻辑。
这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屠龙技,此刻,就这么赤裸裸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然而,震撼过后,是更深的混乱。
几十份方案,几十种思路。
有的追求极致真实,有的强调视觉冲击,有的死抠技术细节,有的天马行空。
彼此独立,彼此冲突,甚至彼此矛盾。
像一盘,被下乱了的棋。
本·卡特放下笔,看着这片混乱,摇了摇头。
自己输了。
不是输给江漓,而是输给,这道横亘在所有天才之间,名为“自我”的鸿沟。
协同作业?
这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甚至已开始在脑海中,草拟辞职报告了。
张扬站在江漓身后,手心里也捏了一把冷汗。
他看不懂那些方案,却能看出,那帮大神脸上,越来越难看的表情。
“漓哥,这……是不是玩脱了?”
江漓没有回答。
喝完杯中最后一口水,将杯子放在桌上。
然后,重新拿起那支笔。
整个会议室,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有好奇,有质疑,有嘲讽,有期待。
江漓无视了所有目光。
站在那面巨大白板前,看着几十份,足以让任何一个制片人崩溃的方案。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然后,动了。
笔尖落在白板中央。
没有去修改任何一份现有方案。
而是在混乱缝隙中,画出了第一条线。
一条,看似与所有方案都毫无关联的,全新逻辑线。
紧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
下笔速度并不快,甚至有些从容不迫。
可每一笔落下,都暴露出那些看似完美的方案,最致命的缺陷。
“卡特先生,你的色彩管理方案,无懈可击。”
“但忽略了,在木星那种强磁场环境下,光线折射率,会发生非线性偏转。”
“如果按照你的方案,最终画面,会产生超过百分之三的色偏。”
“这个误差,足以毁掉整个镜头真实感。”
本·卡特身体猛地一震,那双蓝眼睛里,第一次,闪过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