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远征队的第一课

作品:《写歌续命?我降维打击,杀穿娱乐圈

    几天后,京城。


    江枫国际总部大厦,顶层。


    一间能容纳两百人的会议室,被临时改造成“远征队”作战指挥中心。


    空气中,漂浮着至少七种不同品牌的咖啡香气。


    混着十几种语言的激烈争论,像一锅即将沸腾的浓汤。


    全球最顶尖的电影工业人才,汇聚于此。


    他们中的每个人,名字都足以在好莱坞片尾字幕里,占据最显眼位置。


    可此刻,这群平日里呼风唤雨的大神,却彼此龇着牙,审视咆哮。


    “不。”


    本·卡特,这位曾在维塔数码创造了潘多拉星球的男人,用拳头敲击着桌面。


    “我绝不同意在渲染初期,就使用‘路径追踪’方案。”


    “这会把我们的预算,烧成一堆毫无意义的灰烬。”


    “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稳定、可控、且经过验证的资产管理流程,而不是在这里,搞你们华夏人那套,不切实际的‘大跃进’。”


    他对面,一个来自法国,以天马行空著称的概念艺术家,立刻反唇相讥。


    “流程?”


    “流程只会扼杀艺术。”


    “我们是来创造奇迹的,不是来当流水线工人的。”


    “我要的是绝对的创作自由,而不是在一堆该死的条条框框里,戴着镣铐跳舞。”


    德国籍的视觉特效总监,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用严谨到近乎刻板的语调说。


    “自由,必须建立在秩序之上。”


    “我需要一份精确到秒的制作周期表,和一份详细到每一颗螺丝钉的资产清单。”


    “否则,无法开始任何工作。”


    “见鬼的螺丝钉。”


    角落里,一个头发染成绿色的年轻程序员,同时在三台笔记本电脑上敲击代码。


    “等你们把清单列完,地球都飞出银河系了。”


    “给我最高权限,我一个人,三天就能写出一套全新的渲染引擎。”


    “比皮克斯那个老掉牙的玩意儿,快一百倍。”


    争吵,愈演愈烈。


    赵瑞站在会议室门口,手心全是汗,感觉自己像个误入神仙战场的凡人。


    他听不懂那些复杂到令人发指的专业术语。


    却能清晰感受到,那股因理念、流程、技术标准不同而产生的巨大鸿沟。


    这支由全世界最优秀大脑组成的“远征队”,在远征还未开始时,就已濒临分裂。


    张扬凑到薛之涣身边,压低声音。


    “这帮大神,怎么比菜市场大妈还能吵?”


    “这哪是开会,这简直是联合国安理会吵架现场。”


    薛之涣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失去了往日锐利与冷静。


    他能算计人心。


    却唯独算不出,这群站在各自领域之巅的艺术家与工程师,根深蒂固的骄傲与偏执。


    会议室主位,一直空着。


    江漓没参与这场争论。


    他只是安静地,听着,看着。


    直到会议室里火药味浓到快要爆炸时,才缓缓站起身。


    没有说话。


    而是走到会议室前方,那块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壁的,共享数字白板前。


    拿起一支笔,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


    【木星引力弹弓】。


    然后,转过身,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个人。


    “会议暂停。”


    “一个小时。”


    “我要各位,把你们关于这个镜头的技术实现方案,写在这里。”


    说完,他便放下笔,走到角落,给自己倒了杯水。


    整个会议室,陷入了短暂死寂。


    随即,是此起彼伏的嗤笑与不屑。


    “开什么玩笑?”


    本·卡特第一个表示反对,“这是电影工业史上,最复杂的特效序列之一。”


    “涉及到流体动力学、天体物理学、粒子渲染、刚体破碎……几乎所有特效门类。”


    “一个小时?”


    “他以为我们是神吗?”


    那个法国艺术家也耸了耸肩,脸上满是嘲弄。


    “或许,这位东方‘宗师’,准备用他的神秘力量,凭空变出一部电影?”


    然而,江漓并未理会这些质疑。


    只是安静地喝着水。


    那份平静,像一盆冷水,浇在众人躁动火焰上。


    互相看了看,虽心有不甘,却还是走到白板前。


    骄傲,不允许他们在一个东方年轻人面前,承认自己“做不到”。


    一时间,笔尖划过白板的“沙沙”声,取代了争吵。


    几十份来自全球顶尖大脑的方案,在那块巨大屏幕上同时浮现。


    赵瑞和国内几位特效总监,凑在人群最后面,看着屏幕上那些,如天书般的代码、公式和流程图。


    每个人,脸上都写满震撼与……自卑。


    他们像群刚走出新手村的玩家,第一次,看到满级神装的大佬们,是如何战斗的。


    维塔数码那套精确到像素级别的色彩管理哲学。


    工业光魔那套,如精密仪器的分布式渲染方案。


    数字领域那套堪称艺术的流体解算逻辑。


    这些只存在于传说中的屠龙技,此刻,就这么赤裸裸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然而,震撼过后,是更深的混乱。


    几十份方案,几十种思路。


    有的追求极致真实,有的强调视觉冲击,有的死抠技术细节,有的天马行空。


    彼此独立,彼此冲突,甚至彼此矛盾。


    像一盘,被下乱了的棋。


    本·卡特放下笔,看着这片混乱,摇了摇头。


    自己输了。


    不是输给江漓,而是输给,这道横亘在所有天才之间,名为“自我”的鸿沟。


    协同作业?


    这根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甚至已开始在脑海中,草拟辞职报告了。


    张扬站在江漓身后,手心里也捏了一把冷汗。


    他看不懂那些方案,却能看出,那帮大神脸上,越来越难看的表情。


    “漓哥,这……是不是玩脱了?”


    江漓没有回答。


    喝完杯中最后一口水,将杯子放在桌上。


    然后,重新拿起那支笔。


    整个会议室,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有好奇,有质疑,有嘲讽,有期待。


    江漓无视了所有目光。


    站在那面巨大白板前,看着几十份,足以让任何一个制片人崩溃的方案。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


    然后,动了。


    笔尖落在白板中央。


    没有去修改任何一份现有方案。


    而是在混乱缝隙中,画出了第一条线。


    一条,看似与所有方案都毫无关联的,全新逻辑线。


    紧接着,是第二条,第三条。


    下笔速度并不快,甚至有些从容不迫。


    可每一笔落下,都暴露出那些看似完美的方案,最致命的缺陷。


    “卡特先生,你的色彩管理方案,无懈可击。”


    “但忽略了,在木星那种强磁场环境下,光线折射率,会发生非线性偏转。”


    “如果按照你的方案,最终画面,会产生超过百分之三的色偏。”


    “这个误差,足以毁掉整个镜头真实感。”


    本·卡特身体猛地一震,那双蓝眼睛里,第一次,闪过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