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马村逃荒

作品:《穿成荒年恶婆婆?搬空京城去流放

    宋兰清也注意到了这种情况。


    看来今年这场灾荒不只是燕国,就连朔国这等地大物博的大国也受到了波及。


    不过这里靠近海边,平常不缺雨水,应该不至于连树木都枯了吧?


    “刚才下船的时候我就察觉到,这里的夜晚也热的不行,即便平时这里常常下雨,但若是持续高温,树林里的树木也会持续将枯。”


    宋兰清看着林子里的情况满面愁容。


    今年恐怕不止是燕国,其他几国同样都遇到了灾荒年。


    他们现在地处的位置还是靠海边,就已经如此了,若是继续往里走,能够想象到朔国其他地方该是如何的景象?


    胡秀宁刚找了一把长得蔫儿蔫儿的野菜,直起身来扶着腰叹了口气,“如今在哪里都不好过活,朔国这边还算是好的,但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也不好过。”


    不管哪里有灾荒年,都不会影响上位者的生活,他们平时该奢侈还是会奢侈。


    只是苦了那些平民老百姓,生活得不到保障。


    妇女们气氛凝重的采了些许野菜回去。


    宋兰清把野菜交给了高妍,刚坐下,一只雪白的小白鸽就落在了她肩头上。


    有不少人看到了这一幕,还有些惊奇。


    “哎呀,这只鸟怎么这么不怕生,这里的鸟都是这样的吗?”


    “我怎么感觉这只鸟有些眼熟啊,这一路上总能看到它的身影。”


    “不能吧,总不能这只鸟从燕国跟着咱们一路到了朔国,那这只鸟可就太通人性了。”


    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只小白鸽是宋兰清养的。


    而宋兰清看着小白鸽毫不客气的趴在自己肩头上眯了起来。


    她轻笑道,“大家别意外,这只鸟是我在路上救下来的,所以比较亲近我,反正吃的也不多就当养个宠物。”


    小白鸽日后都会跟着她一起上路,索性就让大家认一认,免得被人当做野鸟给打了吃肉。


    而其他人听闻这只鸟是宋兰清养的,一个个也不奇怪了。


    “原来是宋婶子养的,看来这只鸟和婶子有缘呢。”


    宋兰清笑而不语,只是一味的应付着。


    小白鸽的存在帮了她太多忙,她做不到抛弃它,而且这鸟儿心性单纯有消息是真是说,就当搭个伴儿吧。


    夜晚的林子里热风不降反增,即便在阴潮的树林里也总感觉身上黏黏的,热的烦躁。


    吃过了饭的众人随意处理起地面的枯树枝,铺上油布就这样睡下了。


    宋兰清看了看地图,明天早点出发一路不停歇,傍晚之前应该能抵达那个村落。


    但眼下最重要的是采买物资,可最近的一个镇子离这里还有一段距离,等出了山能走平路,赶着牛车应该能快一些。


    检查了一下空间里的物资。


    之前在云州搜刮了知府的府邸,得了不少的财产和物资。


    除去给云州百姓的那批珠宝首饰,还剩下五十万两银子,和三箱盐巴、五箱兵器,以及一箱珠宝。


    现在宋兰清手里足足有七十多万两银子,还有两箱可以变现的珠宝首饰,剩下的都是能够用得上的物资和矿石,倒也不必卖,可以留在手里,


    倒是那五箱兵器,让她意外至极。


    堂堂一州知府,竟然囤了这么多的兵器长矛,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造反了呢。


    不过这些全都被宋兰清给笑纳了,恐怕现在那位知府心态早就已经崩的不成样子了。


    如今她手里有粮食有兵器,银子暂时也够用,安身立命的资本也算是有了。


    接下来只需要带领大家找一个安定的地方,做上一些小买卖,过上养尊处优的日子岂不美哉?


    宋兰清想着未来的美好,缓缓的睡过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把手里的野菜粮食都集在一起吃了一顿,就动身下山。


    这座山头不小,要爬过这座山从另一头下山才能抵达那个村落。


    正好众人一路上边采蘑菇野菜,一边把野菜放在牛车上暴晒成野菜干。


    不过这个林子里的物资实在是太少了,一天走下来,一家能有半背篓的野菜干就不错了。


    “你们瞧,前面好像能看到村落了,咱们是不是要到了?”


    忽然有人指着前方惊喜道。


    众人走了一天的路此时腿都要打颤了,看着前方错落的房子,一个个惊喜不已。


    “太好了,终于走出这座山了,不过前面村子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怎么聚集了这么多的人?”


    宋兰清顺着大家指的方向往前看去,就看到前面那个村落中间聚集着许多人,还有很多人推着板车,上面堆放着各种物资。


    看样子是要远行的意思。


    等众人靠近,瞬间就感受到了村民中的低气压。


    “各位,你们是这个村子里的村民吗,我们是逃难过来的,走了一天路实在累的慌,不知道能不能借宿一晚?”


    孔老夫人面色和善的上前交谈。


    村民中一位看起来比较年长的老者顾忌着扫视了一眼众人,看着他们一个个狼狈不已不像是坏人的样子,这才松了口气。


    可紧接着他便满面愁容,“不是我们不收留你们,而是我们如今也要逃荒去了,实在是没有什么能够招待你们的。”


    “逃荒?”宁德州把牛车交给了宁湛,他则是过去了解情况,“这位大叔,你们这里靠海又靠山,为什么要逃荒呢?”


    靠海而居的村庄一般不会饿死的,就算附近没有野菜粮食吃,海里的海货总是吃不完的,怎么都不会饿肚子。


    但是看着这些村民一个个面黄肌瘦,无精打采的样子,看来过得并不是很好。


    “你们是外来者不知道,我们这马村离边关太近了,每次兵荒马乱时都会波及到我们这里,今年又要打仗了,又遇上了难得一见的高温年,地里的粮食都抽不出穗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才举村逃荒的。”


    原来是战乱的缘故!


    不过也是,这个村子离边关这么近,说不被波及那肯定是假的。


    以往他们不舍得故土,在这里硬撑着想必也撑了不少年,今年恐怕是撑不过去了才迫不得已抛家舍业的去逃荒。


    光是看他们板车上的物资,粮食少的可怜,就连他们身上穿的衣裳也都满是补丁,想来条件并不是很好。


    宋兰清在得知了马村的情况之后,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