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兵工厂扩建!现代工业的发展序章!

作品:《亮剑:开局手搓飞雷炮,老李乐疯了!

    李云龙好奇地走上前,一把掀开了帆布。


    帆布下,是一门造型狰狞的火炮。


    它有着三根粗壮的炮管,并联在一起,安装在一个可以360度旋转的炮架上,炮管的后方,是复杂的供弹机构和击发装置。


    整个炮身,闪烁着冰冷的金属光泽,充满了暴力美学。


    “这……这是啥炮?”李云龙围着这门怪炮,转了好几圈,越看越心惊。


    他打了一辈子仗,就没见过长成这样的炮。


    “星火1号,20毫米三联装高射机关炮。”林默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


    这,就是他之前设计的那款四联装高炮的简化和优化版。


    在得到了德国机床和优质钢材后,他将原先的设计进行了改良,三根炮管的射速和稳定性,已经完全超越了之前的四联装版本。


    “高射炮?能打飞机的那个?”李云龙的眼睛,瞬间瞪得溜圆。


    “没错。”林默点了点头,“只不过,它不仅能打飞机。”


    他拍了拍炮身,说道:“它的三根炮管,可以单发,也可以齐射。单根炮管的射速,是每分钟800发。三根齐射,理论射速可以达到每分钟2400发。”


    “它使用的20毫米炮弹,我也进行了改良,分为两种。一种是专门对付飞机的曳光高爆弹,另一种,是专门用来打地面目标的,穿甲燃烧弹。”


    “穿甲燃烧弹?”李云龙感觉自己的心跳又开始加速了。


    “对。”林默的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光芒,“在500米的距离上,它的穿甲燃烧弹,可以轻松击穿日军的薄皮装甲车,甚至是九五式那种‘小豆丁’坦克的侧面装甲。”


    “也就是说,”林默一字一顿地说道,“它不仅是一门高射炮,更是一门,平射的,步兵屠杀利器!”


    “轰!”


    李云龙的脑子里,仿佛有颗炸弹爆炸了。


    他呆呆地看着眼前这门狰狞的火炮,想象着它在战场上,以每分钟2400发的速度,向日军的冲锋队列,倾泻20毫米穿甲燃烧弹的场景。


    那……那不是打仗。


    那是单方面的屠杀!


    是钢铁的风暴!是死亡的收割机!


    “我的娘啊……”李云龙喃喃自语,他感觉自己的双腿,都有点发软。


    他被自己脑补的画面,给吓到了。


    “林……林老弟……”他的声音都有些颤抖,“这……这玩意儿,我们也能造?”


    “当然。”林默自信地说道,“现在,兵工厂每个月,可以生产出五门。等生产线进一步优化,月产十门,也不是问题。”


    李云龙沉默了。


    他只是伸出手,颤抖地,虔诚地,抚摸着那冰冷的炮管。


    这一刻,他终于深刻地理解了,什么叫做“技术,就是战斗力”。


    在这样毁天灭地的大杀器面前,什么狗屁的武士道精神,什么悍不畏死的冲锋,都只是一个笑话。


    “老赵!老赵!”李云龙突然像疯了一样,转身就往团部跑。


    “快!给老子把全团的营长、连长都叫来!开会!紧急军事会议!”


    “老子要重新制定我们独立团的战术打法!”


    他知道,从拥有了“星火一号”轻机枪和“星火一号”高射炮的这一刻起,他们独立团,乃至整个八路军的作战理念,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革命性的变化!


    属于他们的,用钢铁和火焰,碾压敌人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独立团的紧急军事会议,在一种极度亢奋和震撼的氛围中召开。


    当李云龙将“星火一号”轻机枪和“星火一号”高射炮的性能参数,向他手下的营长、连长们宣布时,整个会议室,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了山呼海啸般的惊呼。


    “我的天!每分钟600发的轻机枪?”


    “20毫米的高射炮还能平射?一分钟2400发?这……这是要捅破天啊!”


    张大彪、孙德胜这些悍将,一个个听得是热血沸腾,口干舌燥,恨不得现在就拉着这些新家伙,去找小鬼子干一架。


    李云龙看着手下们那副没出息的样子,得意地清了清嗓子,一拍桌子,吼道:“都给老子安静!”


    “从今天起,我们独立团,要彻底告别过去那种小米加步枪的打法了!”


    “我宣布,成立独立团‘火力突击营’!”


    “全营,下辖三个连。每个连,装备十二挺‘星火一号’轻机枪,三门60毫米迫击炮!”


    “另外,再成立一个独立的‘防空炮兵连’!下辖一个排,装备8门‘星火一号’高射炮!”


    “火力不足?火力不足恐惧症?老子今天,就彻底给你们治好这个病!”


    李云龙的这番话,如同给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打了一针鸡血。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在未来的战场上,独立团的火力,将是何等恐怖的存在。


    会议结束后,林默找到了李云龙和赵刚。


    “团长,政委,”林默的神色,却不像其他人那么兴奋,反而带着一丝凝重,“我们的武器装备,确实是鸟枪换炮了。但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也摆在了我们面前。”


    “什么问题?”李云龙问道。


    “兵员素质。”林默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的战士,大部分都是农民出身,文化水平低,战术素养也比较落后。让他们操作步枪、手榴弹还行,但要让他们玩转轻机枪,甚至是高射炮这种复杂的武器,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就好比,你给一个三岁的孩子一把绝世宝刀,他不仅发挥不出威力,还可能会伤到自己。”


    林默的话,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李云龙和赵刚的头上。


    他们瞬间冷静了下来。


    是啊,武器是先进了,但使用武器的人,还是原来那些人。


    如果战士们不能熟练掌握这些新武器,那再好的装备,也只是摆设。


    “那你的意思是?”赵刚问道。


    “训练!改革!”林默斩钉截铁地说道,“我们必须立刻建立一套全新的,科学的,现代化的训练体系!”


    “我建议,在全团范围内,进行一次文化扫盲!至少,要让每个战士,都认识几百个字,能看懂武器操作手册!”


    “同时,成立‘独立团军事技术学校’!我亲自担任校长,由兵工厂的技术员和大学生们担任教员,专门负责对全团的班排长,以及机枪手、炮手等技术兵种,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我们要教的,不仅仅是如何开枪,开炮。更要教他们,基础的弹道学,机械原理,战术协同,以及如何进行日常的武器维护和保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将我们手中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百战百胜的战斗力!”


    林默的这番构想,再一次,为李云龙和赵刚,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他们意识到,这个年轻人,要做的,不仅仅是改造独立团的武器。


    他要改造的,是这支军队的灵魂!


    “好!”李云龙一拍大腿,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就按你说的办!”


    “老子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这个军校,给你建起来!”


    “从今天起,我们独立团,不仅要能造枪造炮,还要能培养出全中国最优秀的,懂得现代化战争的军人!”


    赵家峪的深山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很快,又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


    一支脱胎换骨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军队,正在这片黄土地上,悄然孕育。


    而远在太原的筱冢义男,和远在重庆的委员长,都还对此,一无所知。


    他们不知道,一个即将颠覆整个战争走向的恐怖巨兽,已经缓缓睁开了它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