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空天战机军团
作品:《大学刚毕业,你就直接搞军工厂?》 纪明川没有停顿,继续说道。
“这支部队,将不受任何气象、地理条件的限制,具备全天候全球快速抵达与精确打击能力。”
“它的唯一任务,就是在必要时刻,对任何威胁到国家根本利益之敌,执行覆灭性任务。”
“它的未来,将从大气层内,走向更广阔的空天。”
“最终,发展为空天战机军团。”
老首长目光深邃,缓缓开口。
“核心,就是一支绝对忠诚,且拥有最高技术优先权的快速反应覆灭军团,对吗?”
“是。”
纪明川点头。
“规模呢?”
“初期编制,三万人。”
“所有最顶尖的飞行器,将优先供应给他们。”
老首长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片刻后,他开口道。
“这件事,我们需要开会讨论一下。”
“有结果了,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明白。”
视频通讯结束,屏幕暗了下去。
大厅里再次恢复了安静,但气氛却比之前凝重了无数倍。
四位将军站在原地,神色各异。
喜悦,震撼,但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岳山河的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忍住。
“纪工,我们感觉……”
“怎么好像被你当枪使了?”
这话虽然直白,却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搞了半天,这个所谓的“全域空军”,似乎是纪明川和更高层早就商量好的。
把他们四个叫过来,更像是走个过场,通知一声。
“将军们误会了。”
纪明川笑了。
他知道他们会这么想。
“我之所以要请四位来,并且当着你们的面跟红墙汇报,就是为了明确一件事。”
“这支全域空军,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不属于我纪明川,也不属于衡枢军工。”
“它将由东、南、西、北四大军部,联合辖制。”
“我,只负责提供技术与装备。”
“什么?”
四位将军猛地抬起头,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联合辖制?
这意味着,他们不仅不用承担那天文数字一般的建造与维护费用。
还能共同拥有这支未来最强部队的指挥权?
这……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啊!
岳山河喉结滚动了一下,干涩地开口。
“纪工,你……你这手笔,真是……”
他想了半天,也没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来形容。
这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碾压了。
这是站在了更高维度,对整个未来战局的布局。
他们这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
不仅仅是掌握了“天罡”与“青鸾”两款划时代装备的缔造者。
他更深刻地洞悉了这两件“神器”背后,足以撬动整个世界格局的战略意义。
“这小子,是把天时地利人和都算计到骨子里了。”
崔砺行低声感慨,语气里再没有丝毫被当枪使的郁闷,只剩下纯粹的惊叹。
纪明川看着他们,神色依旧平静。
“岳将军。”
他忽然开口,目光转向南方军部的司令。
“等红墙的正式批复下来,‘天罡’和‘青鸾’,就要飞回来了。”
岳山河闻言一愣。
那两架宝贝疙瘩,他还没捂热乎呢。
但他也清楚,纪明川的这个“全域空军”计划,一旦启动,必然是最高优先级。
他心里就算再不舍,也只能苦笑着点头。
“行,我知道了。”
“你小子,算你狠。”
他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补了一句。
纪明川只是笑了笑。
正在这时,一道沉默的身影从侧厅走了出来,正是渡鸦。
他对着四位将军微微躬身。
“将军们,车已经备好了。”
四人对视一眼,知道今天的会谈已经结束。
他们带着满脑子的风暴,跟随着渡鸦,脚步有些虚浮地离开了大厅。
……
返回明溪市衡枢海航的路上。
纪明川靠在后座,闭目养神。
当他们抵达衡枢海航时,天色已经擦黑。
刚下车,两道身影就快步迎了上来。
“纪工!”
“纪工,您可算回来了!”
来人正是唐海西和史金顺。
他们虽然年过花甲,头发花白,但看向纪明川的眼神,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佩。
纪明川看着他们风尘仆仆的样子,便知道事情不小。
“唐总工,史总工,出什么事了?”
唐海西看了一眼四周,欲言又止。
“纪工,这里不方便说。”
“咱们……先去一趟东区1号基地吧?”
纪明川点点头。
“好。”
一行人没有片刻耽搁,直接换乘了基地内部的电瓶车,朝着最深处的区域驶去。
电瓶车穿过层层关卡,最终停在了一座庞然大物面前。
一个巨大到超乎想象的陆基船坞。
仅仅是那敞开的坞门,就如同一座钢铁峡谷的入口,吞噬着所有光线。
而船坞之内,一艘巨舰的雏形,正静静地卧在那里。
即便只是一个未完工的船体框架,那延绵超过七百米的钢铁龙骨。
依然带来了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
纪明川的双目瞬间一凝。
瞳孔深处,无数数据流光般闪过。
唐海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苦涩地开口。
“纪工,您看……船体龙骨我们已经按照最初的设计方案搭建完成了。”
“但是现在,我们遇到了两个无法逾越的难题。”
史金顺在一旁补充道。
“一个是动力系统,发动机的安全性我们始终无法保证。”
“另一个,是唐总工负责的船体设计,特别是气动布局,问题很大。”
纪明川的目光从那巨大的舰体上收回,显得异常平静。
他缓缓报出了一组数据。
“全长649米。”
“全宽205米。”
“舰体内部分布着二十八座大小不一的发动机,负责不同的功能。”
“最初的设计极限速度,是大气层内3.8马赫。”
“现在看来,可能要降到2.8马赫了。”
唐海西和史金顺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些参数,他们当然知道,可从纪明川嘴里说出来,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笃定。
“2.8马赫……那也足够恐怖了。”
唐海西喃喃道。
纪明川继续说道。
“海面极限航速,可以达到60节。”
这个数字一出,两位老总工的呼吸都停滞了一瞬。
60节!
常规航母的极限航速,普遍也就在30多节。
60节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艘巨舰在海面上,就是一座可以高速移动的钢铁堡垒。
其机动性、生存能力、以及带来的战略威慑,将远超这个时代所有人的想象。
“它的打击能力与续航能力,才是核心。”
纪明川点出了关键。
他看向史金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