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
作品:《大学刚毕业,你就直接搞军工厂?》 “纪……纪副院长,我们……我们是搞火箭的。”
“导弹和火箭,虽然原理上有点像,但……但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啊!”
“没错,”姜安禾也附和道,“制导系统完全不一样,火箭追求的是入轨精度。”
“而导弹……导弹追求的是末端突防和命中精度,这中间的技术壁垒太高了。”
乔云没说话,但脸上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纪明川看着他们,似乎早就料到了这种反应。
“区别很大吗?”
他反问道。
“把火箭顶端的卫星,换成炸药,它就是导弹。”
“把导弹的射程延伸到大气层外,再让它落下来,它就是火箭。”
“在我看来,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都是将一个物体,用最快的速度,最精准地,投送到一个指定坐标而已。”
三位工程师一时间竟然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是啊,抛开和平与战争的外衣,从最纯粹的物理和工程学角度来看,似乎确实是这么回事。
“别愣着了。”
纪明川拍了拍手。
“动手吧,理论说了千百遍,不如亲手做一遍。”
“从今天起,这个实验室,就是我们的战扬。”
纪明川在图纸板上铺开了一张全新的空白图纸。
他没有借助任何电脑或辅助设备,只用一把尺,一支笔,就开始在上面勾画起来。
他的手很稳,线条精准得如同机器切割。
一个个复杂的结构,一组组精密的数据,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陆明轩三人凑了过去,只看了一眼,就再也移不开目光。
纪明川一边画,一边解释。
“我们同步进行两个型号的研发。”
“一款是近程战术导弹,暂定代号‘怒霆-01’。”
“另一款是中程弹道导弹,代号‘怒霆-02’。”
他指了指图纸上已经初具雏形的那个。
“这是‘怒霆-01’,中程版本。”
“弹长2.33米,直径305毫米。”
“很小,对吗?”
三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这个尺寸,甚至比很多防空导弹还要小巧。
“导弹按射程,可以分为近程、中程、远程、洲际。”
“但射程不是关键,怎么让它打得中,打得疼,还没法被拦下来,才是关键。”
纪明官的笔尖在图纸的头部位置点了点。
“所以,我们用这个。”
“多模式复合制导,分导式弹头。”
姜安禾的瞳孔猛地一缩。
“分……分导式弹头?”
这是一种可以将多个子弹头,分别投送到不同目标的技术,是战略导弹的标志。
用在一款中程导弹上?
这会让拦截它的难度,呈几何倍数增加。
“我们的目标,两个星期。”
纪明川竖起了两根手指。
“造出第一枚‘怒霆-01’。”
“固体燃料推进,射程2500公里。”
“携带五枚分导式弹头,每个子弹头,当量三十万吨TNT。”
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当量,才一点五万吨。
这一个子弹头,就相当于二十个“小男孩”。
而一枚导弹,有五个。
这已经不是战术武器了。
这是准战略级的屠城利器。
三名年轻的工程师,感觉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
做完这一切,纪明川将最终完成的设计图纸从图板上取下。
图纸的角落里,导弹的代号用一种陌生的文字标注着。
“Nu Ting-01”。
是通用语。
图纸上,每一个配件的旁边,都标注了生产厂家。
一半来自一个叫“吉利国”的国家。
还有一部分,分别属于“鸢尾国”与一个叫“怒霆”的军工集团。
导弹的外壳上,甚至还备注着一家“美利国”公司的商标。
唯独没有任何一个标识,能和他们自己产生联系。
纪明川拿着图纸,走到了邵长征面前。
“邵老,麻烦您了。”
“按照这个图纸,安排生产吧。”
他看不懂那些复杂的设计,但他看得懂那些外国公司的名字。
他也看得懂“三十万吨TNT”代表着什么。
邵长征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桌子上,震得桌上的铅笔、图纸都跳了起来。
“纪明川!”
“你这是在干什么!”
“造这种东西?你是想发战争财吗!”
“你看看这上面写的都是什么?吉利国?美利国?你想干什么?你想祸水东引!”
“你这是要把整个国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告诉你!”
“这个航天中心,是用来探索宇宙的,不是给你造杀人凶器的!”
“你要是再搞这些东西,就别想我手下的任何一个人,再给你拧一颗螺丝!”
邵长征喘着粗气,指着门口。
纪明川却异常平静。
他甚至没有看邵长征那根几乎要戳到自己脸上的手指。
他只是抬起眼,目光越过邵长征,看向他身后墙壁上那副巨大的星空图。
“邵老,您知道我在干什么吗?”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切开了凝固的空气。
“你不知道。”
纪明川收回目光,直视着邵长征因为愤怒而布满血丝的双眼。
“既然不知道我的目的,您又有什么资格,来评判我做的事?”
“你!”
邵长征气得语塞。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是靠道理运转的。”
纪明川的语气里没有嘲讽,只有一种近乎冷酷的陈述。
“战争就在那里,它不会因为您讨厌,就不会发生。”
“我造它,也不一定是为了发动战争。”
他伸手,轻轻将那张图纸从邵长征颤抖的手边抽了回来,小心地卷好。
“几十年前,在那片戈壁滩上升起的蘑菇蛋,难道是为了把谁炸上天吗?”
纪明川的声音不高,却重重地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不是。”
“它是为了让全世界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是为了让我们这个民族,能挺直了腰杆,站在这片土地上。”
“是为了让我们的后代,不用再看任何人的脸色。”
纪明川的目光扫过那三名年轻人。
“是为了,让你们可以安安稳稳地坐在这里,跟我讨论一张图纸。”
“而不是在某个防空洞里,计算下一枚炸弹会落在哪里。”
纪明川向前一步,凑到邵长征耳边。
“邵老,我只问您一个问题。”
“如果明天一早,美利国的航母战斗群就停在我们的外海,距离海岸线两百公里。”
“您,打算怎么办?”
“是冲上去跟他们拼命?还是在报纸上,发表一篇措辞强烈的抗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