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任何人不得进入
作品:《大学刚毕业,你就直接搞军工厂?》 “所有来学习的人员,活动范围仅限于地面。地下一层的核心区域,任何人不得进入。”
地下一层,是衡枢军工真正的核心机密所在。
生产线的图纸、新材料的配方、人工智能的核心代码,全都在那里。
杨初成很清楚其中的利害。
“这是自然。”
事情敲定,三位大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脚步都比来时轻快了许多。
纪明川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刚坐下,加密的卫星电话就响了起来。
来电显示是一个来自管制区域的未知号码。
他知道是谁。
按下接听键。
“喂。”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是比拉尔。
“纪先生!是我,比拉尔!”
“我们……我们输了……”
纪明川的表情没有丝毫变化,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慢慢说,别急。”
“联军攻陷了我们的首都……总府已经撤退到了北部的山区……”
比拉尔的声音哽咽。
“他们……他们设立了禁飞区,覆盖了我们大部分的领土。”
“美利国的军队,已经占领了我们的油田和港口……”
禁飞区。
纪明川的眼眸微微眯起。
但他的脑海里,没有同情,反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
商机。
“比拉尔,你们的总府,签署投降协议了吗?”
“没有!我们绝不投降!”
比拉尔的语气在这一点上无比坚定。
“我们要在山区继续抵抗!”
这就对了。
只要不签协议,战争就没有在法理上结束。
抵抗,就需要武器。
美利国以为自己赢了,实际上,他们只是踏进了一个泥潭。
一扬旷日持久的游击战,将彻底拖住他们的精力,为华国争取到宝贵无比的发展时间。
“比拉尔,听我说。”
“接下来,密切关注国际上所有关于克拉伊问题的新闻。”
“任何风吹草动,都要告诉我。”
“另外……”
“如果你们还想飞上天,就需要有翅膀的人。”
“在你们的人里,找一些聪明的,勇敢的,信得过的年轻人。”
“越多越好。”
电话那头的比拉尔先是一愣。
纪先生的意思是,要帮他们培养飞行员!
熄灭的希望,瞬间在比拉尔心中重新燃起熊熊烈火。
“我明白了!纪先生!我明白了!”
“我马上去办!”
“等我的消息。”
纪明川挂断电话,靠在椅背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
美利国有禁飞区。
他有J-01。
他的思绪开始飞速运转,规划着未来的蓝图。
现在唯一欠缺的,是海军。
航母,驱逐舰,核潜艇……那才是真正烧钱的无底洞。
衡枢航天基地要扩建。
半导体项目要持续输血。
新材料研发更是重中之重。
光有强大的军工是不够的。
他要做的,是反哺民用工业。
他要投资电器、汽车、计算机……让“华国制造”成为高端和潮流的代名词。
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军队守护,更需要繁荣的经济支撑。
军工拉动民用,民用反哺军工,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
他拿起座机,拨通了高鸣的电话。
“高叔。”
“明川啊,J-01的事我听说了!干得漂亮!”
电话里传来高鸣爽朗的笑声。
“这只是个开始。”
纪明川的语气沉稳下来。
“高叔,我有个新的计划。”
“我准备以衡枢军工为核心,打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
“从军工到民用,从重工业到高科技,我们全都要。”
“你小子……”
高鸣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哭笑不得的意味。
“我这边的摊子还一堆事呢,你又给我画这么大一张饼。”
“这可不是画饼,高叔。”
“这是我们必须走的路。”
“海军的窟窿太大,我们现在这点钱填不进去。”
“衡枢基地要扩建,新材料要研发,半导体更是个无底洞,这些都需要钱,海量的钱。”
“所以,我们得自己造钱。”
“用民用工业,去赚全世界的钱,然后回来,打造我们自己的钢铁舰队。”
高鸣那边彻底没声了。
纪明川没有催促,他知道高鸣需要时间来理解这整个宏大的构想。
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军工项目。
这是一个以军工为引擎,撬动整个国家工业体系升级的庞大计划。
良久,高鸣才吐出一口浊气。
“你小子……真是个疯子。”
“说吧,第一步,你想干什么?”
“电器。”
纪明川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
“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
“这些东西技术门槛相对低,市扬需求却无比庞大,是最好的现金奶牛。”
“而且,也是最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变化的东西。”
高鸣沉吟道。
“想法很好,但是,现在市面上的电视机,一台要好几百,甚至上千,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
“那是他们的定价。”
纪明川的嘴角勾起一抹弧度。
“我们的电视机,只卖200块。”
“什么?”
高鸣的声音瞬间拔高八度。
“200块?你疯了?成本都不够!”
“成本可以压缩,技术可以革新。”
纪明川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我会给你提供全新的生产线技术方案,还有最先进的管理模式。”
“高叔,你忘了,我最擅长的,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好!”
高鸣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
“我信你!”
“你需要我做什么?”
“明天上午,来我办公室,我们详谈。”
“我需要你出面,去融资,或者直接收购一些有基础的地方电器厂。”
“资金方面,我先期投入五亿米币。”
“后续,我们还要布局计算机,互联网,还有汽车工业……”
等到挂断电话,高鸣还举着听筒,愣在原地。
……
第二天上午九点。
高鸣准时出现在纪明川的办公室。
他眼眶下带着淡淡的黑眼圈,显然昨晚一夜没睡好,但精神却异常亢奋。
办公桌上,已经铺开了一份厚厚的计划书。
从电视机的核心技术路线,到生产线的优化方案。
再到供应链管理,甚至连品牌营销的初步构想都一应俱全。
高鸣越看越心惊。
“我们的品牌,就叫‘星辰’。”
纪明川指着计划书上的两个字。
“我希望,我们的产品,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走进千家万户。”
“定价200块的电视机,就是我们的第一颗星。”
两人就计划的细节,一条条地讨论,一条条地完善。
从技术引进,到人才招募。
从厂房选址,到渠道铺设。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滑到下午三点。
整个庞大的计划,终于有了一个清晰的,可以执行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