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投奔庶妃姨母的孤女2

作品:《快穿者是末世人

    管家走的时候是早上六点多。


    算计着时间,管家中午之前都回不来。


    于是,她和下人、镖师打了招呼,自己领着丫鬟紫竹去不远处的集市上看看。


    看着集市应该很大的,也许能买点什么特产也说不定。


    到了集市上,一打听才知道,这里可是杭州市最大的一个市场。


    里面的东西包罗万象。


    现在的东西都是手工制作的,那些木雕、玉雕、泥塑的,有的粗浅,有的精细。


    还有几个摊位是,都是一些竹编、芦苇编、篾条编的各种小玩意,盒子、小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其中一个茅庐身上骑着一个书生、水牛背上坐着一个只穿这肚兜的孩童等等,各个都可爱极了。


    佳和都问了价格,然后开始继续逛。


    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泥塑的摊位前。


    这地面上有五个泥塑的样子。


    就像一个农家院,泥土茅草房,房门口两边墙上挂着一串大蒜,用一根细棍支起的窗户里探出一个人的前半身,在对着院子里的一个孩童喊着什么。


    那个孩童脑袋上是两个小揪揪,手里拿着一根小木棍,在追赶着几只公鸡呢。


    但地上都是到处找虫子吃的小鸡根本就没受影响。


    后院有猪圈,里面是两头小花猪在猪槽子里喝水。


    另一个院子,就是城市里的院子,青砖红瓦房,窗户上遮挡的是轻纱帘,屋门院子里有石榴树,树上是一对小鸟,屋门前的台阶上蹲着一只狸猫,院门口横站着一条狗,不知是要进去还是要出去。


    这两个院子,一个是城里的小门小户的院子,一个是普通的农家院。


    其他几个泥塑的小院子都很有特点,不用说,佳和都买下了他们。


    就这样在这个市场逛下来,买了好多东西,那些个竹子、草叶编的东西都被她包圆了。


    她的下人来了三趟才把她买的东西都拿回了车上后,她则走到了一个木雕摊位前。


    只见摊位上有几只小猴子,都是能走动的。


    她拿起来仔细一看,全都是木制榫卯结构。


    这不是洋货。


    果然询问摊主,原来是他从别人手里进的货。


    据说那个人是拆解了一个黄姓师傅做的会动的猴子,照搬过来的。


    曲佳和猛然想起了一个人,黄姓师傅,不会是那个著名的黄履庄吧?


    那个黄履庄,据说是在扬州也就是现在的广陵人。


    现在这里是杭州、、、


    曲佳和买了几个会走动的小猴子后,就回到了车队。


    从早上的六点多离开的管家,下午一点多才回来。


    看着管家气喘吁吁的,曲佳和急忙递过去一竹筒水。


    关伯急忙躬身接过,咕嘟咕嘟地灌了下去。


    稍微喘匀了几口气说道:“姑娘,办妥了。


    也是赶巧了,有一家子的两艘船刚刚从北面回来,这不,货物卸下来,我就跟他们谈了。


    两艘船咱们都包了,说好了一会装完货就走。


    这可不是好事?”


    “嗯,这样最好。


    那关伯,你稍微歇息一下咱们就走。越快越好。”


    “不歇了,越早越好。”


    于是,一行人赶着一溜马车奔着码头过去。


    在走路的过程中,曲佳和和管家打听黄履庄的事。


    结果管家不知道。


    佳和对管家说:“咱们家的下人哪个常在外面走动的?”


    看着管家疑惑的脸,佳和说:“这个黄履庄师傅是扬州人,我想找到他,看看能不能把他请到京城去。”


    管家一听就说到:“让路大勇去吧,他曾经往返京城和宁波多次,为人精灵,又有经验。”


    随即叫过路大勇,把事情一说,路大勇爽快地应了。


    佳和让路大勇在约一个下人一起去扬州。


    这是旁边的一个镖师说:“我老家就是扬州的,当时我一个孤儿没地方去,流浪到宁波停了下来。


    不然我和路大勇去吧。而且,”


    他挠了挠头说到:“如果姑娘你在京城要是需要人手的话,我想留在京城给您做的侍卫护院什么的。”


    曲佳和点头:“行。


    那你就在我那当差,我算是雇佣你。不算下人。”


    镖师连忙点头。


    他俩准备等货物装在船上后,俩人把马车送回镖行,然后他们两人在雇一辆车去扬州。


    索性,曲佳和又不缺银子,干脆给了他们两人银子让他们买辆车去找人,无论找不找得到人,到时候两人赶车去京城。


    一个时辰后,马车的货物卸到了船上。


    曲佳和先是去看另一艘船上的货物,其实是把那些箱子里的东西都收入空间,然后在最外面的几个箱子里放些玩具木块。


    然后就去了自己将要乘坐的那艘船,不用说,箱子里面的东西也都收入了空间,也放进去了一些空的木匣子。


    终于,在这天傍晚,两艘船启航向北行进。


    佳和和船老大打听了一些船上的事儿,借机做了暗示,船老大和周围几个船夫都没问题了,佳和也终于安心。


    这一路,整个大运河上那真的是船来船往。


    佳和从来都不出船舱。


    有时候相对的或者同行的两艘船的距离不到三米。


    万一自己一个女孩子出去了惹出祸事就不好了。


    甚至她在船舱里连琴都不敢弹。


    反正她不会无聊。


    曲佳和拿着书斜靠在这个简易的床上。


    看累了就把书放下,心里想着事。


    京城,在那里有两门亲属。


    一个是养母的娘家人,不过, 以现在的曲佳和来看,养母的娘家人和养母相处的不一定好。


    不然养母守寡那么多年,一次都没到京城探亲过,也没见她和京城有过什么来往。


    日常年节的,很少有过走礼的时候。


    当然,京城那边,养母的侄男外女成亲,还是会有信传来的。


    根据佳和的回忆,每到那时候,养母都好像是冷笑似得。


    不过,她并没有跟小佳和说起和娘家的恩怨。


    所以,这个亲戚不见得能给她多少帮助。


    不过是有个名号罢了。


    另一个亲戚堂姨母,也就是自己母亲的堂妹。


    这个人,说实话,自己还穿成这个人,那就是现在的皇上康熙爷的庶妃高在仪。


    自己不但穿成这个高在仪,还在后来几世都庇护过她们母子。


    这一世,不知道她还是不是那样被康熙作弄,和儿子凄凄惨惨的过日子。


    想来也还会是那样吧。


    毕竟孤身一人,连一个亲信都没有。


    唯一的依靠康熙,估计早就对她失去了兴趣。


    而且最主要的是,她当时随康熙走得匆忙,并没有带多少银票。


    后期,她父母的银票也没有门路捎给女儿。


    自己这次过来,舅母和姨母把高在仪父母积攒的三万两银票都拿给自己,希望自己有机会给宫里的庶妃送进去。


    想着这些事,时间过得也快。


    转眼二十天过去,他们到了通州码头。管家先行下船,领着下人和几个镖师在码头找车辆。


    这里的牛车特别多,都在这里找活做呢。


    很快,就找了二十辆牛车和两辆马车。


    雇人搬搬扛扛,一行人就往京城的宅子里走去。


    这个宅子,可以说是亲母和养母共同留给自己的。


    养母当时的陪嫁只是个一进半的院子,可佳和到了养母名下后,后期养母就派人到京城把这个宅子过户到佳和名下。


    那时佳和已经十二岁了。


    听到养母形容房子的大小位置,佳和觉得小。


    当时就和养母提议,要是像他们眼下住的这么大就好了。


    他们在宁波住的地方,按照京城的房屋格局算,那就是小三进的四合院。


    于是,养母思考再三,又看了看佳和的大脚,就做了决定,银子留着也没地方花,就让管家拿银子把小房子处理了,换一处三进的宅子。


    那时候佳和就把自己的银票拿出来给管家,说什么都要用自己的银子换大房子。


    就这样,母女两个还期盼着有一天一起到京城住进那个房子里。


    可惜,养母却得了疾病,按症状,应该是脾心痛,就是现代的胰腺炎。


    一行车马到了他们的宅子里。


    这是个小三进的宅子,位于外城和内城的交界处。


    地点还是不错的,这一带都是一些低等官员居住。


    提前过来的管事嬷嬷关婶来到门口迎接佳和。


    “哎呦姑娘,您可算是到了,很冷吧,快,屋里的火炕都给您烧上了,热乎着呢。


    快些进来,热水给您预备好了,好好洗漱一下,好用膳。”


    关婶和关叔夫妻俩,关叔是养母的人,而关婶则是亲娘的人。


    他们在佳和过继给大伯母后认识,俩人就成亲结为一家。


    可惜关婶到现在都没有生出一儿半女。


    但关叔也没有嫌弃。


    佳和早就放话了,将来给两人养老。


    现在佳和的一切事都是他们两人给打理着。


    佳和也的确是累了。


    “关婶,你过来这些天,可有人到这里跟你打听过我的事?”


    “没有,姑娘,没有人过来。”


    “哦!”


    看来,养母的娘家人是根本就不在乎自己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外孙女啊。


    当初养母换房子的时候,她娘家人可都是知道的。


    关婶这样大开着门,打扫房屋安置家具等,她不相信这样的行动,养母的娘家人不知道。


    算了,出于礼貌,安置好了后去看一次也就是了。


    曲佳和在自己宅子里算是正式住了下来。


    晚上,躺在热乎乎的炕上,是真的舒服。


    现在是晚上六点多,可现在的人睡得都早。


    可习惯晚睡的佳和却有些睡不着。


    她在热乎乎的被窝里舒服得翻来覆去,突然,她想起了一件事。


    “紫竹、紫竹?”


    “哎,来了姑娘,什么事?”


    “紫竹,今天是什么日子?”


    紫竹、、、


    “姑娘,我也不知道,我去问问关嬷嬷。”


    “快去问。”


    等紫竹再回来时:“姑娘,关嬷嬷说,今天是二月二十二。她还说今天的日子好呢,”


    曲佳和一下子坐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