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弘时嫡福晋董鄂氏17
作品:《快穿者是末世人》 这也是刚才一听太医说了诊断结果后娘俩庆幸的缘由。
“而且,额娘您想,立太子后那么多年,如果是外面政敌出手的,那谣言就会传出来。
而那时我的确很多年没有子嗣出生。”
是啊,这就否定了是外面政敌干的,当然也不会是敌人为了报复为了打击他们母子做的。
所以,没有曝光出来,那就说明实施者如果曝光胤禵绝嗣的事,她自己的利益也会受损。
如此一来,下手的人范围可就小了。极大可能是后院的女人。
其中生了儿子的三个女人都有嫌疑。
也就是现在的皇后和两个妃子。
但这三家都是大家大族,后面的势力不可小觑。
如果不查明就妄下结论,既伤了对方的心又放过了真正的始作俑者。
虽然皇后的嫌疑最大,毕竟她生了两个儿子嘛。
可是舒舒觉罗氏也有可能。
她自己得胤禵的宠爱,生的弘春是长子,且还很受胤禵重用。
曾经胤禵在热心的时候还说过一嘴,将来让弘春继承他的爵位。
这也难免让她有了野心。
而且,弘春的资质比嫡子弘明要强很多。
而弘映的额娘,家世也不低。她后面的伊尔根觉罗氏也是人才济济。
乌雅太后:“儿子放心,额娘肯定把这个人给你找出来。
哼,他们三个都有可能。
慢慢来。”
新皇:“额娘,这事不急。
虽然有孩子的女人嫌疑最大,但没孩子的也难保不出于嫉妒等原因下手。
好在现在有了方向,装作不知道慢慢查吧。”
乌雅抬头:“哼,就完颜氏和舒舒觉罗氏的嫌疑最大。
一个是有了两个儿子,一个是得到你的宠爱,儿子也受到你的重用。
他又比那两个嫡子看着伶俐。”
乌雅太后也没想到啊,她放心尖尖上的小儿子居然遭受到了这样大的伤害,她这个做额娘的居然今天才知道。
娘俩个都懊悔不已。
日子就这样过着。
一转眼,永瑞和佛济格就十四岁了。
永瑞在上书房需要学的东西早就学完了,同步进行的,佛济格也在家里修完了和永瑞一样的学业。
而永瑞每天回府,都把书本外的一些知识、常识再教给佛济格。
雅颜也给两个孩子输入一些现代的理念。
俩孩子就这样成长着。
而他们两人的木系异能,因为两人的努力,也飞快地提升着。
他们俩人几乎除了冬天,都在花园里树最多的地方学习玩乐。
就是冬天,为了他们练习木系异能,雅颜也在室内养了很多绿植。
而雅颜和弘时,夫妻关系现在是非常非常平淡了。
弘时后期又添了三个孩子。
钟氏又给弘时生了个女儿,后进来的一个格格王氏和冯氏各给弘时生了个儿子。
所以,现在弘时一共六个孩子,其中有四个儿子,很可以了。
这也都是开始几年一前一后有的。
后来的这么多年,弘时再没有生出一个孩子来。
而府里的弘历和弘昼,则在他们各自的新婚夜都被绝了嗣。
这天,很平常的一天,十四岁的永瑞下差回来。
是的,永瑞虽然年龄小,可是他聪明。
从上书房出来后,就自己努力,找了个差事,是理藩院的文书。
永瑞回来,雅颜从他那急促的脚步声中就听出来,这是有事了,而且还是大事。
雅颜的心砰砰跳了几下,随后又恢复了。
佛济格正好也在雅颜的旁边,同样有木系异能的她显然也听到了永瑞的脚步。
现在每天都是佛济格跟雅颜在一起,李氏基本上都不过来她这院子里了。
已经大了的永瑞也吸引不了她的注意力,那几个小的孙子孙女才是她目前的最爱。
唯一的好处是,这府里没有了嫡福晋,雍亲王还算是个体面人,没想着再娶回来个嫡福晋。
所以,府里一直以来都是侧福晋年氏管理,雍亲王身边的佟嬷嬷辅助。
而李氏因为每天都要和小孙子在一起,也就延续了最开始雅颜进门后的习惯,没有要求她天天早起给李氏去请安,包括永瑞、佛济格和大了的永珅。
永瑞几步走了进来,佛济格赶紧给永瑞递过去一杯茶。
永瑞把茶灌了下去。
然后坐在娘俩的面前,看了看同胞妹子后,对雅颜说:“额娘,刚才皇上口头决定,要把妹妹嫁去蒙古。”
佛济格的脑子非常快,也可以说她内心隐隐地有了感觉吧,她接口说:“哥,别急。
大不了我就嫁。
姑奶奶固伦恪靖公主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甚至比她做得更好。”
永瑞叹了口气,:“妹妹,如果是这样的地方,我也不会这样急了。
他们让你去的地方是漠北蒙古。
从京城出发,如果春天开始走,中间没有草原狼群的袭击,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要六个月到达。
如果中间经过了冬天,那就要九个多月到达。
这还是指一切顺利,没有蒙古狼队、没有流匪的情况下。”
雅颜:“永瑞,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么突然?而且,怎么会是佛济格?
有一次在宫里,我和皇后聊天还说过,你们是龙凤胎,有一种说法,双胞胎不能离得太远。
当时说这话皇上也表示赞同的。
按理不会让佛济格去得才对。”
“唉,额娘,是这么回事
现在符合年龄的一共七个宗室女,六个是叔伯们各家适龄的,一个是宗室的。
可这七个,六个都定亲了,其中四个是和亲蒙古,两个是嫁到京城。
而妹妹是最小的,才十四岁
所以想着过一两年再有好的也定在京城。
没想到,前天外蒙使团过来,他们要求和大清公主联姻,而且还很强势。
最主要的是,他们隐隐地有异动。
所以,皇上就想着和亲也不是不可,这样可以暂时安稳住他们,然后通过和亲队伍,也能查看查看对方的真实意图和确切的实力。
就这么着,咱们近宗的几个格格算起来年龄合适的,就选了妹妹。
其他还有几个堂伯家的合适,只是,那是外蒙,格格们都不愿意去。
平时没得到什么好处的,他们会激烈反对,会说好事想不到他们;
而跟皇上亲近的,比如廉亲王家、善亲王家,廉亲王刚出来不久,他们家也不好去。
而善亲王,这些年为皇上筹集了那么多银子,也不好动。
有分量的也就咱们雍亲王府了。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