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作品:《炮灰原配找上岛,禁欲首长宠疯了》 “阿嚏!”
林玉书别过头打完喷嚏,揉了揉发红难受的鼻尖。
昨夜在车间熬得太晚,不小心着了凉,今天一大早起来身体就各种不舒服,好在不影响工作。
赵工关切地问道,“小林同志,你都熬了这么多天了,赶紧回去休息休息吧。”
自从林玉书提出来的流水线作业,获得领导批准,首先在他们保密车间开展后,整个车间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现在工人师傅们眼里有活儿,干起活来更有劲儿。
到今天为止,拖拉机的外壳及其他部分已经基本组装完毕。
现在,就只等着发动机造好了安装上去,一台新的小型拖拉机就能从他们手里诞生了!
林玉书摇摇头,谢过赵工的好意。
“不用,一点小感冒而已,抗一抗就好了,我还坚持得住。”
旁边手里同样忙活着的项天齐,闻言看了林玉书一眼。
嘴角悄悄上扬,显然心情不错。
和林玉书相处的时间越久,他越能感觉到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同志身上那股韧劲儿和对研究的执着,跟他很像,不愧是他和老顾同时看中的好苗子。
他冲着林玉书和赵工招了招手。
“你们过来看,就算控制住了柴油在作业时燃烧不够充分这个问题,对于马力提升也不够明显。
我建议,使用双缸驱动作业,以我们车间目前的技术,单缸能轻松实现12马力,双缸驱动就能有24马力,再加上咱们研究出来的新型燃油系统,达到你图纸上说的32马力,问题不大。”
对于项天齐来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当下的工艺和技术水平仅限如此,要不然他也不会想出使用双缸驱动的法子。
赵工虽然对项天齐口中的32马力很是稀罕,但他还保持着清醒和理智。
“项教授,您说的这个法子我们过去不是没有试过,但小型山地拖拉机,本身骨架小、体积也小,无法像东方红-54拖拉机一样同时带动四个缸,别说作业了,就连安装都找不到地方。”
“所以,这正是我们要跟您说的。”
林玉书展颜一笑,掏出一份新的图纸。
“经过项教授的指导,我在原有的小型拖拉机图纸上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升级和调整。
升级过后的2.0版本,能同时容纳双缸驱动,且缸体体积过大这个问题,我们也做出了相应的讨论和调整,小型拖拉机安装双缸驱动,完全没有问题。”
赵工看着眼前这份新的图纸,上面的墨迹和崭新程度,能够看出刚绘制没多久。
难怪昨晚这两人熬到大半夜,感情这是闷声办大事。
“原理上的事儿我不懂,不过有这份新的图纸在,我就更有信心了。”
几人又接着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工作重心,聊得差不多后,项天齐这才脱下了手套,理了理衣襟。
“我回海城大学一趟拿点资料,小林同志,车间这边就麻烦你和赵工多盯着点。”
“好的。”
为了加快项目进度,林玉书和项天齐,包括赵工这种主要参与人物,这些天吃住都是在机械厂内部。
除了方便工作外,也算是一种对他们的变相保护。
项天齐回到海城大学拿上资料,正要准备离开的时候,看到隔壁刚回来的高青峰,主动钻进了他办公室。
“老高啊,上次我拜托你找人的事儿,不用找了,我已经找到了。”
也怪他这些日子忙起来,完全忘记了上回还让高青峰找人帮忙在图书馆门口盯着。
其实,就算他不说,高青峰也早就没让学生去图书馆盯着。
只是找一个无名小辈而已,要不是怕项疯子再找他闹,他根本不愿意搭理。
随口问道,“找到了就好,到底是什么人值得你这么兴师动众?”
一提到这个,项天齐可就精神了。
“老顾那个老家伙,看人还真有两把刷子,没想到林玉书不仅在农学方面有天赋,基本功扎实,竟然还懂机械制造,这次的拖拉机图纸,就是她亲自设计的。”
项天齐吧啦吧啦的说了一大堆,高青峰就只听到了三个字。
林玉书!
“你再说一遍,是谁?哪个林玉书?”
高青峰根本不敢相信,这世上同名同姓的人多了去了,怎么可能是她?
高青峰这副不可置信的样子,项天齐已经经历过了。
颇为耐心的解释,“还能有哪个林玉书,就是朝阳农场来的技术员,老顾信件里面提到的那个好苗子,林玉书。”
“要不是林玉书同志一心醉心于农学研究,我都想将她收为我唯一的关门弟子了,年纪小,脑子活,最主要的是还很有自己的想法。”
在林玉书身上,项天齐就好像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
虽然,他年轻时候长得可不如人家小姑娘漂亮。
高青峰依旧不愿意相信,林玉书就是拖拉机图纸设计者这个事实。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她一个搞农学的,怎么会动机械上面的事,现在的年轻同志们歪心思多得很,项疯子,你别是认错了吧?”
机械厂拖拉机项目的事他也有听说过,的确是他们海城大学的某个学生参与其中。
但他没想到,这个人会是林玉书?
那个在医院里被他瞧不上,狠狠唾弃了的林玉书!
反复被人质疑,项天齐也来了脾气。
“爱信不信,不信随你。
你要是不见棺材不掉泪,等拖拉机造出来的那一天,我亲自派人带你过去瞧瞧。
反正现在在我心里,林玉书同学相当优秀,谁诋毁她也不行,包括你。”
项天齐放完狠话,拿上自己的资料就离开了。
殊不知,也正是因为他这句话,给后续很多事情的开展埋下了隐患。
东山岛。
霍世勋回岛的第一时间,就去了后勤科。
不出意料,找遍整个后勤科都没有见着郑国栋的人影,据后勤科的其他同志交代,今天一早就没有见到郑国栋来上班。
负责在家属院蹲点的小战士也急急忙忙来报告。
“……人、人真不见了。”
蹲点了这么多天,一点进展都没有,郑国栋整天都是上班、下班,偶尔处理下疯癫后的郑大娘搞出来的烂摊子,实在看不出异样。
也导致小战士们放低了警惕心,守夜的时候打了个盹。
谁知,就是这一时疏忽出了问题。
从事发后到现在,他们的人私底下找遍了全岛也没有找到郑国栋的身影。
一个大活人,怎么会凭空消失?
霍世勋拧着眉,面色阴沉。
莫名地想起在机械厂外围瞧见过的那个熟悉身影,心中一个可怕的猜想正在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