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气节不可失

作品:《四合院:截胡秦淮茹每日变强

    “行,只要你有信心就行,大不了有事你就往我头上推好了!”


    对于周安康,李怀德可不敢有歪心思,年前的时候,他可是见识过对方拜访自己岳父的情形,那简直比他这个女婿都亲密啊!


    一老一小那轻松的交流气氛,看得他只羡慕,完全就是他这个女婿都从来没有体会过的惊人场面。


    甚至他那平日都不做家务的岳母,还专门下厨做了一顿家常便饭,特意招待了周安康。


    得亏周安康的年纪小,否则他都要怀疑,周安康才是岳父岳母心目当中理想的女婿人选。


    李怀德甚至都能够想象得到,要是让岳父知道,因为他的私自决定,给周安康带来巨大的麻烦,恐怕绝对饶不了他。


    看到周安康那信心十足的样子,李怀德只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带着他走向会议室里面。


    从早上到现在,厂里所有的领导,都已经陪着老大哥的专家在哪里坐了一上午的时间,可是除了日常有限的一些交流之外,一旦涉及到专业领域,完全就是鸡同鸭讲。


    坐在会议桌前,一头棕色卷发,满脸络腮胡,身材魁梧壮硕,黑色的呢子大衣上别着一枚党徽的柴可夫斯基,不耐烦的用有力的手指,无声敲打着椅子的扶手。


    相比于面前热气腾腾的茶水,他更想拎着一瓶火辣的伏特加,哪怕矗立于寒风凛冽的西伯利亚,或者机器轰鸣的车间,都比现在的会议室好得多。


    他已经第二次来到这个神秘的国家,可是没有想到语言依然成为他沟通的障碍。


    想到那个倒霉可怜的翻译官,柴可夫斯基就是一阵郁闷。


    谁能够想到吃一顿饭的功夫,他就彻底失去了自己工作上的临时助手,结果因为沟通不畅的缘故,他只能干坐在这里。


    虽然五年前曾经来过一次华夏,可是那次因为时间的原因,只呆了一年多时间就回了国,对于所学到了那么丁点中文,现在早都忘得差不多了。


    相比于这次同时到来的其他伙伴,柴可夫斯基对于华夏的印象要好一些,可是这种情绪也无法抵消语言不通的消磨。


    已经干巴巴等了一早上的柴可夫斯基,如果放在国内的时候,恐怕早就已经暴走了。


    咬着嘴角的香烟,狠狠地吸了一口,尼古丁深入肺部的刺激,让他再次压制了内心的烦躁。


    可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还能够克制多久,这种折磨人的场面,实在非他这样的粗汉子能够应付得来的,倒是那些搞政工的家伙们,非常喜欢这样的场合。


    “老司机?!”


    就在柴可夫斯基感觉自己快要发疯的时候,忽然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惊呼,在会议室的门口响起。


    再次看到那张熟悉却又成熟了几分的面孔,柴可夫斯基猛然从椅子上站起。


    一幅难以置信的样子,用粗壮的手指揉了揉眼睛,确认不是自己出现了幻觉之后,嘴里发出欢快的大笑声,然后张开双臂就朝着门口大步流星的走了过去。


    “康康!哈哈……真是泥么……泥嚎啊!”


    整个会议室里的轧钢厂领导,以及门外的李怀德等人,就惊讶的看到,那个听了他们蹩脚的俄语一早上的高级工程师,竟然嘴里大呼小叫的说着蹩脚的中文,和门口的周安康热情的拥抱在一起!


    “哈哈,老司机,没想到还能够在华夏再次见到你,我都以为上次是咱们这辈子唯一的一次见面了!”


    一连串和相声贯口段子般的俄语,从周安康的嘴里喷薄而出,旁边稍微懂点俄语的领导,发现自己竟然一句都听不懂。


    “康康,我也没有想到能够再次来到你的国家,小家伙,你的俄语竟然都如此流利了,天呐,如果闭上眼睛,我都会以为你是我的同胞呢!”


    “哈哈,老司机,你的中文甚至还不如之前的好,连打招呼的用语都变调了!”


    “没有办法,你也知道,回去之后,根本就没有机会使用,时间长了就忘记的一干二净。”


    “这次来我们国家呆多长时间?”


    “不知道,但是我希望能够更长一些,见一见老朋友,亲爱的小同志,要是没记错的话,你现在都成年了,做什么工作?”


    两人旁若无人的站在门口寒暄着,尤其是那秃噜嘴的快速发音节奏,让旁人根本就一点都听不懂。


    旁边一众轧钢厂的领导,有心张口说些什么,可是一看两人这架势,尤其是老大哥专家那欣喜高兴的样子,和之前苦大仇深的神色完全不同,顿时一个个都拿不定主意,到底应该不应该开口。


    毕竟这次的支援,完全就是以老大哥的专家为主。


    新中国完全就是在废墟上建立的,说是一穷二白都是客气的,如今国家的工业体系,完全就是一个拼凑怪。


    大到火车飞机,小到枪支弹药,无论是军工还是民用,基本上各国的工艺、设备全都能够看到。


    能够想象么,最好的战斗机,竟然还是手工拼装的。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未来我们依然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壮举,否则凭什么在后世大毛已经落败的情况下,我们会被老美当做心腹大患?


    就是因为看到了新中国的韧性和不屈,看到了我们拼死发展的毅力和执行力。


    看到了如何打压都压不跨中华脊梁,而且越是制裁打压我们越是强大的结果。


    后世为什么那么多人情绪浮躁,对于社会各种现象不满,归根到底,那是被吹捧之后,没有客观认知自身实力的结果。


    抗日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发展两弹一星时期,改革开放时期,深化改革时期,我们顶着压力一步步前行,目标就在于登顶世界。


    感知到我们威胁的时候,看到打压不起到作用的时候,老美开始转变策略,由打压开始转变为捧杀。


    度过了一个个艰难之后,一些人心气松了,就以为我们应该享福了,以为我们强大了,然后他们就被老美给迷惑了。


    曾经作为老大哥就是在一声声的追捧和刺激之下,轰然倒塌。


    只有我们堪称以一己之力对抗全世界。


    那些陶醉在追捧当中的普通群众,根本没有看到这个艰巨的客观世界,只是认为历尽艰辛之后,我们终于成为强国。


    但是发现生活当中的个人所得,配不上自己所听到的强国标准,加上西方媒体不断地渗透,铺天盖地宣扬一些虚假消息,然后某些人就迷失了。


    总是喊叫着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人打了好几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好几代人的苦。


    却根本忘记了,国家的发展和强大,就是一个接力和延续发展的客观现实。


    我们这个国家能够一直连续,在浴火中不断前进,是因为总是有一些人坚信——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老一辈一代人吃了几代人的苦,不代表着新一代的人民就不需要吃苦,就可以没有负担的享福。


    事实上,苦还要继续吃,甚至都不是一两代的问题。


    只要一天我们没有在各行各业领域赶上并超过西方,那么我们的苦就没有吃完。


    没有办法,谁让我们是追赶者呢!


    哪有一代人吃苦,就能够瞬间磨平一两百年差距的,那完全就不符合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


    一代人吃苦多了,可以让后代少吃苦,不代表着不吃苦。


    而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些人在各种虚假的气氛当中,已经昏头涨脑,完全无视了客观唯物世界的规律,竟然用自己臆测的一切来主导自己的世界观。


    当迷雾散去之后,梦醒时分,发现客观现实无法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这些人就浮躁的喊叫起来。


    然后从极度虚荣迅速沦落到极度自卑,又进入到了无数历史已经轮回过,却证明全是错误的厚古薄今状态。


    历史让人类能够汲取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从历史当中汲取教训。


    无数人总在一次又一次的历史轮回当中,做着厚古薄今的行为。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仿佛徒劳,没有达到自己期盼的结果,心性不足导致幻想破灭而已。


    作为机缘巧合回到国家和民族最为困难的时期,周安康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和职责。


    见到熟人柴可夫斯基的一瞬间,周安康就想到过很多,想到过老大哥的破灭,想到过大毛、二毛的对抗,想到过二十世纪末期,国家的艰难发展,他的脑海里就产生了一个念头。


    或许,他可以通过挖墙脚的方式,让国家的工业更加牢固,更加强大,让后世的那些小菜鸡少吃点苦,不至于心情那么崩裂?


    而要想实现他的谋划,眼前这个老司机,将会成为关键的一个节点。


    毕竟他认识的老大哥专家,也就眼前这一位了。


    等到两人的激动情绪平复下来,周安康才想起自己所在的场所,是轧钢厂的会议室,一大群人还等着自己的翻译呢。


    不过作为一个理工男,有仇不报绝对不是他的风格,当下拉着柴可夫斯基的胳膊,向他介绍起了身旁的李怀德。


    “老司机,以后估计你要在轧钢厂待相当长的时间,要是生活上有什么需求,又不方便通过正式渠道诉求的话,这位是我的兄弟李怀德,什么都可以请他帮忙!”


    给柴可夫斯基说完之后,周安康就当着所有领导的面,毫不掩饰的告诉李怀德。


    “以后柴可夫斯基有什么非公务方面的需求,李主任你能帮就多帮一点,要是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告诉我,他虽然是支援咱们国家的专家,也同样是我私人方面的朋友。”


    “哦,对了,我当初机械方面的知识,就是在后方的时候跟他学的,严格来说,他也算是我机械维修方面的启蒙老师。”


    面对周安康毫不掩饰的偏向,李怀德开怀大笑,毫不犹豫的连忙答应着。


    开玩笑,这也就是一说罢了。


    谁都知道,如果这些专家要是有什么要求的话,那轮得到他们轧钢厂出力,国家就会出手解决,周安康的这个说法,只是给双方一个体面而已。


    毕竟国家总不能面对个人而妥协,那岂不是掉价的行为?


    虽然在我们工业落后的阶段,那些前来维修机器地外国专家们,谱摆得比领导都大,但是还不是通过各个工厂满足了人家的很多无理要求,硬是憋屈的捏着鼻子忍下了这口气。


    这个时候的国企代表着什么?这都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有的时候,做事就需要这么一层窗户纸放在那里,否则两面的双方都会显得非常尴尬。


    “告诉柴可夫斯基先生,要是有什么我能够出力的地方,尽管开口,我一定帮他做到!”


    得到了周安康的照顾,李怀德也非常给面子的做着保证。


    可是一听这话,周安康反而有些迟疑,犹豫了一下之后,就当着柴可夫斯基的面,郑重的告诉了李怀德。


    “李主任,柴可夫斯基的品性我信得过,但并不是所有的专家都那么无私的。”


    “你随后可以给上级做个建议,既然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那么我们就是平等的交流。”


    “如果要是有人敝帚自珍,吃拿卡要,那么我们可以适当的强硬一点,毕竟我们已经不是过去那个卑躬屈膝的旧社会了。”


    “我始终相信,有节操的专家,就算物质条件再艰苦,依然会真心实意的教导我们,而那些刻意刁难我们的,就算我们妥协一时,他们该藏一手的,绝不会因为我们的大方而多教我们一点!”


    看到周安康说这些话的时候,李怀德敏锐的觉察到了关键的地方,就郑重地点了点头。


    他知道,周安康这是在给自家岳父送功劳。


    两个国家的合作是大框架,而在这个大框架之下,如何具体的操作,那就要看每个人的能力和站位了。


    有时候,选择比能力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