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27 暗流涌动
作品:《复仇毒妃强势来袭,撩翻禁欲皇叔》江州府衙的油灯在雨夜里忽明忽暗,简卿卿对着斑驳的账本枯坐至三更。朝廷拨下的赈灾银不过杯水车薪,账册上的数字像狰狞的獠牙——修缮堤坝需三千两,疏通河道要两千贯,更别提安置流民、采买粮种的巨额开支。窗外传来巡夜更夫的梆子声,她望着砚台里干涸的墨汁,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简卿卿已将发鬓梳得一丝不苟。昨日被王大人当众驳斥的屈辱,叶蝉衣在大殿上似笑非笑的眼神,此刻都化作她眼底的寒芒。“去找江州世家的花名册。”简卿卿对着值守衙役掷出令牌,声音在空荡荡的堂屋里回响。半个时辰后,泛黄的名册摊在案头,蒋氏、周氏、林氏的族徽在晨光下泛着暗金。她的目光最终定格在蒋氏家主蒋明远的履历上——这位掌控江州半数漕运的商贾,祖上不仅捐过三品虚衔,更在灾年开过数次粥棚。马车碾过青石板路,简卿卿端坐在车厢内,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檀木扶手。两侧护卫腰悬长刀,却难掩神色局促——这两人原是王大人安插的眼线,此刻却被勒令随行。透过车帘缝隙,简卿卿望见街道两侧倒塌的商铺,几个流民正围着发霉的面饼争抢,这场景让她攥紧了袖中准备的拜帖。蒋府朱漆大门紧闭,门前石狮子的爪下还沾着前日洪水的泥浆。管家隔着门缝睨了眼简卿卿的官服,皮笑肉不笑地道:“我家老爷正在礼佛,不见外客。”简卿卿将拜帖塞入门缝,声音清亮,“烦请转告蒋老爷,治水之事关乎江州百姓生死,也关乎蒋家百年基业。”与此同时,江州府衙内,王大人把玩着新得的羊脂玉扳指,听着师爷绘声绘色地描述。“那丫头在蒋府门前站了足足两刻钟!”师爷笑得前仰后合,“蒋老爷连门都没让她进,最后还是从侧门灰溜溜走的。”王大人放下茶盏,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告诉蒋明远,等水患过了,码头的漕运税该重新核计核计了。”简卿卿立在蒋府门外,任凭细雨打湿肩头。她望着紧闭的门扉,突然脑中灵光一闪,喃喃道:“这世上最牢固的同盟,从来不是靠圣旨维系。”深吸一口气,她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契约——那是昨日在府衙库房找到的,蒋氏祖父捐修文庙的文书。雨水滴在墨迹上,晕开的字迹仿佛在诉说着蒋家曾经的荣光。“去备笔墨。”她转身对护卫道,声音坚定,“我要在这蒋府门前,写一封给江州百姓的信。”暮色渐浓时,一张墨迹未干的榜文贴在了蒋府对面的城墙上,洋洋洒洒的字迹在灯笼映照下熠熠生辉,引得往来百姓驻足围观。而此刻的蒋府内,蒋明远捏着简卿卿留下的拜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陷入了沉思。暮色如墨,将江州城最后的天光吞噬殆尽。简卿卿立在林家朱漆大门前,望着铜钉上斑驳的绿锈,手中的拜帖已被雨水浸得发皱。这是她今日拜访的第三户世家,前两家周氏、蒋氏的闭门羹还历历在目,此刻门内传来的脚步声却在临近时戛然而止,徒留她的倒影在积水里支离破碎。归程的马车颠簸摇晃,简卿卿倚着车壁,听着护卫们刻意压低的窃笑。车窗外,流民窝棚里零星的火光在雨中明明灭灭,远处堤坝上的夯土声混着呜咽的风声,如同一记记重锤砸在她心头。蒋氏门前百姓驻足围观榜文时眼中燃起的希望,此刻都化作讽刺——那些世家大族连看一眼都不屑,又怎会在意一介女子的笔墨?府衙客房的油灯昏黄如豆,简卿卿瘫坐在太师椅上,发间的银簪不知何时松落,斜斜插在鬓边。案头摊开的《江州风物志》被她翻得卷了边,蒋氏祖宅的画像旁,“乐善好施”四字墨迹犹新。今日她被蒋氏拒之门外,猛然想到蒋氏祖先的履历,她便想到这种世家大族虽然财大气粗,但是财帛动人,最担心的莫过于能否守住家业。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办事,只有蒋氏出个虚官,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有了保障,她就不信蒋氏不站在她这边。联想到蒋氏祖父曾经捐修文庙的事迹,她就打算以此做文章,于是挥笔疾书,歌功颂德,提升蒋氏在百姓中的口碑。如此一来,蒋氏若是携她治水有功,等她回京受赏,自己想走动关系,给蒋氏弄个小官当当也不是不行。这样想着,她猛地铺开宣纸,狼毫饱蘸浓墨。笔下文字如江水奔涌,从蒋氏祖父捐修文庙的善举,到如今江州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从治水成功后漕运畅通的利处,到她回京后可为蒋氏争取的官阶。墨迹未干,她又取出空白官契,郑重其事地盖上河渠署主簿的印章——这是她目前能拿出的最大筹码。做完这些,简卿卿深深地吐出一口气,仿佛心中的石头卸了下来,整个人顿时轻松不少。一时间不自觉地开始畅想官运亨通的未来。只要解决了江州治水,那她必然前途无阻,一片光明。届时这两日冷待排挤她的官吏,她定要死死踩在脚下。窗外惊雷炸响,简卿卿望着满地狼藉的文稿,忽然冷笑出声。王大人那日在公堂上的嘲讽、师爷眼底的轻蔑、世家管家傲慢的嘴脸,此刻都化作她嘴角的弧度。“以为我一介女流掀不起风浪?”她将写好的文书仔细折好,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明日,定要让你们知道,这江州的天,该换一换了。”简卿卿正得意之际,加上外面雷雨交加,掩盖了黑衣人向她靠近的声音。下一刻,窗纸被指腹戳出一个小洞,竹筒悄然捅进来,伴随着筒口释放出袅袅轻烟,简卿卿只觉脑袋越来越重,最终“扑通”一声,趴倒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