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彩头,藏宝地

作品:《我柳如烟在青楼当花魁

    柳如烟随着人流,踏上了连接码头与画舫的宽阔木板。


    这画舫果真名不虚传。


    船身巨大,点缀着无数琉璃灯笼,将夜色中的青莲湖映照得如同白昼。


    船体以名贵的木材打造,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处处透着精致与奢华。


    船舷上雕刻着繁复的祥云百花图案,栩栩如生,巧夺天工。


    踏入船舱,更是别有洞天。


    一层乃是宽敞的宴饮之所,四周环绕着一圈紫檀木矮几与锦绣软垫,供客人们随意坐卧。


    中央则是一个圆形平台,铺着厚厚的红色地毯,显然是表演之用。


    美酒佳肴早已流水般呈上,瓜果飘香,酒气氤氲。


    空气中弥漫着上等熏香与女子身上特有的芬芳,交织成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气息。


    获得资格的三十位艺姬与五十位恩客很快便各自寻了位置坐下。


    艺姬们大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低声说笑,不时朝着相熟的恩客抛去一两个含情的眼神。


    恩客们则显得更为放松,有的已经开始与身旁的艺姬调笑起来,气氛热烈而暧昧。


    柳如烟选了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


    她默默观察着船上的众人,将各色人等的表情尽收眼底。


    不多时,丝竹管弦之声再次悠扬响起,比之前在楼中时更添了几分空灵与悠远,仿佛是从湖面上传来。


    船舱内的喧闹声渐渐平息下来。


    众人目光不约而同地望向了中央的舞台。


    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曳地长裙的女子,自舞台后方缓缓走出。


    她未施粉黛,却胜过万千浓妆。


    青丝如瀑,仅用一支简单的白玉簪绾住,几缕发丝垂落颊边,更添几分随性与飘逸。


    眉如远山含黛,目似秋水横波。


    她的容貌并非那种一眼便能惊艳众生的绝色,却带着一种令人过目难忘的清雅与温婉,如同空谷幽兰,静静绽放,自有一股摄人心魄的魅力。


    周身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月华,清冷而高洁,与这画舫中的奢靡氛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却又奇异地融合在一起。


    她便是璇玑楼四大花魁之一,以诗才闻名京城的敛香。


    敛香走到舞台中央,对着四周盈盈一拜,声音清脆如玉珠落盘:“诸位贵客,诸位姐妹,今夜月华如水,青莲湖上,幸得与诸君同游,实乃敛香之幸。”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今夜中秋诗会,蒙妈妈错爱,由小女子担任评判与主持。”


    她浅浅一笑,如清莲初绽,“敛香不才,于诗词一道略有涉猎,若有评判不当之处,还望诸位海涵。”


    台下响起一片善意的笑声与掌声。


    “敛香姑娘过谦了,谁不知姑娘诗才冠绝京华!”一位文士打扮的客人高声道。


    “是啊,有敛香姑娘主持,今夜诗会定然精彩纷呈!”


    敛香再次微微颔首,待掌声稍歇,她继续道:“今夜诗会,既是雅集,亦是机缘。妈妈特意为今夜诗会的夺魁者,备下了一份厚礼。”


    她顿了顿,清亮的目光扫过全扬,声音中带上了一丝神秘:“这份厚礼,便是昔年江湖上‘盗圣’沈家,其藏宝地的一份线索图。”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什么?沈家藏宝图?!”


    “天呐!这璇玑楼好大的手笔!”


    “沈家富可敌国,若是能得到他们的宝藏……”


    惊呼声,议论声,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


    “那曾是江湖上最为神秘的盗门世家,行事亦正亦邪,所盗之物多为不义之财,却也曾救济过无数灾民。传说沈家积累了历代盗取的奇珍异宝。”一位戴着斗笠的白衣侠客给身边的人解释。


    “只是十数年前,沈家不知何故,一夜之间被南诏圣教灭门,所有族人无一幸免。南诏圣教虽手段酷烈,却并未从沈家搜刮出传说中的巨额财富。”


    没想到,璇玑楼竟然能拿出沈家藏宝地的线索作为彩头!


    柳如烟注意到,在最初的震惊过后,人群中有几位恩客的神色却异常平静,仿佛早已知晓此事。


    看来,璇玑楼放出这个消息,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这其中,必然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敛香见众人的情绪已被充分调动起来,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道:“今夜诗会,共设五轮。每一轮,敛香会给出一个题目,请诸位围绕题目作诗或填词,体裁不限。”


    “每轮结束后,敛香会选出三篇佳作。最终,将综合五轮表现,评选出今夜的夺魁之人。”


    “诸位可明白了?”


    “明白了!”众人齐声应道,声音中充满了期待与兴奋。


    “好。”敛香微微一笑,“那么,第一轮诗会,现在开始。”


    她玉手轻抬,指向窗外皎洁的明月:“今夜中秋,月色正好。第一轮,便请诸位以‘月’为题,赋诗一首,或填词一阕。限时一炷香。”


    话音刚落,便有侍女捧着香炉与笔墨纸砚,分发给有意的客人与艺姬。


    船舱内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以及众人凝神思索时偶尔发出的低叹。


    与此同时,中央舞台上,乐声再起。


    数名身着彩衣的舞姬翩翩起舞,裙裾飞扬,如同月下的精灵。


    亦有歌姬轻启朱唇,吟唱着应景的曲子,歌声婉转动听。


    这些都是为诗会助兴的表演,也给那些不擅诗词的客人提供了消遣。


    柳如烟并未急着动笔。


    她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却在细细观察着扬中众人。


    她想先看看这个时代诗词的平均水准,再做定夺。


    她注意到,那位江南来的司徒明,早已凝神沉思,眉头微蹙,显然是在精心构思。


    而那位富商,则与身旁的幕僚低声商议着什么,不时点头,看来是由幕僚代笔。


    一炷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侍女们将写好的诗词一一收了上来,呈给敛香。


    敛香接过一叠诗稿,素手轻扬,取过第一张,开始低声吟诵。


    她的声音清越动听,即使是普通的诗句,经她念出,也平添了几分韵味。


    光是从念的顿挫来看,敛香绝对是一位诗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