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明德剧团
作品:《声声渡》 施家是远近闻名的酒商之家,起居在横云山庄。此山庄坐落在青山碧水之间,门头设计得极具古意,用木制成门框的横格,字上面横斜地钉上四根斑竹;作为门楼式大门,横云山庄的门直接开在墙上,用砖石在门上砌出门楼的样式,顶部屋脊两端做成吻兽的样式,门环呈古青铜蝴蝶状。细节繁复如此,光看大门便知这座山庄的修缮颇费了主人和工人们的一番功夫。
金吉仁肩背行囊,郑莘明怀抱琵琶,二人在门房处通报来意,等着随从前来接应。在船上航行时郑莘明听说了施家上下崇尚老庄思想的传闻,还以为他们家和道观类似。如今第一眼看来这神乎其神的横云山庄和富甲一方的豪绅做派似乎也没什么不同,或者说崇尚老庄思想的人家从商这件事本身就很奇妙,传闻和固有印象的迥异更引起了郑莘明的兴趣。
门房的随从远远看到金吉仁便显出笑容,待二人走近,热情招呼道:“大人暂且在此处落脚,我家主人正和公子在寺庙进行冠礼。主人临走时交代说大约用过午饭后便来同大人商量节目事宜。”随从带着金郑二人穿过游廊,通过垂花门,来到西厢房与明德剧团的其他人汇合。
三间厢房堪堪容纳明德剧团此行十余人。领路的随从前脚刚走,西厢房里就响起此起彼伏的问候声:“金叔好。”神色间敬重多于亲昵。金吉仁只点头示意,这和郑莘明心中的和蔼形象大相径庭,她模模糊糊意识到这是属于上位者的话语权和威严。
“大家认识一下,这是郑莘明,新来的乐师。”
剧团的成员们知道金吉仁离开这半月是大张旗鼓去找乐师的,让剧团一把手亲自搭上不太利索的一条腿,请来的居然是个不经世事的丫头片子——藕荷色的夹袄称不上华丽却已足够精致,发顶的簪花清新而不艳俗,新月眉下有一双杏眼,清澈纯真尚且不曾被俗事锤炼,而最引人注目的还得是她怀里抱着的那把琵琶,琴身被妥善包好,仅仅是琴头的螺钿装饰便足够惊艳。成员们打量郑莘明的目光中有意外也有好奇。
“凌霄,你多看着点这丫头。”金吉仁对自己多年的老搭档嘱托道。
被唤作“凌霄”的这位昆曲名伶向来清冷,此时却在脸上泛起真心实意的笑容,带起眼角几条浅浅的皱纹:“老郑家的丫头哇,来凌霄姨这里。花木兰代父从军,我们十六这是代父从艺来了?”她自己从豆蔻年华便投身于昆曲行当,几经辗转后在明德剧团落脚。她少年成名时名动江浙,和伴奏的金吉仁堪称黄金搭档;如今年近四十,更因身怀绝技而受人追捧。只要节目单上报出凌霄的名字,便不愁没有人买单。她朝着郑莘明走近两步,向剧团成员们介绍道:“这位是郑莘明,虽然小姑娘年纪不大,大家也没怎么见过面,但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师姐。”
郑莘明早在进屋时便状似不经意地环顾屋内十几人,熟识的面孔不多,也就金吉仁和凌霄二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毕竟还是心里打鼓,她局促地摩挲着包裹着琵琶的布料,腼腆道:“凌霄姨您就别取笑我了。各位哥哥姐姐叫我十六就好了。”
“我是扮小旦的,你可以叫我映红,取自‘人面桃花相映红’。”许是看出了郑莘明的忐忑,映红主动站出来调节气氛,带着郑莘明认识团里演员,“你既然怀抱琵琶,想必今后同伴奏员们接触会稍稍多一些。这位是咱们剧团最英俊的弦师,你叫他沙师弟好了!”“映红师姐!”弦师反抗未果,无奈笑笑,对比自己矮一个头又小三四岁的郑莘明说道:“十六...师姐,我叫沙旷天,拜在金先生门下不久,就会弹三弦、阮咸、扬琴,也会一点点琵琶。目前师父安排我同映红师姐磨合演出。”
“我的琵琶也是跟金伯伯...金先生学的,我们今后互相学习!”郑莘明犹豫着措辞,汗颜道,“以后叫我十六就可以了,我应该比你小几岁,不用我叫师姐。”
“我是团里基本功最扎实的武生,十六妹妹以后有什么事情就跟我说!”“我专业是表演杂技,你要感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一起研究杂技。”“我虽然是侏儒,可我也有很引人入胜的表演。”…………
金吉仁和凌霄远远看着年轻人们很快打成一片的情景,欣慰之余也透露出几分担忧。
“郑师兄和阿满嫂嫂怎么让十六来了?郑师兄呢?忙着做生意呢?把十六推出来算什么?商人重利轻别离?”
金吉仁终于滞后地意识到自己师弟虽天纵奇才却再难抚琴,这件事说出来似乎极其荒谬,他嘴唇嗫嚅几次还是难以启齿,转而言道:“你不要觉得十六跟我来剧团就一定是害了她,你得让十六去接触不同的事物,才能真正找到她的道标。就像阿满弟妹说的,一直拘束着她保护着她也未必就是好的。时代不同了,横行霸道的地痞流氓毕竟少了,况且至少在我们明德剧团里面,是安稳的。”金吉仁轻轻握住搭档的手,试图安抚。
“戏曲艺术可以高雅,但梨园行终究不是什么高尚的地方。你和郑师兄光知道下九流被唾弃的苦,你们知道女子身处泥淖还要出淤泥而不染是何等的困境吗?”凌霄其实很认同金吉仁所言,无论是出于对明德剧团出路的考虑,还是对郑莘明的人生规划而言,毕竟总要见见世面才好,她对于十六丫头的到来确实是惊喜大过于忧虑。但她还是甩开金吉仁的手,努力压低自己的声音:“我想说,师兄你不要总是觉得凡事尽在你掌握之中,这是一种傲慢。世事险恶,人性不如雁性。这个道理是学艺时师兄你教给我的,你自己可别忘记了。别说外面,就是咱们来的这横云山庄,也是波诡云谲。家主施秋水,这些年经常邀请我们来表演,师兄你长袖善舞、神通广大,那你晓得她为什么双腿残疾吗?”
金吉仁回忆道:“不是说是哪一年的冬天,她兄长不慎掉入水里,她去救人没救上来反而给自己落下沉疴么?”
“我听厨娘说,施秋水确实是救人落下残疾不假,但她哥哥在当时的确被救上来了。没过两天的一个夜里,她哥哥又不知道为什么走到河边才溺死了。”
“你还记得房土土神医吗?就是郑师兄他们家前两年结识的曾小欢郎中的师父,据说师承可以追溯到孙思邈的那位神医。”凌霄见金吉仁顺利想起这么一位人士的存在,又把话头续下去,“那回兴师动众捞施秋水的哥哥,其实捞出来了三具尸体,其中一具就是房土土。”
凌霄仍在神采飞扬地叙述着她听到的消息,金吉仁忍不住地蹙眉思索,若是郑师弟受伤时有房土土神医在旁及时救治,是不是或许就可以恢复如初? “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内幕?比我们早到的这一天里去听墙角了?”金吉仁努力舒展眉眼,又是疑惑又是揶揄。
“光我现在了解到的施家往事都有这么些弯弯绕绕,实际内情只会更错综复杂,我总感觉这几天不会安生。而且如果这件事情已经翻篇了,那厨娘怎么无缘无故跟我讲这些?那就说明最近发生了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对了,施秋水的弟弟弱冠,我们要不要备礼?”
“已准备好了。施家上任家主和我们师公在古琴方面是君子之交、忘年交,如今施家小公子也酷爱古琴,我把市面上不流传的《广陵散》抄录一份给他作为礼物。”金吉仁看凌霄惴惴不安的神色,宽慰道,“凌霄你别把所有事情都联系在一起。咱们说到底只是来演出的,当年命案有没有水落石出、是不是另有隐情,和我们关系不大。”
金吉仁再把目光投向厢房内热切交流的年轻人:“大家坐船来的,这两天状态怎么样?我下午去谈节目单,要规避些什么吗?”
“不用,小皮子们坐船都生龙活虎的。你就正常安排,我们绝对服从‘金叔’你的号令。”话基本讲开,凌霄也不再别扭,从广袖里掏出一对护膝递给金吉仁,“奔波这些日子,老寒腿还受得住吗?”
金吉仁接过护膝,笑着摇了摇头却不说话。总是叮嘱小辈要注意身体,要以自己为教训。但金吉仁想,这世上总有一些事情,会让人心甘情愿牺牲健康的身体,投入时间、精力而不眨眼,不计得失地奔赴下一程山水。
前两章主要还是埋下一些伏笔,下一章开始推剧情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明德剧团